論知識產權保護在國際私法領域的新發(fā)展
本文關鍵詞:知識產權國際私法保護規(guī)則的新發(fā)展——《知識產權:跨國糾紛管轄權、法律選擇和判決原則》述評及啟示,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中國政法大學》 2010年
論知識產權保護在國際私法領域的新發(fā)展
姜漪欣
【摘要】: 在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之下,各國間的文化與科學技術交流也變得日益頻繁。此外,由于國際互聯網的飛速普及,網絡已經成為了文化、科學技術的傳輸媒介。于此情況下,各國間知識產權交流也已經沖破了地域的約束與限制。在國際間科技、文化交流的同時,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跨國知識產權糾紛問題。由于跨國的知識產權法律關系中,滲入了諸多的涉外因素,因此,需要運用國際私法規(guī)則予以保護和調整。正是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之下,美國法律協(xié)會于2007年制定了調整跨國知識產權糾紛的國際私法示范規(guī)則---《知識產權:跨國糾紛管轄權、法律選擇及裁決原則》。美國法律協(xié)會的這份示范性規(guī)則,旨在為跨國知識產權案件中涉及到的國際私法問題提供解決的方法與參照。 本文重點以《知識產權:跨國糾紛管轄權、法律選擇及裁決原則》為論述主線,在述評該原則內容的基礎之上,得出筆者對知識產權跨國糾紛問題的研究心得以及分析建議。 論文第一部分主要是對《知識產權:跨國糾紛管轄權、法律選擇及裁決原則》的概述。筆者在介紹該原則的制定背景與制定過程之后,重點論述了該原則的性質與特點。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體。主要是介紹該原則的內容,即知識產權跨國糾紛案件的管轄權問題、法律適用的原則、以及對外國法院裁決的承認與執(zhí)行。首先,第一節(jié)對涉及到的幾個相關重要概念予以界定,隨后,又明確了該原則的適用范圍。第二節(jié)是對管轄權問題的詳細論述,包含了屬人管轄、協(xié)議管轄、專屬管轄、以及合并管轄。第三節(jié)是該原則中的法律選擇規(guī)則,筆者首先闡述了法律選擇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傳統(tǒng)國際私法法律選擇規(guī)則之缺陷,而后評析了該原則對法律選擇規(guī)則的三點突破。第四節(jié)是介紹原則中有關承認與執(zhí)行外國法院裁決的規(guī)則。筆者首先界定了相關的概念,并闡述了有關的國家主權原則與互惠原則。而后,評述了原則中的一般規(guī)定,以及對金錢型判決承認與執(zhí)行之特別規(guī)定。 論文的第三部分是對第二部分的延續(xù)。筆者在對美國法律協(xié)會的示范規(guī)則予以評述的基礎之上,論述了對我國知識產權國際私法保護規(guī)則的啟示。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D997.1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廣輝;外國懲罰性損害賠償判決的承認與執(zhí)行研究[J];比較法研究;2005年02期
2 楊誠;;國際私法的價值轉換和發(fā)展取向[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09年11期
3 魯世平;;美國國際私法既得權時代之法哲學論析[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4 劉林森;美國知識產權的訴訟管轄權[J];黨政論壇;2004年05期
5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問題的調查報告(上)[J];電子知識產權;2005年05期
6 楊長海;;電子時代知識產權跨國訴訟的示范法[J];電子知識產權;2007年12期
7 周顯志;熊蕾;;網絡知識產權侵權案件司法管轄權探析[J];電子知識產權;2008年11期
8 童兆洪;法律適用研究的新思路[J];法律適用(國家法官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9 何艷;;知識產權國際私法保護規(guī)則的新發(fā)展——《知識產權:跨國糾紛管轄權、法律選擇和判決原則》述評及啟示[J];法商研究;2009年01期
10 徐偉功;;中國國際私法的立法形式的選擇[J];法學;2009年1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開忠;;試論完善我國知識產權質權制度的若干途徑[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2期
2 張超漢;;國際航空私法領域中弱者利益保護的體現與發(fā)展探析——以1999年《蒙特利爾公約》的創(chuàng)新為視角[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3 謝青松;;《物權法》的倫理審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4 王吉文;;公共秩序保留的二維發(fā)展走向[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5 王鳳濤;;邁向回應社會的法——精神慰藉困境與“;丶铱纯础比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6 李明發(fā),宋世俊;著作人身權轉讓質疑[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7 侯國躍;;試論物權法基本原則的確定——兼評《物權法(草案)》的相關規(guī)定[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8 汪金蘭;;論國際私法上的國際慣例及其在國內的適用——兼評民法典草案第九編第3條第2款及第4條的規(guī)定[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9 楊長海;;知識產權與沖突法連結之理論依據——地域性原則效力再辨[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10 王重遠;;美國職務發(fā)明制度演進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建強;;職權分離模式下我國專利侵權與確權糾紛解決機制的銜接問題研究[A];專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2 李菊丹;;美國植物發(fā)明專利保護實踐及其啟示[A];專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3 于洋;吳錦宇;;淺析美國337條款實施機制之演進及發(fā)展趨勢[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下冊)[C];2010年
