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嶺伯陽—元龍地區(qū)中泥盆統(tǒng)變砂巖年代學、地球化學及其構造意義
【學位單位】:西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P588.3;P534.44;P597.3
【部分圖文】:
8圖 2-1 西秦嶺北部及鄰區(qū)構造簡圖(據(jù)丁仨平等,2009;裴先治等,2009;胥曉春等,2014 修改)1-新生界;2-下白堊統(tǒng);3-上三疊統(tǒng)小河子陸相酸性火山巖系;4-晚三疊世石英正長斑巖;5-上泥盆統(tǒng)大草灘群;6-中泥盆統(tǒng)舒家壩群;7-中泥盆統(tǒng)未分;8-下志留統(tǒng)葫蘆河群;9-下志留統(tǒng)紅土堡群變基性火山巖;10-志留系太陽寺巖組;11-上奧陶統(tǒng)草灘溝群;12-中-上奧陶統(tǒng)陳家河群變質(zhì)中-酸性火山巖;13-奧陶系李子園群;14-寒武紀-早奧陶世關子鎮(zhèn)蛇綠巖;15-南華系木其灘巖組;16-中元古界寬坪巖群;17-古元古界隴山巖群;18-古元古界秦嶺巖群;19-加里東早期閃長巖-石英閃長巖;20-加里東晚期花崗巖;21-印支期花崗巖;22-區(qū)域性斷裂;23-天水-武山構造帶范圍;24-采樣點
圖 2-2 伯陽鎮(zhèn)保安村南變砂巖露頭區(qū)路線地質(zhì)剖面圖2.1.2 區(qū)域邊界斷裂特征新陽-元龍韌性剪切帶(區(qū)域上可稱為天水-寶雞走滑剪切帶)是西秦嶺造山帶和祁連造山帶的邊界,是二者后期發(fā)生走滑拼貼的構造界面(劉成軍,2013)。受天水-寶雞斷裂帶(新生代活動斷裂帶)晚期活動的改造及新生代盆地的覆蓋和影響,出露較少,僅在天水市元龍地區(qū)北側和新陽鎮(zhèn)東細尾子溝-蚰蜒嘴地區(qū)的較小范圍出露較好。元龍地區(qū)北側剪切帶主要發(fā)育黑云長英質(zhì)糜棱巖和碎屑巖,其南側發(fā)育中上奧陶統(tǒng)草灘溝群變質(zhì)砂巖。細尾子溝-蚰蜒嘴一帶主要發(fā)育鈣質(zhì)糜棱巖、花崗質(zhì)糜棱巖、長英質(zhì)糜棱巖和黑云母斜長質(zhì)糜棱巖等各類糜棱巖類構造巖。兩地黑云母40Ar/39Ar同位素定年結果(347.95±2.17Ma 和 351.70±1.72Ma)表明,早石炭世新陽-元龍韌性剪切帶發(fā)生了強烈的走滑構造拼貼,并伴隨較為廣泛的中酸性巖漿侵入作用及褶皺運動(丁仨平等,2009)。天水-武山板塊縫合帶是商丹縫合帶的西延部分,沿天水-武山板塊縫合帶分布著
19圖 3-1 保安村南變砂巖野外照片(a、b)和顯微照片(c、d),紅星村南變砂巖顯微照片(e、f)c、e-單偏光圖像,d、f-正交偏光圖像;Afs-堿性長石, Amp-角閃石,Ap-磷灰石,Bt-黑云母,Qtz-石英3.2 樣品分析方法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分析工作在西北大學大陸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完成。其中,全巖的主量元素分析用堿熔玻璃片法測定,元素分析誤差小于 5%。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在 Elan 6100DRC 型電感耦合等離子質(zhì)譜儀(ICP-MS)上進行,分析精度誤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勝;陳丹玲;宮相寬;任云飛;李海平;;天水東岔地區(qū)寬坪巖群碎屑巖和花崗巖中的鋯石U-Pb定年及其地質(zhì)意義[J];地學前緣;2015年04期
2 李英康;高銳;高建偉;米勝信;姚聿濤;李文輝;熊小松;;秦嶺造山帶的東西向地殼速度結構特征[J];地球物理學進展;2015年03期
3 丁守卓;羅金海;程佳孝;韓奎;王師迪;尤佳;;西秦嶺伯陽石英正長斑巖的地球化學、年代學及其地質(zhì)意義[J];地學前緣;2015年04期
