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廬斷裂帶濰坊段密集臺陣地殼P波速度精細結構的實驗研究
【學位單位】: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P315.7
【部分圖文】:
第一章前言??1.1郯廬斷裂帶地區(qū)速度結構研究意義??郯廬斷裂帶濰坊段位于渤海以南、山東省境內(nèi)最北部(圖1.1),總體呈NNE??走向,自北而南由兩條主干斷裂逐漸演變成四條主干斷裂。其中,南部的四條主??干斷裂自東向西依次為昌邑-大店斷裂(F1)、安丘-莒縣斷裂(F2)、沂水-湯頭斷??裂(F3)和鄺部-葛溝斷裂(F4)。北部的兩條主千斷裂中的東支與南部的昌邑-??大店斷裂(F1)相連,而西支則與鄺部-葛溝斷裂(F4)相接。??郯廬斷裂帶由華北地塊與華南地塊在印支期碰撞過程中產(chǎn)生(Yin?and?Nie,??1993;?Li,?1994;?Gilderetal.,1999;?Zhuetal.,2009),將大別造山帶與蘇魯造??山帶左旋錯開。在早白堊初,郯廬斷裂帶大規(guī)模左行平移并向北進入渤海(Xuet??al.,?1987;徐嘉煒等,1995;邱檢生等,1996;朱光等,2001;李洪奎等,2017),??形成了渤海段。在早白堊世期間,郯廬斷裂帶轉變?yōu)樯煺惯\動,在早白堊世末再??次發(fā)生左行平移。到了晚白堊紀時期
年利用體波層析成像的方法反演渤海及周邊地區(qū),結果表明地殼厚度自東向西逐??漸增加,郯廬斷裂帶成為高低速異常的分界線,并且向下延伸很深,反映該斷裂??帶為巖石圈尺度的斷裂帶(圖1.2)。??麵疆??tU2*?116*?IM'?124'?12*^.?112’?116'?IW?124*?丨2篡?E??麵.邏??翁:%--I??112*?116'?120*?124*?I2TE?\\Y?116*?120'?124'?128E??nr?116?120?124?121'E?112'?116'?120'?124'?I2R>:??e?4?2?0?2?4?-6?-4?-2?0?2?4?6??圖1.2環(huán)渤海地區(qū)不同深度的三維P波速度結構(李志偉等,2006)??紅色和藍色分別代表低速和高速異常??4??
和上地幔的速度結構,結果顯示受地表主要構造單元和深大斷裂的影響,該地區(qū)??地殼速度擾動異常大多為NE-NNE向展布,該區(qū)內(nèi)的深大斷裂帶切穿莫霍面乃??至巖石圈(圖1.3a、圖1.3b、圖1.3c)。??I?責?^?i//?二??.等f;r??ii2'?nr?ii6’,?nr?jar?i2r?124*??圖1.3a剖面位置和斷裂分布圖(張嶺等,2007)??黑色粗線表示兩條垂直剖面位置,黑色細線表示主要的活動斷裂??芏?S?爯??”〇?I?nyj?|???|?一?ij:-??24;〇:??■■■■^Z.....??.?JI3HH|IHHHBPHHBH^HHHHpHHHHPHHHHii??4?5?50?5.5?6.0?6.5?7.0?75?8.0?8?5??*J[?Vms?'??圖1.3b?BH-01剖面地殼和上地幔頂部速度結構(張嶺等,2007)??,1?了^、.!雜???擁,了?吹??P'??_i,? ̄ ̄ ̄?……:._.■■?=?:■_■■—?-r■——■■_■— ̄-^^—■??45?50?55?fiii?ft.5?7.0?7.5?X0?X5??Jt-S?fen-s??圖1.3c?BH-02剖面地殼和上地幔頂部速度結構(張嶺等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國權;董南庭;;郯廬斷裂帶中滑脫推覆體的探討[J];吉林地質;1987年02期
2 王翔;;蘇皖北部與遼南上元古界地球化學特征對比與郯廬斷裂帶平移問題[J];遼寧地質;1987年04期
3 李桂群,李學倫;郯廬斷裂帶的斷裂活動對渤海東部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發(fā)育的控制作用[J];青島海洋大學學報;1988年04期
4 鄭朗蓀,高維明,鄭傳貝;郯廬斷裂帶的分段與沂沭斷裂的活動性[J];中國地震;1988年03期
5 吳少武,張紹治,劉仲方;郯廬斷裂帶江蘇段活動特征[J];中國地震;1988年03期
6 張恒謙;;郯廬斷裂帶的南延問題[J];湖南地質;1988年03期
7 駱佳驥;周冬瑞;于書媛;楊源源;;郯廬斷裂帶(安徽段)活動特征及現(xiàn)代應力狀態(tài)研究綜述[J];防災科技學院學報;2016年02期
8 王書琴;孫曉猛;杜繼宇;王英德;許強偉;田景雄;;郯廬斷裂帶北段構造樣式解析[J];地質論評;2012年03期
9 林懷存,郭愛香,華愛軍;郯廬斷裂帶地震活動特征[J];高原地震;1994年01期
10 趙田;朱光;向必偉;林少澤;顧承串;;郯廬斷裂帶起源機制的探討[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2016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顧勤平;郯廬斷裂帶中南段及鄰區(qū)Pn波和背景噪聲層析成像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9年
2 王勇生;郯廬斷裂帶中—南段走滑運動的構造—熱年代學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5年
3 林松輝;郯廬斷裂帶對合肥盆地構造、沉積及油氣條件的控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6年
4 許世紅;郯廬斷裂帶蘇皖段斷裂-沉積響應及合肥盆地油氣地質條件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5 趙田;郯廬斷裂帶南段造山期變形格局、演化規(guī)律與形成機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6年
6 牛漫蘭;郯廬斷裂帶中南段巖漿活動與深部過程[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1年
7 李康;郯廬斷裂帶(張渤帶以南)地震破裂綜合分段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2016年
8 謝成龍;郯廬斷裂帶南段晚中生代巖漿活動及其對巖石圈減薄的指示[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8年
9 呂丁友;郯廬斷裂帶渤海段新生代構造特征及其與油氣成藏關系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年
10 顧海歐;華北克拉通東南緣中生代巖漿作用:對克拉通破壞啟動機制和巖漿過程中鎂同位素行為的制約[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凡凡;郯廬斷裂帶濰坊段密集臺陣地殼P波速度精細結構的實驗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2019年
2 孟亞鋒;郯廬斷裂帶魯蘇皖段及鄰區(qū)地殼速度結構與變形特征[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8年
3 劉卓巖;郯廬斷裂帶中段區(qū)域地應力特征及斷層活動性分析[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8年
4 王浩乾;郯廬斷裂帶南端周邊的變形特征與演化規(guī)律[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2年
5 李夢妮;基于GPS數(shù)據(jù)分析郯廬斷裂帶中南段構造應力—應變場及大震危險性[D];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2017年
6 劉備;郯廬斷裂帶蘇皖段新構造活動規(guī)律[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7 鄭海剛;郯廬斷裂帶巢湖段兩側滑坡地質模型構建及意義[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8 蔣敏;郯廬斷裂帶安徽區(qū)段農(nóng)村民居抗震性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5年
9 羅旭;郯廬斷裂帶中段及其鄰區(qū)三維電性結構研究:據(jù)Sinoprobe大地電磁測深標準網(wǎng)數(shù)據(jù)[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年
10 周慶衛(wèi);郯廬斷裂帶對招遠地區(qū)金礦控制規(guī)律研究及其意義[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875927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projectlw/dqwllw/2875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