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小論文范例
導語:勾股定理是一個基本的幾何定理,指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下面是勾股定理小論文范例,歡迎閱讀!
篇一、勾股定理小論文范例在初二上學期我們學習了一種很實用并且很容易理解的定理——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就是把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這一特性,又稱畢達哥拉斯定理或畢氏定理。
我腦海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棵畢達哥拉斯樹,它是由勾股定理不斷的連接從而構(gòu)成的一個樹狀的幾何圖形。兩個相鄰的小正方形面積的和等于相鄰的一個大正方形的面積。它看起來非常別致、漂亮,因為勾股定理是數(shù)學史上的一顆明珠,它將會使人們再算一些問題時變得更方便。
你如果把勾股定理倒過來,它還是勾股定理逆定理,它最大的好處就在于它能夠證明某些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這一點在我們幾何問題中是有很大價值的。
我國古代的《周髀算經(jīng)》就有關(guān)于勾股定理的記載::“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為句,日高為股,句股各自乘,并而開方除之,得邪至日”,而且它還記載了有關(guān)勾股定理的證明:昔者周公問于商高曰:“竊聞乎大夫善數(shù)也,請問昔者包犧立周天歷度——夫天可不階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請問數(shù)安從出?” 商高曰:“數(shù)之法出于圓方,圓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為句廣三,股修四,徑隅五。既方之,外半其一矩,環(huán)而共盤,得成三四五。兩矩共長二十有五,是謂積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數(shù)之所生也!
同時發(fā)現(xiàn)勾股定理的還有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但是從很多泥板記載表明,巴比倫人是世界上最早發(fā)現(xiàn)“勾股定理”的。
由此可見古代的人們是多么的聰明、細心和善于發(fā)現(xiàn)!
法國和比利時稱勾股定理為驢橋定理,埃及稱為埃及三角形。我國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較短的直角邊叫做勾,較長的直角邊叫做股,斜邊叫做弦,所以它又叫勾股弦定理。
勾股定理流長深遠,我們不能敗給古人,我們一定要善于發(fā)現(xiàn),將勾股定理靈活地運用在生活中,將勾股定理發(fā)揚光大!
常見的勾股數(shù)按“勾股弦”順序:3,4,5 ;6,8,10;5,12,13 ;7,24,25;8,15,17 ;9,40,41……經(jīng)過計算表明,勾、股、弦的比例為1:√3:2 。
勾股定理既重要又簡單,更容易吸引人,所以它成百次地反復被人炒作,反復被人論證。1940年出版過一本名為《畢達哥拉斯命題》的勾股定理的證明專輯,其中收集了367種不同的證明方法。實際上還不止于此,有資料表明,關(guān)于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已有500余種,僅我國清末數(shù)學家華蘅芳就提供了二十多種精彩的證法。這是任何定理無法比擬的。
勾股定理必將在人們今后的生活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篇二、勾股定理小論文范例1、引言
勾股定理是初中數(shù)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定理[1]。它很好地解釋了直角三角形中三條邊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對于幾何學當中有關(guān)直角三角形的計算機證明問題,利用勾股定理往往能夠迎刃而解,使學生快速掌握解決方法。同時,在日常生活及工作當中,勾股定理的應(yīng)用也非常廣泛。因此,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好勾股定理這一有效手段進行解題顯得尤為重要。筆者結(jié)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利用勾股定理,對初中數(shù)學當中的“線段求長問題”、“求角問題”、“證明垂直問題”及“實際問題”進行了分析與探究,希望以此能夠為初中數(shù)學教學提供有效依據(jù)。
2、勾股定理在線段問題中的應(yīng)用
