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典型海域超微型生物生態(tài)學初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1-19 07:30
通過流式細胞技術(FCM)調查了我國東海、南海和膠州灣的幾 類超微型浮游生物,包括聚球藻(Synechococcus),原綠球藻 (Prochlorococcus),超微型真核生物和異養(yǎng)細菌的空間分布、季節(jié)變 化及與環(huán)境因子之間的關系。開展了一系列現(xiàn)場實驗對幾種常量和微 量營養(yǎng)元素對4類超微型浮游生物生長的影響進行了初步的研究。另 外,對細胞周期法估計原綠球藻的生長率,以及用流式細胞儀分析病 毒粒子的數(shù)量分布做了嘗試性的工作。主要結果如下: 1在東海黑潮區(qū),超微型浮游植物約占葉綠素生物量的60%多, 在其它海區(qū),約占10—40%。原綠球藻的季節(jié)變化較大,冬季主要分 布在黑潮流域,夏季可達50米等深線附近。在黑潮區(qū),原綠球藻與聚 球藻細胞密度的比值在10左右,在其它海區(qū),比值為1—2。超微型浮 游生物群落結構從沿岸到外海變化較復雜。在南海,平均70%多的葉 綠素生物量由超微型浮游植物提供,而原綠球藻則為超微型自養(yǎng)浮游 生物碳生物量的主要貢獻者,平均約占30%。整個南海在海水性質上 接近貧營養(yǎng)大洋海區(qū),原綠球藻和聚球藻的細胞密度比為15~160,海 盆區(qū)和島礁區(qū)超微型浮游生物群落結構有所差別。 超微型浮游生物的分布和群落結構在兩個海區(qū)均受海流、水團及水 柱理化性質的影響?偟目磥,海流、水團的性質越接近大洋,超微 型浮游生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地位相對越重要,而原綠球藻在生物量和 生產力上的相對貢獻也越大。原綠球藻在東海的分布除受水流、水團 的作用外,在冬季還受溫度的限制。冬季原綠球藻大體限于黑潮流域, 而夏季則可分布到50米等深線附近。從大尺度范圍看,從近岸到外海, 或從中營養(yǎng)海區(qū)到貧營養(yǎng)海區(qū)過渡的過程中,原綠球藻和異養(yǎng)細菌的 豐度變化呈相反趨勢,它們與聚球藻之間的變化趨勢因海區(qū)的不同而 — —一 存有差異,這可能是山于多.認系聚球藻同時存在的原囚。這些相關性 在水質條件變化幅度劇烈的東海表現(xiàn)得顯著,而在海水水質條件差別 不大的南海則不明顯。 在垂直分布上,超微型浮游植物的分hi與水柱的分層、營養(yǎng)狀況都 有關系。在上混合層較淺,硝酸鹽在檢測限以上的東海大部分海區(qū), 超微型浮游植物的最大層與硝酸鹽躍層深度有關,而在上混合層較深, 混合層中硝酸鹽的濃度低于檢測限的南海海盆區(qū),原綠球藻的高值分 ’ 布似乎與氨氮的濃度有關。小尺度范圍內超微型浮游生物的數(shù)量和群 落結構的變化不僅與溫度,營養(yǎng)鹽濃度有關,還與水柱的物理結構(如 混合層發(fā)育的情況)有關。 2南海營養(yǎng)鹽添加實驗表明,原綠球藻似乎更受磷限制,而聚球藻 和超微型真核生物對鉻氮的添加反應更明顯。在生理上,原綠球藻與 聚球藻和超微型真核浮游植物有明顯差別,后兩者對營養(yǎng)鹽添加的反 應接近。原綠球藻對鉆添加的反應大于鐵添加的反應,而后兩者則對 鐵添加的反應較強。在某些營養(yǎng)生理特性上,原綠球藻似乎更接近異 養(yǎng)細菌。 75米層海水鐵添加實驗表明,不同濃度的鐵均促進nano一級的浮 游植物的生長;對于超微型浮游植物來說,納摩爾級鐵的添加有利于 超微型真核生物的生長,而更高濃度的鐵添加則對聚球藻和原綠球藻 的生長有利。 雖然鉆的加入有利于原綠球藻的生長,但是維生素 巳。的加入對其 生長無明顯的影響,說明鉆在原綠球藻的生理代謝過程中可能有合成 維生素巳。以外的作用。鉆的添加對聚球藻的生長無明顯影響,但不同 濃度的維生素B。的添加均能促進聚球藻的生長,說明大洋中的聚球藻 品系可能不能自己合成該種維生索。無論是鉆還是維生索巳。對超微型 真核生物的生長均無顯著的影響。 鋁與鐵均參與硝酸鹽的還原和固氮作用,但鋁的添加只對聚球藻有 明顯的促進作用,對其它兒類超微型浮游生物的影響不明顯。 3現(xiàn)場培養(yǎng)實驗表明,原綠球藻在生理上能耐受的溫度下限比其自 且且 ) ——一 然分布的溫度下限更低,說明冬季限制原綠球藻向近岸分布的是多種 環(huán)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結果。實驗表明,種間相互作用,微量金屬元素, 以及水體的物理化學條件等都是制約原綠球藻近岸分布的囚素。 4 細胞周朋法估計南悔75米層原綠球藻的生長率為0.54/天。 5 流式細胞儀在東海爾部檢測一類病毒粒子的數(shù)量在 10*毫
【學位單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00
【中圖分類】:Q178.53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錄
第一部分: 綜述
海洋超微型浮游生物生態(tài)學研究進展
第二部分: 方法學研究
1 四類海洋超微型浮游生物的同步監(jiān)測
2 表面熒光顯微鏡法對海洋細菌豐度的過高估計
第三部分: 野外生態(tài)學研究
1 Season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utotrophic picoplankton 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in the East China Sea
2 Distribution of Synechococcus, Prochlorococcus, picoeukaryote 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in the Nansha Sea area in November, 1997
3 Distribution of four groups of picoplankt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n June 1998
4 中國東海、南海四類超微型浮游生物數(shù)量分布小結
5 Distribution of one group of virus in the East China Sea: Results from flow cytometry measurements
第四部分: 實驗生態(tài)學研究
1 Effects of Nutrient Enrichment on Picoplankt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2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imiting Factor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Prochlorococcus to the Near Shore Area, Ⅰ: Biological Interactions and Effects of Nonliving Materials
