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大全_《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本文關鍵詞:綦毋潛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上海師范大學》 2013年
綦毋潛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
蔣玲玲
【摘要】:綦毋潛,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重要詩人,其詩存留不多,卻被唐殷璠贊為“足佳句,善寫方外之言,荊南分野,數(shù)百年來,獨秀斯人”,清張宗柟也稱他“與摩詰相頡頏”,將其推崇為與王維相提并論的地位。他生性傲然,品質(zhì)高潔,贏得了當時許多著名詩人的珍貴友誼,不僅與孟浩然、儲光羲、高適、王昌齡等相交好,更與王維、李頎過從甚密。在他波蕩起伏的一生之中,詩人于入世出世的人生選擇中,慢慢走入佛家關懷的懷抱,足跡遍布江南眾多寺廟莊院,,以詩意之筆寫下一首首頗具特色又契合人生感悟的禪詩。 雖然今天,學術界對綦毋潛的研究還僅局限在對其生平考略的辨證和某一首詩的研讀,沒有更為深入和全面的探討。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盛唐頗有詩名的江西籍詩人,他獨特的詩歌成就和文學影響,不僅對盛唐山水田園詩派,更對江西文學在此后的復興起了很大的積極作用。本文旨在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對綦毋潛其人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作一較為全面的研究。 緒論部分,包括綦毋潛詩人的獨特意義、歷代詩學家對綦毋潛詩歌的品評情況、論文的結(jié)構(gòu)規(guī)劃及研究綜述等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在獨立闡述的研究綜述里,則詳細探討了學術界針對綦毋潛的研究情況,大都圍繞其生平仕履、籍貫考證展開。正文部分,分為四個部分:即綦毋潛生平與交游、綦毋潛詩歌研究、綦毋潛禪詩比較研究、綦毋潛詩歌選評研究。第一部分,試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大致清晰地勾勒出綦毋潛的生平概況和交游事略,分析其獨具特色的禪詩創(chuàng)作的歸因;第二部分,則細致探討綦毋潛的兩大類詩歌即送別贈答詩和山水寺廟詩,并在其中感受詩人與親友送別的依依相惜之情,徜徉寺廟、沉醉佛物的一抹禪情。第三部分,在禪詩方面與王維、劉昚虛相比較,以期探尋綦毋潛獨特的禪詩創(chuàng)作特色。第四部分,從詩學發(fā)展史的角度,研究唐五代到清代對綦毋潛的接受情況,旨在揭示綦毋潛詩歌在歷代所產(chǎn)生的影響。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I207.22;K825.6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光福;趙瑜;;聊齋詩意例[J];蒲松齡研究;2006年01期
2 王恒展;;《毛大福》本事考論[J];蒲松齡研究;2009年01期
3 劉艷玲;;嬌娜:棲居在精神家園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齡研究;2009年02期
4 韋樂;;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齡研究;2010年01期
5 李鋒;;從《窮漢詞》看蒲松齡的“懼貧”情結(jié)[J];蒲松齡研究;2010年02期
6 厚實;郭彤;;宮體詩與花間詞文本生成背景比較解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7 沃利青;;“移情”論與“意境”說比較[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8 陳祥明;;注重形式美與提高鑒賞力——中國繪畫鑒賞的理論與實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9 洪增流,彭發(fā)勝;詩歌語言的維度:“Image”與意境的差異[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6期
10 程美華;;略論駢文之“氣”——從“六朝”到“初唐四杰”[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文;;英美詩人困境中的自覺審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屆“興皖之光”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交叉學科卷)[C];2005年
2 陳建農(nóng);;六朝詩學中的人生體驗與人格理想[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3 孟慶陽;;唐前奏議文體的發(fā)展演變及其特征[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黃鴻儀;;論中國畫的“內(nèi)美”[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汪祚民;;《古文辭類篹》圈點系統(tǒng)初探[A];第三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劉瀏;;《才調(diào)集》無名氏詩考辨[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二輯)[C];2008年
7 李銳文;;論書畫同源的審美意義[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8 劉藝;;唐代最早從軍西域的著名詩人——駱賓王[A];西域文學論集[C];1997年
9 宋丹;俞書偉;;設計無格,借景有因——淺談產(chǎn)品中的透明性設計[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10 陳曉春;;沫若《女神》與毛澤東詩詞——中國現(xiàn)代詩歌主體精神建構(gòu)的一種模式[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厚平;美學視角下的文學翻譯藝術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馬銀華;文化視野中的北宋齊魯詩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高劉巍;王世貞的園林實踐與觀念[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6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鴻雁;唐前敘事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劉軍政;中國古代詞學批評方法論[D];南開大學;2010年