4 張楊;;國家介入父母、子女關系的法理基礎及限度[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5 胡嘉倩;;現有技術抗辯在專利侵權案件中的適用[A];發(fā)展知識產權服務業(yè),,支撐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2012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xié)會年會第三屆知識產權論壇論文選編(第一部分)[C];2011年
6 何其生;楊澤偉;張輝;許威;;中國國際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7 符正平;常路;;企業(yè)集群環(huán)境下專利保護的制度選擇[A];中國制度變遷的案例研究(廣東卷)(第六集)[C];2008年
8 于善旭;;法治奧運助推世界體育的和諧發(fā)展[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奧運精神與世界和諧”奧林匹克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9 溫融;;WTO最惠國待遇原則的經濟數模分析[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二)[C];2003年
10 梁劍琴;;論環(huán)境正義的外延——環(huán)境倫理學的視角[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曉暉;論宏觀調控決策的法律調整[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陳翔;當代國際商事仲裁實體法適用之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潘曉寧;商標權限制制度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楊鴻;民間文藝特別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立法實踐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呂鳴;《鹿特丹規(guī)則》與相關貨物運輸公約的沖突及其協(xié)調[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李俊義;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國際法律地位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陳琦;海上人身損害賠償制度論[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8 于沄;全球一體化進程中的國家主權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9 李冠群;論國際私法系統(tǒng)視野下的最密切聯系原則[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10 石欣;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蔣士鋒;跨界環(huán)境損害法律責任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周曉郁;論我國服務型政府的建構[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3 王鐳;商標反向混淆侵權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張源;專利間接侵權理論在我國適用空間的探討[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施益;論國際商事仲裁裁決承認與執(zhí)行中的公共政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戴彬;演繹作品著作權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何篤豐;論版權權利窮竭[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周如慶;專利間接侵權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張文娟;域名與商標沖突解決機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鄭先彬;版權法下計算機軟件反向工程制度的構建[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利明;美國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J];比較法研究;2003年05期
2 陳宇,楊軍;論知識產權國際保護中的司法保護[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1年06期
3 劉仁山,胡煒;“直接適用的法”的若干問題[J];當代法學;2002年08期
4 楊長海;;電子時代知識產權跨國訴訟的示范法[J];電子知識產權;2007年12期
5 冰青,陳立虎;“直接適用的法”之解析[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6 朱萍;虛擬空間管轄權的確定——美國和歐盟實踐的啟示[J];法商研究;2002年04期
7 徐偉功;中國國際私法典體系結構初探[J];法商研究;2005年02期
8 馬琳;;析德國法院承認中國法院民商事判決第一案[J];法商研究;2007年04期
9 肖永平,郭明磊;網址的法律地位探析[J];法學雜志;2000年03期
10 徐偉功;從自由裁量權角度論國際私法中的最密切聯系原則[J];法學評論;2000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侯勇;涉外違約與侵權責任競合的國際私法調整[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柳;;對國際私法定義的再思考[J];科技成果縱橫;2007年04期
2 趙恒宇;國際私法理論問題再探討[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4年06期
3 尹力;中國國際私法立法的現狀及重構的思路[J];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4 鄭惠中;;論國際私法中保護弱者的立法不足及完善[J];科技成果縱橫;2008年01期
5 歐·堪弗倫德;蘭海昌;李金榮;;國際公法與國際私法[J];國外法學;1982年02期
6 佟小鄂;論國際私法名稱[J];法學評論;1986年01期
