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3年良渚古城考古的主要收獲
[Abstract]:The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 exploration and excavation of Liangzhu ancient city site since 2006 have preliminarily defined the site layout, the water system environment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wall inside and outside the ancient cit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ncient city has a unified plan. The city wall makes full use of the whole natural terrain and is built by ramming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palace areas, building base sites and royal cemeteries in the city; the residential base sites outside the city have the nature of the outer city; There is a huge water conservancy system in the northwest mountain system, which can reduce the seasonal Hong Feng of the mountain and be used as a transportation channel. At present, the archaeological department has established the site information system, and gradually perfected the ancient city inside and outside the layout and the water conservancy system understanding.
【作者單位】: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基金】:“中華文明探源及其相關文物保護技術研究(2013-2015)”子課題“中華文明起源過程中三大都邑性聚落綜合研究”(課題編號2013BAK08B04)的成果
【分類號】:K878.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斌;;杭州市余杭區(qū)良渚古城遺址2006~2007年的發(fā)掘[J];考古;2008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史辰羲;莫多聞;李春海;劉斌;毛龍江;李明霖;;浙江良渚遺址群環(huán)境演變與人類活動的關系[J];地學前緣;2011年03期
2 劉演;李茂田;孫千里;陳中原;;中全新世以來杭州灣古氣候、環(huán)境變遷及對良渚文化的可能影響[J];湖泊科學;2014年02期
3 劉菁華;王祝文;田鋼;丁陽;王幫兵;;應用伽馬能譜測量確定良渚古遺址外廓防護設施[J];物探與化探;2010年03期
4 張宏彥;;20世紀炎黃文化研究的考古學回顧與思考[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5 胡薪蘋;師育新;戴雪榮;王金濤;劉斌;王寧遠;;基于粘土礦物XRD分析的良渚古城城墻土特征及物源探討[J];巖石礦物學雜志;2013年03期
6 王彥兵;王思敬;李黎;王旭東;李最雄;;硅酸鉀對遺址土的滲透加固機制及改進特性研究[J];巖土力學;2014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胡薪蘋;杭嘉湖平原良渚古城的地貌和沉積基礎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華東;;良渚發(fā)現(xiàn)的并非古城 良渚文化“古城”獻疑[J];觀察與思考;2008年Z1期
2 陳淑英;;關于良渚文化玉琮的思考與探究[J];文物世界;2010年03期
3 東蘇;中華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J];公路運輸文摘;2000年09期
4 賈學德;鄭建明;;人地關系簡論——以環(huán)太湖史前的食物結(jié)構(gòu)變化為例[J];農(nóng)業(yè)考古;2006年01期
5 劉斌;黃莉;;“中華第一城”現(xiàn)身良渚[J];文化交流;2008年03期
6 游修齡;良渚文化時期的稻作[J];浙江學刊;1996年05期
7 王明達;良渚文化在東亞文明進程中的貢獻[J];浙江學刊;1996年05期
8 朱建明;從逐疫文化現(xiàn)象談良渚文化的衰落[J];南方文物;1999年04期
9 李之龍;從良渚文化社會組織形態(tài)分析其文化個性與文明進程[J];華夏考古;2003年02期
10 劉靜;;良渚,中國古文化中的一朵奇葩[J];觀察與思考;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徐日輝;;良渚文化與文明時代初探[A];浙江史學論叢(第一輯)[C];2004年
2 邱平;王昌燧;張居中;;古陶產(chǎn)地研究的一點體會[A];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Origin on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3 王明珂;;中國古代考古驚人發(fā)現(xiàn)的歷史人類學研究[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東亞古代文化的交流”考古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嚴文明;;中華文明起源[A];第五屆紅山文化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潘劍凱;浙江良渚文化遺址出土30余件珍貴文物[N];光明日報;2001年
2 張敏 李則斌 朱國平 田名利 鄒憶軍;江蘇無錫丘承墩遺址首次發(fā)現(xiàn)良渚文化高臺墓地的雙祭臺[N];中國文物報;2006年
3 從容;“良渚文化”離世界遺產(chǎn)還有多遠[N];中國文化報;2001年
4 記者 周麗燕 通訊員 王洪中;浙江謀劃搶救“良渚文化遺址”[N];人民政協(xié)報;2000年
5 記者 陶瑋;遺址發(fā)掘古墓頻現(xiàn)[N];嘉興日報;2008年
6 楊晶;《邱承墩》——太湖北部地區(qū)新石器時代的重要遺存[N];中國文物報;2011年
7 余靖靜;5000年前“大城市”啥樣?考古期待久[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8 任建明 陸文華;良渚文化時期貧富分化已很嚴重[N];浙江日報;2004年
9 撰文 徐玲芬;走近良渚(上)[N];嘉興日報;2008年
10 顧學松;良渚文化重大發(fā)現(xiàn)[N];光明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明建;聚落形態(tài)與玉器生產(chǎn)[D];山東大學;2012年
2 朱怡芳;中國玉石文化傳統(tǒng)研究[D];清華大學;2009年
3 鄭建明;環(huán)太湖地區(qū)與寧紹平原史前文化演變軌跡的比較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4 孔富安;中國古代制玉技術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5 李艷紅;中國史前裝飾品的造型和分區(qū)分期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6 汪洋;廣富林良渚先民體質(zhì)及文化適應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7 李亮;時空與心靈間的視象[D];中央美術學院;2012年
8 林金鑫;綜合地球物理考古方法的應用可行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9 黃厚明;中國東南沿海地區(qū)史前文化中的鳥形象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4年
10 倪玉湛;夏商周青銅器藝術的發(fā)展源流[D];蘇州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錢曉駿;基于良渚文化的設計實踐與應用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楊月光;良渚文化陶,
本文編號:2219415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ekelunwen/kgx/2219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