在初中數(shù)學中,一些“線段求長”問題使用常規(guī)方面解決常表現(xiàn)的較為棘手,而使用勾股定理往往能夠得以有效解決。例題1:如圖1,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BC=90°,AB=BC,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分別位于相互平行的三條直接l1、l2、l3上,并且l1與l2之間的距離為2,l2,與l3之間的距離為3,求AC的長度。解:過A作l3的垂線交l3于D,過C作l3的垂線交l3于E,由已知條件:∠ABC=90°,AB=BC,得:Rt△ABD與Rt△BEC全等;所以,AD=BE=3,DB=CE=5;進而得:AB2=BC2=32+52=9+25=34;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2=AB2+BC2=68,所以:AC=217姨
3、勾股定理在求角問題中的應(yīng)用
在初中數(shù)學當中,有些求角問題使用常規(guī)方法難以解決,而使用勾股定理則能夠很快地解決。因此,將在求角問題中充分應(yīng)用勾股定理便有著實質(zhì)性的作用[2]。例題2:如圖2,在等邊△ABC中,有一點P,,已知PA、PB、PC分別等于3、4、5,試問∠APB等于多少度?解:把△APC繞著點A旋轉(zhuǎn),旋轉(zhuǎn)至△ABQ,讓AB和AC能夠重合;此時,AP=AQ=3,BQ=PC=5,,∠PAQ=∠BAC=60°;所以,△PAQ是等邊三角形;所以,PQ=3;在三角形PBQ當中,PB、BQ分別等于4、5,所以,三角形PBQ是直角三角形,其中∠BPQ=90°;所以,∠APB=∠BPQ+∠APQ=90°+60°=150°。
4、勾股定理在證明垂直問題中的應(yīng)用
在初中數(shù)學當中,一些證明垂直的問題如果利用勾股定理進行求解,那么將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筆者結(jié)合有關(guān)證明垂直問題的題型展開討論。例題3:如圖3所示,已知AB=4,BC=12,CD=13,DA=3,AB⊥AD,證明:BC⊥BD[3]。證明:由已知條件AB⊥AD可知,在三角形ABD中,∠BAD=90°;因為AD、AB分別為3、4,由勾股定理可知:BD2=AB2+AD2=32+42,求得:BD=5,又因為BD2+BC2=52+122=132=CD2;因此,三角形DBC為直角三角形,其中∠CBD=90°;所以,BC⊥BD。
5、勾股定理在實際問題中的應(yīng)用
對于勾股定理,還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并且這些實際問題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的。例題4:一棵小樹高為4米,現(xiàn)有小鳥A停留在樹梢上,此時小鳥B停留在高20米的一棵大樹樹梢上發(fā)出友好的叫聲,已知大樹與小樹的距離為12米,如果小鳥A以4m/s的速度飛往大樹樹梢,試問:小鳥A至少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夠與小鳥B在一起?解:如圖4,根據(jù)題干的已知條件可知,AC=16m,BC=12m,由勾股定理得:AB2=AC2+BC2=162+122,求得AB=20m;所以,小鳥A所需時間為20/4=5秒。筆者認為,利用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需要弄清題意,進而對題目中所涉及的直角三角形找出來,然后結(jié)合勾股定理進行求解[4]。在例題4中,最主要的步驟便是依照題意,結(jié)合勾股定理,然后畫出大樹與小樹之間的直角三角形,在充分利用已知條件的基礎(chǔ)上,便能夠使問題有效解決。
6、結(jié)語
通過本課題的探究,認識到在初中數(shù)學中,對于許多問題可以利用勾股定理進行求解。包括“線段求長問題”、“求角問題”、“證明垂直問題”及“實際問題”等。筆者認為,勾股定理在幾何學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僅只是一種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定理那么簡單,它還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guān)。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學習勾股定理進行解題,不但能夠提高學生解題的效率,而且還能夠讓學生對生活引發(fā)思考,從而在學習數(shù)學過程中,體會到生活與數(shù)學學科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為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yīng)用奠定良機。
勾股定理小論文范例
https://mip.ruiwen.com/lunwen/1511020.html
本文編號:2333123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shubaike/shenghuobaike/2333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