7 胡家強;對國際私法調整對象和范圍的重新認識[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8 黃世席,魏增產;全球化時代中國國際私法立法若干問題之探討[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9 杜濤;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國際私法改革介評[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2年05期
10 黃世席;全球化與國際私法發(fā)展的新趨勢[J];學術交流;200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zhí)煲?;論構建中國-東盟自貿區(qū)國際私法法律框架[A];第三屆西部律師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馬樂;;和諧視域中的國際私法——以國際民事司法協(xié)助為視角的考量[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3 宋云博;;國際私法人本論——論國際私法的“人本原則”[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4 李雙元;靳晨陽;;初論行為法學和國際私法[A];行為法學在中國的崛起[C];1993年
5 朱軍;;網絡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國際私法問題[A];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法律前沿——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論文集[C];2001年
6 劉正中;;中國國際私法詞源考[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私法卷)[C];2006年
7 陳姝錡;;試論國際私法中的先決問題[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2輯)[C];2010年
8 劉利娟;;電子商務對國際私法連接點的挑戰(zhàn)[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9 余誠;;論沖突法上意思自治之法律限制的晚近發(fā)展——兼及我國立法的完善[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10 周湘;;同性戀立法及其涉及的國際私法問題[A];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國際法)論文集——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分冊[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沈娟;[N];財經時報;2004年
2 本報記者 趙陽;[N];法制日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湘君;[N];社會科學報;2009年
4 記者 陳煜儒;[N];法制日報;2008年
5 沈娟(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中心研究員);[N];亞太經濟時報;2004年
6 謝新勝;[N];法制日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陳煜儒;[N];法制日報;2005年
8 杜煥芳;[N];人民法院報;2004年
9 曾 濤 竇玉梅;[N];人民法院報;2005年
10 本報記者 張慎思;[N];法制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冠群;論國際私法系統(tǒng)視野下的最密切聯系原則[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2 李良才;歐美國際私法理論的晚近發(fā)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3 徐妮娜;著作權的國際私法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4 鄧劍;法國國際私法中的互惠原則[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慶元;國際私法中的國籍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6 高曉力;論國際私法上的公共政策之運用[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5年
7 鄭維煒;破產的國際私法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8 王藝;結果選擇理論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年
9 丁利明;國際產品責任法律適用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10 杜新麗;法律選擇方法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微;國際私法領域中國際慣例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2 于若辰;跨國網絡消費合同的國際私法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3 任麗華;法國國際私法發(fā)展史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4年
4 陳旸;用判例完善中國的國際私法[D];吉林大學;2004年
5 王嬌鶯;試論國際私法中法律選擇方法的正義追求[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6 王國俠;國際私法基本制度新探[D];吉林大學;2004年
7 易國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我國國際私法立法的互動關系[D];吉林大學;2004年
8 崔羽;國際平行訴訟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9 毛銳;論最密切聯系原則的適用[D];吉林大學;2007年
10 羅嘉賓;國際私法中產品責任問題法律適用原則之比較[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本文關鍵詞:知識產權國際私法保護規(guī)則的新發(fā)展——《知識產權:跨國糾紛管轄權、法律選擇和判決原則》述評及啟示,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25355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falvlunwen/guojifa/125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