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霧的二維數(shù)值試驗與海霧預報
發(fā)布時間:2020-11-16 01:05
海霧是海氣相互作用的產(chǎn)物,是海上出現(xiàn)的一種災害性天氣,它對航海航空、海洋捕撈、港務活動及沿海地區(qū)農(nóng)作物和人類身體健康都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海霧研究受到沿海國家的普遍重視。本文在系統(tǒng)地分析海霧影響、我國沿海海霧基本特點和有關海霧研究的基礎上,利用二維海霧數(shù)值模式對海霧生成機制進行了初步探討,并建立了福建沿海春季海霧預報的統(tǒng)計模型。 在海霧生成過程中平流、湍流和輻射過程所起作用如何對理解海霧生成機制至關重要。本文利用二維數(shù)值模式,結合相對濕度方程,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海霧生成的主要“推動力”是長波輻射冷卻,湍流冷卻在低層主要發(fā)生在平流的初始階段,隨著時間的推移,湍流對低層大氣很快轉起加熱作用,不利于海霧的生成。湍流和輻射效應在低層符號相反(僅在海霧生成的初始階段符號相同),量級相同,在高層湍流和輻射效應符號相同,但輻射效應占優(yōu)勢。湍流效應和輻射效應是影響海霧生成的主要因素,平流直接作用似乎不大。平流、湍流、輻射的效應及其總效應皆隨時間推移而減小。還初步研究了風速大小和海溫高低對平流、湍流和輻射的效應及海霧生成的影響。 在此基礎上,加上多年的預報工作經(jīng)驗,選擇具有明確物理意義的因子,利用二級判別分析和事件概率回歸分析方法對福建沿海春季海霧進行了探索,取得了較好的預報效果,并達到業(yè)務化程度,在日常的氣象預報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以上工作將提高我們對海霧發(fā)生規(guī)律、發(fā)生條件及其影響機制等方面的認識。
【學位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5
【中圖分類】:P732.4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海霧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0.2 海霧對軍事活動的影響
0.2.1 海霧對軍事活動的消極影響
0.2.2 海霧對軍事活動的積極影響
0.3 我國沿岸的海霧
0.4 海霧的研究現(xiàn)狀
0.4.1 國內(nèi)外海霧的研究現(xiàn)狀
0.4.2 目前海霧研究存在的困難
0.4.3 本文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和方法
1 模式介紹
1.1 基本思路
1.2 基本方程組
1.3 參數(shù)化方案
1.4 網(wǎng)格設置
1.5 邊界條件
1.6 初始條件
1.7 差分格式和計算方案
2 數(shù)值試驗及個例模擬
2.1 第一組試驗
2.1.1 基本情況介紹
2.1.2 平流、湍流、輻射效應分析
2.2 第二組數(shù)值實驗
2.2.1 基本情況介紹
2.2.2 初始地轉風速對海霧生成的影響分析
2.3 個例研究
3 海霧的統(tǒng)計預報
3.1 目前海霧預報的主要方法及手段
3.2 資料來源及樣本的選取
3.3 預報因子的選取
3.3.1 預報因子的初選
3.3.2 預報因子的選取
3.3.3 入選因子的物理意義
3.4 用兩種不同的統(tǒng)計方法分別建立預報方程
3.4.1 費史爾準則二級判別法
3.4.2 事件概率回歸估計法
3.5 兩種統(tǒng)計方法效果的比較
4 結論
參考文獻
附圖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85433
【學位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5
【中圖分類】:P732.4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海霧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0.2 海霧對軍事活動的影響
0.2.1 海霧對軍事活動的消極影響
0.2.2 海霧對軍事活動的積極影響
0.3 我國沿岸的海霧
0.4 海霧的研究現(xiàn)狀
0.4.1 國內(nèi)外海霧的研究現(xiàn)狀
0.4.2 目前海霧研究存在的困難
0.4.3 本文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和方法
1 模式介紹
1.1 基本思路
1.2 基本方程組
1.3 參數(shù)化方案
1.4 網(wǎng)格設置
1.5 邊界條件
1.6 初始條件
1.7 差分格式和計算方案
2 數(shù)值試驗及個例模擬
2.1 第一組試驗
2.1.1 基本情況介紹
2.1.2 平流、湍流、輻射效應分析
2.2 第二組數(shù)值實驗
2.2.1 基本情況介紹
2.2.2 初始地轉風速對海霧生成的影響分析
2.3 個例研究
3 海霧的統(tǒng)計預報
3.1 目前海霧預報的主要方法及手段
3.2 資料來源及樣本的選取
3.3 預報因子的選取
3.3.1 預報因子的初選
3.3.2 預報因子的選取
3.3.3 入選因子的物理意義
3.4 用兩種不同的統(tǒng)計方法分別建立預報方程
3.4.1 費史爾準則二級判別法
3.4.2 事件概率回歸估計法
3.5 兩種統(tǒng)計方法效果的比較
4 結論
參考文獻
附圖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林滋新;滕學崇;唐萬林;劉珂;;青島及其近海海霧預報[J];海岸工程;1988年02期
2 林曉能;馬爾柯夫鏈原理在海霧短期預報中的應用[J];海洋預報;1993年03期
3 朱云清,于世永;青島近海海霧的FUZZY數(shù)學預報方法[J];海洋預報;1991年03期
4 胡基福;應用馬爾柯夫鏈作海霧概率預報[J];海洋通報;1984年01期
5 胡瑞金;海霧生成過程中平流、湍流、輻射效應研究[J];海洋學報(中文版);1998年01期
6 楊中秋,許紹祖,耿驃;舟山地區(qū)春季海霧的形成和微物理結構[J];海洋學報(中文版);1989年04期
7 李若鈍,趙緒孔,井傳才;海霧中期天氣過程分析及預報[J];海洋學報(中文版);1982年04期
8 胡瑞金;海霧過程中海洋氣象條件影響數(shù)值研究[J];青島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年03期
9 胡基福;試用隸屬度與貼近度作海霧長期預報[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3年04期
本文編號:2885433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kejilunwen/haiyang/28854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