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魏晉南北朝時期士大夫旅游發(fā)展的原因
[Abstract]: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was an important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tourism in China, especially the unprecedented prosperity of tourism activities with literati as the main body,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unique i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tourism.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i tourism in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pecial historical conditions at that time.
【作者單位】: 四川省樂山市樂山職業(yè)技術學院旅游系;
【分類號】:F592.9;K23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陳金鑫;從行壯志深的羈旅征戍到曠達的玄游——曹魏、西晉旅游風格初探[J];懷化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2 李紅艷;;魏晉士人暢游所蘊含的文化情懷[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3 湯蓉嵐;醉心山水 任意逍遙——魏晉南北朝旅游熱及其原因初探[J];臺州師專學報;2001年04期
4 胡堅強,張佩成,吳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浙江森林旅游研究[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曉梅;;七言詩溯源——最早的完整七言詩的新證據(jù)[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3期
2 劉洪強;;“姜維之母”的疏漏——兼談毛宗崗對嘉靖本《三國演義》中“邏輯錯誤”的修改[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3 王明前;;三國兩晉財政體系演變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4期
4 陳道貴;從佛教影響看晉宋之際山水審美意識的嬗變——以廬山慧遠及其周圍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5 胡秋銀;試論郭泰之不仕不隱[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6 胡秋銀;南朝士人隱逸觀[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7 段偉;;救災方式對中國古代司法制度的影響——因災錄囚及其對司法制度的破壞[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8 胡秋銀;劉浩;;論永和人物——以劉`暈齕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9 王莉;;漢樂府挽歌歌辭考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10 張勁秋;州來語考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慧斌;;試論南朝私學發(fā)展的原因[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陳祥渝;;六朝暨丹陽地域山水文化淺析[A];“六朝歷史文化與鎮(zhèn)江地域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3 尹鈞科;;永定河是北京的母親河[A];北京歷史文化研究——永定河歷史文化研究[C];2007年
4 付開鏡;;毒藥與魏晉南北朝政治斗爭和矛盾處理的關系(摘要)[A];毒理學史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7年
5 楊銳;;“風景”釋義[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09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王貞平;;唐高祖、太宗兩朝外交思想初探——以“德”與“義”為中心[A];唐史論叢(第十三輯)[C];2011年
7 陳志強;代睿欣;白遵光;蔡炳勤;王昭輝;;重溫手術源流對發(fā)展中醫(yī)的啟示[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圍手術期研究新進展學習班暨第三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圍手術期醫(yī)學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宋亞莉;;20世紀以來歌詩研究綜述[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四輯)[C];2008年
9 趙明山;;“七篇大論”的撰著年代及其學術地位[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十二屆全國內(nèi)經(jīng)學術研討會學術論文集[C];2012年
10 杜覲位;;試論蜀地得稱“西!敝蒣A];2012西南地區(qū)語言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馬銀華;文化視野中的北宋齊魯詩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羅驤;慧遠與東晉佛教的變遷[D];南開大學;2010年
6 姜寧;《春秋》義疏學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開大學;2010年
7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劉明輝;魏晉士人政治心態(tài)類型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劉杰;漢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闡釋[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劉紅紅;莊子思想與魏晉時期中國文藝的自覺[D];暨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歐洋;六朝駢文的興盛與形式美學的發(fā)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方祥勇;中國古代象喻批評方法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張?zhí)杖?協(xié)議離婚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王思齊;《新序》《說苑》小說價值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楊銘;先秦儒道游觀比較[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雪;《世說新語》主謂句系統(tǒng)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范艷清;《史記》與魏晉南北朝文學[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8 李苗菊;《世說新語》與《儒林外史》之敘事共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劉石磊;郭象《莊子注》“理”范疇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10 張世敏;魏晉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胡堅強;試論我國森林旅游的文化內(nèi)涵[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2 張鈞成;;論我國森林旅游文化傳統(tǒng)[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S1期