3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imiting Factor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Prochlorococcus to the Near Shore Area, Ⅱ: Effects of Temperature
第五部分: 附錄
1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imiting Factor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Prochlorococcus to the Near Shore Area, Ⅲ: Effects of Copper
2 Effects of Iron Enrichments on Picoplankton Cell Abundanc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3 Effects of Cobalt (Co) and Molybdenum (Mo) Enrichments on Picoplakton Cell Abundances Based on FCM Enumeration
4 典型海灣(膠州灣)生態(tài)系統(tǒng)超微型浮游植物的分布和動態(tài)變化
5 細胞周期法估計中國南海原綠球藻(Prochlorococcus spp.)的現(xiàn)場生長率
總結
致謝
【引證文獻】
本文編號:2889896
【學位單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00
【中圖分類】:Q178.53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錄
第一部分: 綜述
海洋超微型浮游生物生態(tài)學研究進展
第二部分: 方法學研究
1 四類海洋超微型浮游生物的同步監(jiān)測
2 表面熒光顯微鏡法對海洋細菌豐度的過高估計
第三部分: 野外生態(tài)學研究
1 Season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utotrophic picoplankton 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in the East China Sea
2 Distribution of Synechococcus, Prochlorococcus, picoeukaryote 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in the Nansha Sea area in November, 1997
3 Distribution of four groups of picoplankt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n June 1998
4 中國東海、南海四類超微型浮游生物數(shù)量分布小結
5 Distribution of one group of virus in the East China Sea: Results from flow cytometry measurements
第四部分: 實驗生態(tài)學研究
1 Effects of Nutrient Enrichment on Picoplankt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2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imiting Factor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Prochlorococcus to the Near Shore Area, Ⅰ: Biological Interactions and Effects of Nonliving Materials
3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imiting Factor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Prochlorococcus to the Near Shore Area, Ⅱ: Effects of Temperature
第五部分: 附錄
1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imiting Factor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Prochlorococcus to the Near Shore Area, Ⅲ: Effects of Copper
2 Effects of Iron Enrichments on Picoplankton Cell Abundanc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3 Effects of Cobalt (Co) and Molybdenum (Mo) Enrichments on Picoplakton Cell Abundances Based on FCM Enumeration
4 典型海灣(膠州灣)生態(tài)系統(tǒng)超微型浮游植物的分布和動態(tài)變化
5 細胞周期法估計中國南海原綠球藻(Prochlorococcus spp.)的現(xiàn)場生長率
總結
致謝
【引證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霞;黃小平;施震;葉豐;劉慶霞;;珠江口超微型浮游植物時空分布及其與環(huán)境因子的關系[J];生態(tài)學報;2013年07期
2 汪岷;梁彥韜;白曉歌;江雪嬌;王芳;喬倩;;青島近海及其鄰近海域夏季微微型浮游植物豐度的分析[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斌;海洋微藻種群增長和種間競爭的動態(tài)變化及其對UV-B輻射增強的響應:基于流式細胞術的研究探討[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季倩;長江口鄰近海域水體及底棲微微型浮游生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梁彥韜;青島近海浮游病毒、微微型浮游植物、異養(yǎng)細菌的豐度變化及其與環(huán)境相關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889896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kejilunwen/haiyang/288989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