9 盧玉卿;文學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張欣;先秦飲食審美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耕耘;靜觀萬象——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審美境界[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唐珣;柳與園林造景[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3 曹藝;論漢字體設計中的“形”與“態(tài)”之美[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4 高明宇;高卉民先生寫意畫之寫與意[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穎;談水彩畫的裝飾性語言[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鄭新新;現(xiàn)代書籍設計中材料運用的新趨向[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古家臻;趙嘏科舉詩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9 關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10 趙立光;“說岳”題材小說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隋秀玲;;綦毋潛仕歷年代的兩點質(zhì)疑——兼與陳鐵民、陶敏先生商榷[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2 劉惠芳;;清回拔俗處 摩詰一路人——盛唐江西詩人綦毋潛創(chuàng)作研究[J];作家;2010年10期
3 ;編者的話[J];詩探索;2010年05期
4 任遂虎;;空靈妙悟說禪詩[J];寫作;2011年01期
5 耿紀永;;“道非道”:美國垮掉派詩人與佛禪[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6 葉櫓;董迎春;;詩禪互動的審美效應——論洛夫的禪詩[J];華文文學;2009年05期
7 文慧;;李奎報與白居易之禪詩比較[J];世界文學評論;2010年02期
8 張涌;齊東武;;王維詩歌中禪宗思想的傳譯與評析[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9 霍松林;張小麗;;論王安石的晚年禪詩[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10 魯克兵;;王維與杜甫的交游及其對杜甫禪詩的影響[J];杜甫研究學刊;201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雷;;從詩歌的本體追求看“底層經(jīng)驗”寫作[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06卷[C];2006年
2 何清;;“鹽”意之間看白居易的詩歌創(chuàng)作[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三輯)[C];2008年
3 劉士杰;;不屈的意志 不懈的追求——訪老詩人綠原先生[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5.3)[C];2005年
4 譚汝為;;詩歌修辭辯證思維例析[A];修辭學新視野——漢語修辭與漢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思想之狐”的認知語言學分析——兼論詩歌創(chuàng)作的認知規(guī)律[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6 霍俊明;;“鄭敏詩歌創(chuàng)作與詩歌理論研討會”召開[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一輯)[C];2004年
7 蘇品晶;;一顆虔誠的詩心——“綠原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綜述[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二輯)[C];2007年
8 陳亮;;她的詩歌和她的世界——李小洛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綜述[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五輯)[C];2008年
9 陳亮;;寫作:一種永不停息的探索——梁小斌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綜述[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五輯)[C];2008年
10 曹德和;;從詩味的產(chǎn)生談詩歌分行[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上)[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N];文藝報;2003年
2 申萬倉;[N];隴東報;2006年
3 李魯平;[N];文學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江湖;[N];文藝報;2006年
5 祁人;[N];文藝報;2006年
6 朱群;[N];文藝報;2007年
7 王振江;[N];駐馬店日報;2006年
8 柳冬嫵;[N];工人日報;2008年
9 李繼耐;[N];文藝報;2011年
10 李壽昌;[N];長治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改娣;詩人不幸詩之幸:約翰·鄧恩與王維比較研究[D];河南大學;2003年
2 申欣欣;美術背景·藝術理念·詩歌創(chuàng)作[D];復旦大學;2010年
3 李圣華;晚明詩歌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4 沈玲;袁枚詩學思想述論[D];揚州大學;2005年
5 王芳;清前謝靈運詩歌接受史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6 鐘乃元;唐宋粵西地域文化與詩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常為群;西晉詩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8 熊海英;北宋文人集會與詩歌[D];復旦大學;2005年
9 魏明揚;姚燮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王金城;臺灣新世代詩歌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蔣玲玲;綦毋潛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2 曾維剛;“咸通十哲”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何旭;中唐詩人戎昱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4 楊珩;戰(zhàn)士與詩人的足跡[D];河南大學;2006年
5 侯清娜;初唐“文章四友”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6年
6 高崎;鮑溶簡論[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7 秦虹;曾卓詩歌意象略論[D];西南大學;2007年
8 李哲姝;論顧太清詩歌[D];湖南大學;2007年
9 屈偉華;邵雍的理學思想與詩歌創(chuàng)作[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10 王萌;李金發(fā)詩歌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性[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綦毋潛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39349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ekelunwen/rwzj/139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