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陵陪葬墓園外藏坑出土漆器的實驗室考古與保護
發(fā)布時間:2020-12-29 02:38
在對漢陽陵陪葬墓園外藏坑的田野發(fā)掘中出土了大量漆木器類文物,這些文物具有很高的考古學研究價值,但由于糟朽嚴重,使得現(xiàn)場清理與保護工作遭遇了極大的困難。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取及保留文物的所有信息,對該陪葬墓園中M3陪葬墓出土的16處漆木器遺跡采取整體打包的方式,運回實驗室中進行實驗室考古與保護。選擇16處打包遺跡中一處具有代表性的漆器遺跡,其編號為(6)號石膏包,通過實驗室內的發(fā)掘清理、檢測分析、保護處理及全面記錄,探索該批遺跡的實驗室考古及保護工作的方法與程序。采用分區(qū)域清理、顯微觀察清理及全方位發(fā)掘等方法對遺跡進行精細化清理,發(fā)現(xiàn)該遺跡主要包含三處西漢時期中等偏大的耳杯遺跡;采用超景深顯微鏡、掃描電鏡及能譜分析、X射線衍射分析、紅外光譜分析等方法對漆器的形貌、結構及成分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該漆器遺存有兩種漆膜結構,初步研究了漆器制作的特征;同時,對實驗室內環(huán)境變化進行記錄和調控,根據(jù)漆器的保存狀況及時進行加固及回軟,基本保持了漆耳杯形狀和表面顏料的穩(wěn)定,探討漢陽陵出土糟朽漆器的保護方法;采用傳統(tǒng)手段與現(xiàn)代科技相結合的記錄方法,對實驗室考古的過程進行全面記錄,得到文字、圖像、三維模型等多角度...
【文章來源】:西北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8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漢陽陵陵園遺址及陪葬墓園外藏坑位置示意圖
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且主要集中于周秦漢唐四個朝代,尤其是漆器的制作工藝和使用范圍在漢代達到了個高峰[5]。但由于陜西地區(qū)半干旱半濕潤的氣候環(huán)境導致地下的埋藏條件并不適宜漆的保存,陜西地區(qū)出土的漆木器大多數(shù)保存狀況較差,殘損嚴重;而出土后環(huán)境驟變?yōu)槠崞鞅Wo工作增添了不少難度[6]。漢景帝陽陵東司馬道北側陪葬墓 M3 墓道內東、西兩側外藏坑出土了大量的漆木類物,器物糟朽較為嚴重,這些有機質文物面對出土后環(huán)境的突變,很容易迅速劣化引病變,甚至毀滅。同時,復雜的遺跡堆疊現(xiàn)象也使得在田野現(xiàn)場條件下很難進行妥善清理和保護處置(圖 3)。為了更好地對這一批遺跡進行全面的保護整理發(fā)掘,考古決定對 M3 墓道外藏坑的遺跡進行分塊整體打包提取,最終共打包 16 件石膏包,將移至室內存放,開展較為細致的“實驗室考古”。
圖 3 陪葬墓園外藏坑漆器出土情況.2 相關研究綜述2.1 實驗室考古研究綜述隨著現(xiàn)代考古學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不斷加強,快速發(fā)展的現(xiàn)自然科學的新概念、新技術逐漸應用于考古領域,考古學已不完全局限于傳統(tǒng)的田野掘,出現(xiàn)了科技考古、文物保護、數(shù)字考古等多方向的發(fā)展趨勢?脊虐l(fā)掘也從以往獷的工作方式逐漸轉向精細化,諸如“實驗室考古清理”、“室內微型發(fā)掘”等概念漸嶄露頭角。于是,杜金鵬先生把實驗室內考古發(fā)掘清理、文物檢測分析、文物保護理、遺跡遺物研究、文物仿制復制等一系列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活動,整合成一個緊密接的學術體系,名為“實驗室考古”[7]。實驗室考古是田野考古在實驗室內的延續(xù),它包括使用各種科學技術方法對古代遺遺存進行發(fā)掘和清理,對發(fā)掘過程中的遺跡遺物進行及時地分析,并根據(jù)清理過程中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陜北米脂出土漢代玉覆面和玉鞋的實驗室清理及復原研究[J]. 黃曉娟,趙西晨,嚴靜.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2018(01)
[2]江蘇揚州市曹莊M2隋煬帝蕭后冠實驗室考古簡報[J]. 楊軍昌,束家平,黨小娟,柏柯,張煦,劉剛,薛柄宏. 考古. 2017(11)
[3]戰(zhàn)國早期皮甲胄漆膜檢測與研究[J]. 李瀾. 中國生漆. 2017(03)
[4]談館藏文物微環(huán)境保護方法與策略[J]. 張紅偉. 遺產與保護研究. 2017(05)
[5]基于AgisoftPhotoscan的圖像三維重建及精度研究[J]. 繆盾,吳競. 測繪工程. 2017(08)
[6]江蘇盱眙縣大云山漢墓七號陪葬坑實驗室考古清理[J]. 李存信. 考古. 2017(08)
[7]廣州東山大墓出土飽水漆木器漆膜形貌及成分分析[J]. 李瀾,牛沛,李曉遠. 中國生漆. 2017(02)
