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農民收入的影響研究
本文選題:農村基礎設施 + 農民收入; 參考:《湖南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摘要】:作為一個農業(yè)人口大國,“三農”問題一直是中國政府極其關注的重大問題,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在于解決農民收入低、增收難的問題。但目前中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在某種程度上成了農民收入增加難的瓶頸,因此研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農民收入的影響是一個有著廣泛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的選題。本文主要由五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系統考察國內外關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農村經濟增長、農民收入增加的相關文獻,為后續(xù)研究奠定基礎;第二部分,在對農村基礎設施的內涵、分類、特點和農民收入來源進行描述的前提下,從直接和間接的角度分析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農民收入增長的作用機制,為本文研究提供理論支持;第三部分,從農民收入變化和農民收入結構方面分析農民收入現狀,并從結構分析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現狀;第四部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農民收入影響的實證分析:第五部分,根據實證分析結果以及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現狀,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偟膩碚f,本研究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運用空間計量方法系統分析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對農民收入增加的影響,在發(fā)現農村居民收入之間存在顯著空間相關性的前提下,揭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農村居民收入增加的影響,并以實證分析的結果為依據提出增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建議。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有以下兩點:第一,從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不同功能入手,并考慮地區(qū)差異因素,分地區(qū)研究了不同類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農民收入增長的影響;第二,運用空間計量分析方法,在考慮變量之間的空間自相關性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對農民收入增長的影響,然后研究不同類型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農民收入增加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政策建議。本文的結論有以下三點:第一,農民人均收入在省域之間存在顯著的空間自相關,即空間集聚效應,東部地區(qū)的農民人均收入高于中部地區(qū),中部地區(qū)高于西部地區(qū);第二,生產性基礎設施建設、生活性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yè)基礎設施建設與農民收入增長之間,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其中,社會事業(yè)基礎設施建設抑制了農民收入增長),而流通性基礎設施建設對農民收入增長的效果不明顯;第三,空間自回歸系列模型比普通最小二乘線性回歸有更好的擬合效果,能更好地揭示了農民收入的空間效應。
[Abstract]:As a country with large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the issue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has always been a major concern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e core of solving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income and difficult to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armers. However, at present, the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China is backward, and to some extent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Therefore, it is a topic of wid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al value to study the impact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n farmers' income. This paper is composed of five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the related literature on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rural economic growth and farmers' income increase is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premise of describing the connotation,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come sources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n the growth of farmers' income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is study. The third part, from the farmer income change and the farmer income structure aspect analysis farmer incom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rom the structure analysis countrysid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esent situation; the fourth part,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impact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n Farmers' income: the fifth par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analysi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China, put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on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and find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rural residents' incom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influence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n the increase of rural residents' income, and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on increasing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analysis. The innovation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first, starting with the different functions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considering the factors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n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Based on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between variabl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n the growth of farmers' income by using the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method. Then it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n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vinces of farmers' per capita income, that is, spatial agglomeration effect, the eastern region of the farmers' per capita income is higher than the central region, the central region is higher than the western region; second, There i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ductive infrastruc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living infrastruc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infrastructure and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among them,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infrastructure inhibits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but the effect of circulat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n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is not obvious. Thirdly, the spatial autoregressive series model has better fitting effect than ordinary least squar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It can better reveal the spatial effect of farmers' income.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F323.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耀平;要重視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J];山東省農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2 王進;加大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J];宏觀經濟管理;2003年09期
3 肖敬才;對當前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幾點思考[J];山東省農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4 楊建良,段智芳;關于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設想[J];當代經濟;2004年09期
5 ;“兩工”取消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應加強五項工作[J];領導決策信息;2004年34期
6 劉明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邁出更大步伐[J];農村工作通訊;2006年01期
7 黃利恒;;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J];當代經理人;2006年21期
8 毛燕玲;傅春;肖教燎;;進一步加強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對策建議[J];經濟師;2007年04期
9 崔寧波;;關于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幾點思考[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10 涂進萬;;免稅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主體失衡問題[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玉林;武普照;陳曉蘭;王希泉;脫秋菊;譚香;韓建新;沈萬芳;林英;;山東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A];決策與管理研究(2007-2008)——山東省軟科學計劃優(yōu)秀成果匯編(第七冊·下)[C];2009年
2 田仕兵;聶成紅;;生態(tài)行政視閾下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管理[A];“經濟轉型與政府轉型”理論研討會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下)[C];2011年
3 傅春;毛燕玲;;現代文明視野下的農村基礎設施[A];2008年南昌大學中國中部經濟發(fā)展研究中心學術年會暨中部區(qū)域發(fā)展與理論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羅建軍;閆玄梅;;山西省農業(y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A];農村公共品投入的技術經濟問題——中國農業(yè)技術經濟研究會2008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彭文英;;北京市農村基礎設施建管問題及對策建議——促進基礎設施建設的城鄉(xiāng)公平[A];全面小康:發(fā)展與公平——第六屆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12)論文集[C];2012年
6 胥春雷;陳杰;;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的組織動員機制研究[A];云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與探索[C];2009年
7 胥春雷;張霞;;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有效運營研究[A];云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與探索[C];2009年
8 胥春雷;;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有效治理機制研究[A];云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研究與理論探索[C];2010年
9 彭文英;;北京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問題及對策建議——促進基礎設施建設的城鄉(xiāng)公平[A];全面小康:發(fā)展與公平——第六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文集[C];2012年
10 匡遠配;曾福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模式選擇[A];農村公共品投入的技術經濟問題——中國農業(yè)技術經濟研究會2008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資訊;農村基礎設施屬于公共品和準公共品[N];中國改革報;2006年
2 林昆勇;多元建設農村基礎設施[N];廣西日報;2007年
3 余德中 張文成 孫水清 龔道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急需強力金融支持[N];金融時報;2006年
4 州商務局 李成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難點與對策[N];楚雄日報(漢);2007年
5 ;南通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決議[N];南通日報;2007年
6 呂樹建邋朱虹;搞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優(yōu)化農村人居環(huán)境[N];開封日報;2008年
7 張小林;構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長效機制[N];東方城鄉(xiāng)報;2008年
8 周明軍;取消“兩工”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怎么辦[N];農民日報;2004年
9 ;如何保護好農村基礎設施?[N];農民日報;2005年
10 王峰 徐和陵 汪之崳;農發(fā)行江蘇分行營業(yè)部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N];金融時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志軍;中國農村基礎設施配置調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胡云香;農村基礎設施可持續(xù)發(fā)展?jié)摿ρ芯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3年
3 吳清華;農村基礎設施的農業(yè)生產效應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4年
4 甘娟;陜西省農村基礎設施民間資本介入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5 李志遠;農村基礎設施投資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07年
6 趙冬輝;中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問題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2年
7 毛燕玲;非營利性農村基礎設施融資機制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8 臧一哲;農村基礎設施投資組合模式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
9 付濤;陜西省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標準體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年
10 姜濤;中國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投資與農業(yè)增長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將安;農村基礎設施投資效果評價[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2 高雪梅;山西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支持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年
3 劉釗;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09年
4 張棲銘;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政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1年
5 郭超;河北省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問題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2年
6 何燕萍;政府再造視角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基層政府職能研究[D];廣西大學;2012年
7 薛飛;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財政投入問題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1年
8 孫叢叢;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監(jiān)督機制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0年
9 蔣輝;江蘇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機制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9年
10 丁琳;政策性金融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020304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020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