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米庫林娜《群眾的競賽》的爭論
[Abstract]:On April 23-29, 1929, the 16th Congress of the United Nations (BCP) was held in Moscow. The meeting discussed the first five-year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ways to develop agriculture and the reduction of taxes on the middle peasants, the summary and recent tasks of the struggle against bureaucracy, and the cleansing and examination of the memb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B) and the probationary Party members. In addition, the meeting also adopted the Soviet Union all workers and peasants book, calling for the socialist labor competition.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on May 22, 1929, the "Truth" published Stalin as a pamphlet, "the struggle of the masses."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
【基金】:中國人民大學“985工程”新聞傳播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基地的支持
【分類號】:K512.5;D1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斯洛夫;馬積華;;《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斯大林個人崇拜的百科全書[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9年05期
2 胡林輝;列寧晚年對斯大林工作的六大批評[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1997年06期
3 聞一;韜晦與勝利[J];領導文萃;1999年01期
4 王銀泉;密檔披露斯大林有私生子[J];華人時刊;2001年06期
5 周重禮;蘇聯(lián)出兵東北秘聞[J];四川檔案;2005年04期
6 周重禮;;蘇聯(lián)出兵東北秘聞[J];檔案時空;2006年05期
7 赫魯曉夫;;反對個人崇拜及其后果(節(jié)錄)[J];書摘;2006年03期
8 少華;;列寧索取毒藥之謎[J];科學大觀園;2009年18期
9 衛(wèi)忠;錢澄;;斯大林的堅強品格與衛(wèi)國戰(zhàn)爭的勝利[J];揚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2期
10 耿亮;關于圖哈切夫斯基事件的再評述[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199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唐寶林;;托洛茨基與第一次國共合作——兼論斯大林與托洛茨基關于中國大革命的爭論[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0年
2 朱勝良;;蘇共在社會發(fā)展階段上的演變及啟示[A];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深化企業(yè)改革[C];1987年
3 劉存寬;;雅爾塔協(xié)定與1945年中蘇條約[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0年
4 欒景河;;國家利益的抉擇——從蘇聯(lián)駐華使館由南京撤至廣州事件看蘇聯(lián)1949年對華政策[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2年卷[C];2002年
5 王文強;;瞿秋白對蘇俄新經(jīng)濟政策的評介[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6 邢如萍;;“李森科”事件的再思考[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7 Е.А.別洛夫;С.Г.盧加寧;陳春華;;關于《蒙古人民共和國史》一書中蒙古問題的論點[A];蒙古史研究(第九輯)[C];2007年
8 何貽綸;;關于蘇聯(lián)劇變根本原因再探[A];“蘇東劇變20年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11年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9 趙宏;;蘇聯(lián)劇變二十年再認識[A];“蘇東劇變20年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11年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聞一;察里津之戰(zhàn)——斯大林組建軍隊[N];學習時報;2008年
2 聞一;兵敗華沙城下[N];學習時報;2009年
3 聞一;斯大林的專列:南下征糧[N];學習時報;2008年
4 方亮;命運的森林[N];中國經(jīng)營報;2010年
5 記者 曹蘇紅;總結歷史經(jīng)驗 把握戰(zhàn)略機遇[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6 吳恩遠;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中的功過是非[N];世界報;2007年
7 李有觀;1941年,失敗的蘇軍空襲柏林[N];中國國防報;2010年
8 本報實習記者 葉玲玲;抗美援朝決策的最新內(nèi)幕[N];中國國防報;2007年
9 ;冷戰(zhàn)是如何開始的[N];北京日報;2005年
10 聞一;圍繞伏羅希洛夫的一場大爭斗[N];學習時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王惠宇;1945-1949年美國的中國東北政策[D];吉林大學;2010年
2 沈宗武;斯大林模式的是與非[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劉玉寶;早期蘇聯(lián)核計劃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陳金鋒;近代早期英國書報審查制度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李廣艷;艾森豪威爾政府的南斯拉夫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李延齡;新民主主義時期蘇聯(lián)因素在國共兩黨政治角力中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郭永勝;蘇聯(lián)“持不同政見者運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璇;斯大林軍事安全外交戰(zhàn)略思想反思[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趙子峰;30年代的聯(lián)共(布)政治局[D];吉林大學;2007年
3 馮巖;20年代克魯普斯卡婭與斯大林的斗爭[D];吉林大學;2007年
4 李桂峰;蘇南沖突與南斯拉夫不結盟之路[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5 李彬彬;蔣介石與1945年中蘇談判[D];安徽大學;2007年
6 吳圖雅;從列寧與斯大林關于民族問題的爭論看列寧晚年的民族觀[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7 吳煜;斯大林國際政治觀和蘇德關系(1938,,10-1941,6)[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8 安小婉;中蘇意識形態(tài)若干問題的比較與思考[D];廈門大學;2009年
9 公擎;蘇聯(lián)與朝鮮戰(zhàn)爭[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10 馬曉燕;布哈林“富農(nóng)和平長入社會主義”述評[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302873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302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