[8]無損檢測技術在漆器分析中的應用[J]. 任紅艷,張婷婷,張娟妮,李艷. 中國生漆. 2017(01)
[9]館藏石窟寺壁畫保護探索——以庫木吐喇石窟已揭取壁畫修復為例[J]. 周智波,余黎星. 中原文物. 2016(06)
[10]Agisoft Photoscan照片建模技術在考古中的應用[J]. 馬歡歡,趙清坡.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2016(04)
碩士論文
[1]陜西出土亞浸水漆器的材質、工藝及修復保護研究[D]. 樊曉蕾.西北大學 2011
[2]遼金時期弧形連磚揭取墓葬壁畫的支撐保護體系研究[D]. 張蜓.西北大學 2009
本文編號:2944844
【文章來源】:西北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8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漢陽陵陵園遺址及陪葬墓園外藏坑位置示意圖
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且主要集中于周秦漢唐四個朝代,尤其是漆器的制作工藝和使用范圍在漢代達到了個高峰[5]。但由于陜西地區(qū)半干旱半濕潤的氣候環(huán)境導致地下的埋藏條件并不適宜漆的保存,陜西地區(qū)出土的漆木器大多數(shù)保存狀況較差,殘損嚴重;而出土后環(huán)境驟變?yōu)槠崞鞅Wo工作增添了不少難度[6]。漢景帝陽陵東司馬道北側陪葬墓 M3 墓道內東、西兩側外藏坑出土了大量的漆木類物,器物糟朽較為嚴重,這些有機質文物面對出土后環(huán)境的突變,很容易迅速劣化引病變,甚至毀滅。同時,復雜的遺跡堆疊現(xiàn)象也使得在田野現(xiàn)場條件下很難進行妥善清理和保護處置(圖 3)。為了更好地對這一批遺跡進行全面的保護整理發(fā)掘,考古決定對 M3 墓道外藏坑的遺跡進行分塊整體打包提取,最終共打包 16 件石膏包,將移至室內存放,開展較為細致的“實驗室考古”。
圖 3 陪葬墓園外藏坑漆器出土情況.2 相關研究綜述2.1 實驗室考古研究綜述隨著現(xiàn)代考古學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不斷加強,快速發(fā)展的現(xiàn)自然科學的新概念、新技術逐漸應用于考古領域,考古學已不完全局限于傳統(tǒng)的田野掘,出現(xiàn)了科技考古、文物保護、數(shù)字考古等多方向的發(fā)展趨勢?脊虐l(fā)掘也從以往獷的工作方式逐漸轉向精細化,諸如“實驗室考古清理”、“室內微型發(fā)掘”等概念漸嶄露頭角。于是,杜金鵬先生把實驗室內考古發(fā)掘清理、文物檢測分析、文物保護理、遺跡遺物研究、文物仿制復制等一系列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活動,整合成一個緊密接的學術體系,名為“實驗室考古”[7]。實驗室考古是田野考古在實驗室內的延續(xù),它包括使用各種科學技術方法對古代遺遺存進行發(fā)掘和清理,對發(fā)掘過程中的遺跡遺物進行及時地分析,并根據(jù)清理過程中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陜北米脂出土漢代玉覆面和玉鞋的實驗室清理及復原研究[J]. 黃曉娟,趙西晨,嚴靜.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2018(01)
[2]江蘇揚州市曹莊M2隋煬帝蕭后冠實驗室考古簡報[J]. 楊軍昌,束家平,黨小娟,柏柯,張煦,劉剛,薛柄宏. 考古. 2017(11)
[3]戰(zhàn)國早期皮甲胄漆膜檢測與研究[J]. 李瀾. 中國生漆. 2017(03)
[4]談館藏文物微環(huán)境保護方法與策略[J]. 張紅偉. 遺產與保護研究. 2017(05)
[5]基于AgisoftPhotoscan的圖像三維重建及精度研究[J]. 繆盾,吳競. 測繪工程. 2017(08)
[6]江蘇盱眙縣大云山漢墓七號陪葬坑實驗室考古清理[J]. 李存信. 考古. 2017(08)
[7]廣州東山大墓出土飽水漆木器漆膜形貌及成分分析[J]. 李瀾,牛沛,李曉遠. 中國生漆. 2017(02)
[8]無損檢測技術在漆器分析中的應用[J]. 任紅艷,張婷婷,張娟妮,李艷. 中國生漆. 2017(01)
[9]館藏石窟寺壁畫保護探索——以庫木吐喇石窟已揭取壁畫修復為例[J]. 周智波,余黎星. 中原文物. 2016(06)
[10]Agisoft Photoscan照片建模技術在考古中的應用[J]. 馬歡歡,趙清坡.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2016(04)
碩士論文
[1]陜西出土亞浸水漆器的材質、工藝及修復保護研究[D]. 樊曉蕾.西北大學 2011
[2]遼金時期弧形連磚揭取墓葬壁畫的支撐保護體系研究[D]. 張蜓.西北大學 2009
本文編號:2944844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ekelunwen/kgx/2944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