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結構方程的金融危機傳染的影響因素分析——以次貸危機影響中國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8-05-23 09:04
本文選題:次貸危機 + 金融危機傳染; 參考:《經(jīng)濟問題探索》2013年06期
【摘要】:美國次貸危機的蔓延給中國帶來了嚴峻考驗,究竟是哪些因素導致此次危機向我國金融體系蔓延?本文通過構建結構方程模型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金融危機傳染具有波及效應、凈傳染效應、免疫效應與寄生效應;其中外債市場膨脹、通貨膨脹壓力與外貿依存度是導致金融危機國際傳播的主要因素。在全球金融環(huán)境不容樂觀的背景下,施行適度緊縮的利率政策與擴張的財政支出政策能有效抑制金融體系進一步惡化的進程。
[Abstract]:The spread of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brought a severe test to China. What are the factors leading to the spread of the crisis to our financial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nancial crisis contagion has ripple effect, net contagion effect, immune effect and parasitic effect. Inflationary pressure and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are the main factors lea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spread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environ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derately tight interest rate policy and expanded fiscal expenditure policy can effectively restrain the process of further deterioration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作者單位】: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多市場間金融危機傳染的非線性動力學研究”(項目編號:71173060) “基于非線性相互預測的金融危機傳染機制研究”(項目編號:7077302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投資者視角下的戰(zhàn)略投資決策與風險管理研究”(項目編號:71031003)的資助
【分類號】:F831.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成;王建軍;;國際金融危機:直向性傳染到交叉性傳染的動態(tài)效應分析[J];財經(jīng)科學;2009年06期
2 隋展;;金融危機國際傳染的路徑與防范[J];黨政干部學刊;2010年04期
3 廖淑萍;;金融危機持續(xù)蔓延,,亞洲新興市場未能幸免[J];國際金融研究;2008年11期
4 王志峰;;次貸危機對中國銀行業(yè)的影響及對策——從與97金融風暴對比的視角[J];國際金融研究;2009年02期
5 易憲容;;美國次貸危機的信用擴張過度的金融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9年12期
6 龐曉波;姚遠;;貿易溢出效應對人民幣有效匯率的影響[J];國際金融研究;2011年04期
7 張學勇;宋雪楠;;金融危機下貨幣政策及其效果:基于國際比較的視角[J];國際金融研究;2011年09期
8 王春峰,康莉,王世彤;貨幣危機的傳染:理論與模型[J];國際金融研究;1999年01期
9 易憲容;王國剛;;美國次貸危機的流動性傳導機制的金融分析[J];金融研究;2010年05期
10 薛熠;何茵;;次貸危機對中國經(jīng)濟的影響——基于創(chuàng)新的金融危機測度指標的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10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U
本文編號:1924101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guanlilunwen/huobilw/1924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