4 陳龍耀;羅玉凌;劉曉春;曲瑋;胡娟;;南秦嶺劉嶺群砂巖碎屑鋯石LA-ICP-MS U-Pb年齡及其構造意義[J];地質(zhì)通報;2014年09期
5 王元元;裴先治;劉成軍;李瑞保;李佐臣;魏博;任厚州;陳偉男;劉圖杰;胥曉春;;西秦嶺舒家壩地區(qū)泥盆紀舒家壩群碎屑鋯石LA-ICP-MSU-Pb年齡:源區(qū)特征與形成時代[J];地質(zhì)通報;2014年07期
6 陳偉男;裴先治;劉成軍;李瑞保;李佐臣;魏博;胥曉春;劉圖杰;王元元;任厚州;;西秦嶺舒家壩地區(qū)太陽寺巖組碎屑鋯石U-Pb年齡及其地質(zhì)意義[J];中國地質(zhì);2014年03期
7 胥曉春;裴先治;劉成軍;李瑞保;李佐臣;魏博;王元元;劉圖杰;任厚州;陳偉男;陳有炘;;西秦嶺天水陰崖溝早古生代草灘溝群火山巖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地質(zhì)意義[J];中國地質(zhì);2014年03期
8 滕吉文;李松嶺;張永謙;趙金仁;皮嬌龍;王夫運;閆雅芬;楊輝;胡國澤;潘素珍;;秦嶺造山帶與沉積盆地和結晶基底地震波場及動力學響應[J];地球物理學報;2014年03期
9 徐學義;陳雋璐;高婷;李平;李婷;;西秦嶺北緣花崗質(zhì)巖漿作用及構造演化[J];巖石學報;2014年02期
10 姚志祥;王椿鏞;曾融生;樓海;周民都;;利用接收函數(shù)方法研究西秦嶺構造帶及其鄰區(qū)地殼結構[J];地震學報;2014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秦拯緯;北秦嶺造山帶早古生代巖漿作用及其大陸地殼演化意義[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6年
2 劉丙祥;北秦嶺地體東段巖漿作用與地殼演化[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3 邱欣衛(wèi);鄂爾多斯盆地延長期富烴凹陷特征及其形成的動力學環(huán)境[D];西北大學;2011年
4 李源;北秦嶺造山帶早古生代蛇綠巖與構造演化[D];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2011年
5 丁仨平;西秦嶺—祁連造山帶(東段)交接部位早古生代構造格架及構造演化[D];長安大學;2008年
6 李王曄;西秦嶺—東昆侖造山帶蛇綠巖及島弧型巖漿巖的年代學和地球化學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7 閆臻;西秦嶺晚古生代弧前盆地沉積與成礦作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程世秀;原特提斯北界東段構造演化與拼合方式[D];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
2 王銀川;秦祁結合部位加里東期碰撞—后碰撞型花崗巖地質(zhì)特征及構造意義[D];長安大學;2013年
3 吳樹寬;西秦嶺北緣晚古生代構造格局及其演化過程[D];長安大學;2013年
4 劉成軍;秦祁結合部位物質(zhì)組成、構造演化過程及交接關系研究[D];長安大學;2013年
5 魏方輝;北祁連造山帶東端早古生代物質(zhì)組成、變形特征及其構造演化過程[D];長安大學;2013年
6 高婷;西秦嶺西段北部重要侵入體年代學、地質(zhì)地球化學、形成構造環(huán)境及與成礦作用關系[D];長安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893489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kejilunwen/diqiudizhi/2893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