3 謝大偉;試論浙江人文旅游資源的特點與開發(fā)[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5期
4 陳永富,張萬榮;加入WTO后我國旅游業(yè)之因應策略[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5 胡堅強,張佩成,梅艷;論我國森林旅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書蘭;史部獨立與經(jīng)籍分類體制的變革[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4期
2 薛瑞澤;;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地質災害[J];晉中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3 陳德弟;;談談魏晉南北朝的私家藏書[J];文史知識;2007年05期
4 胡軍;;魏晉南北朝山水畫發(fā)展和傳統(tǒng)隱逸思想之關系[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5 黃海艷;;生命重現(xiàn)與永恒的追求——論魏晉南北朝人鬼婚戀小說中的生命意識[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6 曾祥輝;;魏晉南北朝時期私人撰史盛行原因分析[J];考試周刊;2010年13期
7 何瀟;;魏晉南北朝婦女妝飾審美觀[J];山東省農(nóng)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8 黎子耀;;史學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新地位[J];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9年03期
9 柏明;李穎科;;論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史注[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03期
10 蔡鏡浩;;魏晉南北朝副詞瑣議[J];語言研究;198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廣瑞;;試述魏晉南北朝時期冀州地區(qū)的人口流動[A];燕趙歷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歷史文化論叢[C];2009年
2 梁偉;史玉明;謝智剛;王艷麗;;不同時期漢語散文的字同現(xiàn)網(wǎng)絡之研究[A];第五屆全國復雜網(wǎng)絡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集[C];2009年
3 彭安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蘇北開發(fā)及其影響[A];漢唐社會經(jīng)濟與海鹽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王文娟;;魏晉南北朝時期教育史研究回顧與展望[A];建國六十年來六朝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李傳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謠言和謠言控制——魏晉南北朝社會史研究的一個新視野[A];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回顧與探索——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朱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等級婚姻極其社會影響[A];江蘇省六朝史研究會年會暨江南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晉文;;簡論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農(nóng)政策的繼承與發(fā)展[A];建國六十年來六朝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張俊飛;;婚姻所見魏晉南北朝時期之胡化現(xiàn)象[A];建國六十年來六朝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宋麗華;于賡哲;;中古時期醫(yī)人的社會地位[A];唐史論叢(第十三輯)[C];2011年
10 李子龍;;李白《宴姑孰亭序》原說[A];中國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梁建國;皇親貴戚與新興士大夫階層的融合[N];團結報;2011年
2 黃曉峰 呂曉閩;虞云國談宋代士大夫與政權[N];東方早報;2011年
3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文獻研究所 金芷君 丁潔韻;香熏的鼎盛時代[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0年
4 記者 吳繼峰;“周口書畫臺灣行”活動今日在臺灣開幕[N];周口日報;2009年
5 記者 王飛 何穎思 廖靖文 通訊員 何玉珊 黃翠萍 汪浩;999泰國游日日搶光光[N];廣州日報;2010年
6 何聰邋朱磊;寫在門票上的西遞旅游史[N];人民日報;2007年
7 安作璋;山東地方史研究的新碩果[N];聯(lián)合日報;2009年
8 本報駐京記者 李揚;湯一介 自由是一種創(chuàng)造力[N];文匯報;2009年
9 劉廣瑞;試述魏晉南北朝時期冀州地區(qū)的人口流動(一)[N];衡水日報;2011年
10 劉玉峰;唐代的施政經(jīng)驗(下)[N];學習時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同樂;北宋士大夫的政治理想和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崔延平;北宋士大夫交游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戰(zhàn)秀梅;北宋士大夫地方教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4 楊濤;曾國藩儒學士大夫人格探析[D];南開大學;2012年
5 陳柏青;魏晉南北朝養(yǎng)生學術思想研究及其養(yǎng)生術應用輯要[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6 馬里揚;北宋士大夫詞研究[D];北京大學;2012年
7 張繼剛;兩漢中堅社會勢力略論[D];南開大學;2013年
8 趙忠敏;宋代謫官與文學[D];浙江大學;2013年
9 張煥君;魏晉南北朝喪服制度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10 黃芳;中國第一本旅行類刊物[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甫晟;魏晉南北朝時期博戲及博戲賭博現(xiàn)象初探[D];成都體育學院;2012年
2 申寧;論北宋士大夫的社會關系[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3 曲鳳東;儒學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家庭教育[D];曲阜師范大學;2007年
4 劉微;論魏晉南北朝時期觀音信仰的特征及其影響[D];新疆師范大學;2008年
5 亓文香;從《世說新語》《搜神記》等看魏晉南北朝物量表示法[D];山東大學;2005年
6 周淑萍;論魏晉南北朝詠物詩[D];山東大學;2006年
7 吳捚萍;魏晉南北朝時期生態(tài)美學智慧初探[D];河南大學;2008年
8 張立軍;論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藝范疇—“自然”[D];遼寧大學;2009年
9 沈曉梅;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10 宋潔;魏晉南北朝法律的儒家化[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503693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ekelunwen/zggdslw/2503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