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中原地區(qū)奠基遺存初探
本文關(guān)鍵詞:商代中原地區(qū)奠基遺存初探 出處:《中原文物》2013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對諸神的崇拜與祭祀是商代政治與社會生活中的全民行為,與商代的其他祭祀相比,學術(shù)界對奠基的關(guān)注相對較少。本文以中原地區(qū)為例,對商代城墻和居址中與奠基相關(guān)的考古材料進行了全面梳理,結(jié)合歷史文獻和出土文字材料,證明"奠基"在商代存在無疑,但與商代其他祭祀有所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祭祀犧牲的使用上。商人舉行奠基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商人希望建筑在建造時能夠穩(wěn)定的精神訴求,二是舉行奠基讓商人獲得精神上團結(jié)的政治意義。
[Abstract]:Worship and sacrifice of the gods is a popular behavior in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life of the Shang Dynasty. Compared with other sacrifices in the Shang Dynasty, the academic circles pay relatively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foundation of the found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Central Plains as an example. The archeological materials related to the foundation laying in the city walls and residence sites of Shang Dynasty were comprehensively combed. Combining with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unearthed text materials, it was proved that the foundation laying existed in Shang Dynasty without doubt, but it was different from other sacrificial sacrifices in Shang Dynasty.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use of sacrificial sacrifice. Merchant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wo main reasons: first, businessmen want to be able to buil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able spiritual appeal. The second is to hold a foundation for businessmen to gain spiritual unity of poli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分類號】:K878
【正文快照】: 20世紀二三十年代,李濟、梁思永等主持安陽殷墟第十次發(fā)掘時,就發(fā)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的建筑基址,并認為其中一些建筑基址里的人牲可能與建筑建造有關(guān)。但直到石璋如先生在臺灣對這批材料進行集中整理時,才提出乙組建筑基址的“基下墓”可能與建筑建造中的祭祀有關(guān),并認為這種祭祀可以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韶鋼;陳山;;遼寧東港市山西頭青銅時代遺址發(fā)掘簡報[J];考古;2011年01期
2 張慶久;;山東地區(qū)商代腰坑墓葬俗探討[J];四川文物;2008年01期
3 王寧;;新干大洋洲商代魚鏢形器探析[J];東南文化;2006年01期
4 成家徹郎,王震中;干支的起源[J];殷都學刊;2001年03期
5 張煒,詹鄞鑫;卜辭陰陽行考[J];殷都學刊;2001年03期
6 何艷杰;商代居址環(huán)境保護研究[J];殷都學刊;2003年04期
7 連劭名;殷墟卜辭中的“!盵J];殷都學刊;2005年03期
8 唐曉燕;河北商代青銅兵器初探[J];文物春秋;2003年05期
9 安毅;淺析商代青銅酒器的文化內(nèi)涵[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10 張乾元;;商代三足青銅禮器足式演變的審美趨向[J];裝飾;2006年1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蘊智;;商代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流傳與研究[A];黃河文明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2 宋國曉;;淺論中原古建彩畫與官式彩畫的異同[A];中國民族建筑研究論文匯編[C];2008年
3 蔣廷瑜;;西林銅鼓墓與漢代句町國[A];句町國與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4 楊魯安;;得遼錢四珍記[A];“中國北方地區(qū)錢幣發(fā)現(xiàn)與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專集(一)[C];2005年
5 石巖;;北方青銅有銎鏃型式分析[A];中國邊疆考古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摘要[C];2005年
6 楊煥成;;山西古建筑與中原明清建筑文化圈簡論[A];2010年三晉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孟昭和;;城市改造與古跡保留——保留“歷山頂”[A];山東省老科技工作者為實施“十一五”規(guī)劃和建設創(chuàng)新型省份建言獻策研討會論文選[C];2007年
8 蔣廷瑜;彭書琳;;試論句町銅鼓[A];句町國與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9 李逸友;;遼代契丹人墓葬制度概說[A];內(nèi)蒙古東部區(qū)考古學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10 張景明;;論金銀器在草原絲綢之路文化交流中的作用[A];中國·內(nèi)蒙古第四屆草原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茁;博愛發(fā)現(xiàn)龍山文化城址[N];河南日報;2008年
2 記者 饒雅潔;河北邢臺可能是商代首都[N];光明日報;2001年
3 張馭寰;中原地區(qū)唐、宋、明塔有何區(qū)別?[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
4 一言;無法仿制的商代扁足鼎[N];中國商報;2001年
5 周有安;山西商代前莊遺址又有新發(fā)現(xiàn)[N];中國文物報;2000年
6 記者 桂娟 劉雅鳴;商代最大宮殿[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7 蘇金遠 黃鋰;武漢盤龍改寫商代歷史[N];華東旅游報;2001年
8 ;漢代畫像石棺淵源于中原地區(qū)的畫像墓[N];中國文物報;2000年
9 王紹雄 胡曉軍;商代最大窯場在江西露出面目[N];中國文化報;2001年
10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原地區(qū)舊、新石器時代過渡的重要發(fā)現(xiàn)[N];中國文物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雪香;海岱地區(qū)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農(nóng)業(yè)穩(wěn)定性考察[D];山東大學;2007年
2 楊瑞霞;中原地區(qū)數(shù)字環(huán)境考古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孫力楠;東北地區(qū)公元2-6世紀墓葬壁畫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畢秀潔;商代拝器挊文的整理,
本文編號:1387915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ngjilunwen/lyjj/1387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