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清宮升平署檔案集成·咸豐朝》演出效果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4-08-26 09:06
第一章《清宮升平署檔案集成·咸豐朝》概況
清朝滅亡以后,宮廷大量戲曲檔案流散民間。最早收集到升平署檔案的是朱希祖先生,他在宣武門外匯記書局購得升平署檔案和抄本戲曲一千余冊。由于這批資料殘損嚴重、順序混亂,雖然經過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故宮博物院等機構修補、整理,大部分內容仍沒有向公眾開放。
第二章 演出時間研究
第一節(jié) 演出時間
一、宮廷活動與演出《日記檔》記錄的宮廷活動主要包括大型行禮活動、忌辰安排、齋戒安排、祭祀活動等內容。分別從時間、事件、活動內容、參加人員、活動地點、穿戴、要求等方面進行了記錄。其中,一般行禮活動都伴隨有宮廷演出,而忌辰、齋戒期間禁止一切演出娛樂活動,祭祀期間偶爾有演出,數量不是很多,演出內容與祭祀活動關系也不大,F將行禮活動期間的演出情況進行梳理:行禮活動一般有春節(jié)行禮、季節(jié)性行禮、皇宮貴族誕辰行禮、祭祀活動行禮等。㈠春節(jié)行禮與演出春節(jié)即農歷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也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俗稱“過年”。這天宮中要舉行祭祖、行禮、演戲等活動!度沼洐n》中關于正月初一行禮、演出活動的記錄有:咸豐元年“首領有官職之人乾清宮站樂、設樂不作,俱穿蟒袍輔褂,此至養(yǎng)心殿隨總管萬歲爺前行禮。此至壽康宮,皇太貴妃前行禮”在乾清宮站樂,設樂不作。由于檔案不全,未見演出記錄。咸豐二年“首領有官職之人,卯初二刻至養(yǎng)心門外,隨總臺伺候行禮,次至康慈皇貴太妃前行禮,穿蟒袍補褂” 由于檔案不全,未見演出記錄。咸豐三年“全日來知會,首領有官職之人,正月初一日,重華宮萬歲爺受貴人等禮畢,隨總臺給萬歲爺行禮。”此日在金昭玉粹承應早宴,演出《喜朝五位》《歲發(fā)四時》。然后在重華宮伺候戲(頭班幫腔),乾清宮午宴時演出《膺受多!罚又D宴《萬福攸同》,晚上在養(yǎng)心殿酒宴伺候戲。咸豐四年“首領官職之人正月初一日隨總臺重華宮給萬歲爺行禮。首領官職之人正月初一日隨總臺壽康宮給皇貴太妃前行禮。”此日在金昭玉粹早膳時承應《喜朝五位》《歲發(fā)四時》。然后在重華宮承應戲(二班幫腔),未記錄演出劇目。晚上在養(yǎng)心殿酒宴伺候戲。
第二節(jié) 禁止演出時間
在祭祀前,齋戒,忌辰,日、月食等特殊時期宮中是不演戲的。演出人員在這些少差之日通常被允許請假出宮,沒有特殊情況要排練戲。一、齋戒期間齋戒是一項宗教行為,一般在祭祀活動、忌辰、行大禮前通過沐浴更衣,忌酒、忌肉、忌同房、忌娛樂活動等形式對自身進行一定的限制以達到準備節(jié)日、反省自身、節(jié)制貪欲、提升心靈的目的。清宮齋戒活動一般連續(xù)兩至三天,在這期間是沒有演出活動的。二、忌辰期間忌辰是祖先、先輩去世的日子。宮廷中每遇忌辰時要提前齋戒,不準屠宰,穿素服。忌辰期間宮中也是不演戲的。三、日、月食期間日、月食是中國古代比較敬畏的天體現象,每遇此時宮中都會進行詳細記錄。日食是在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出現的,此時對地球上的部分地區(qū)來說月球位于太陽前方,擋住了來自太陽的部分或全部光線,看起來好像是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月食指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qū)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遮閉而看不見,一般發(fā)生在農歷十五前后!度沼洐n》對每次日食、月食都有非常詳細的記錄。將日食、月食出現的日期、時刻、地點、時長及初虧時間、食甚時間、復圓時間等都進行了記錄:咸豐二年掌儀司來文,于十一月初一日丁未朔日食京師日食,九分五十一秒,已初三科四分初虧,無初初刻九分食甚,午正二刻四分復圓。”“掌儀司來文,于十一月十六日,壬戌望,京師月食六分四十三秒,戌初一刻九分初虧,戌正三刻八分食甚。亥正一刻八分復圓。
第三章 演出地點研究.............................................. 29
第一節(jié) 演出地點梳理...............................................29
第二節(jié) 演出地點研究...............................................37
一、承應戲地點 .................................................... 37
二、帽兒排地點 .................................................... 41
三、花唱地點 ....................................................... 47
第四章 劇目研究.................................................... 49
第一節(jié) 劇目梳理及分類............................................49
第二節(jié) 規(guī)模分析......................................................62
第三節(jié) 角色匯總......................................................63
第五章 演出人員研究............................................... 77
第一節(jié) 歷史沿革及總體狀況.......................................77
第二節(jié) 花名檔梳理...................................................79
一、人數、角色梳理 ............................................... 79
二、“花名”類型 ...................................................... 81
第三節(jié) 演員活動.......................................................82
一、民籍學生入宮軌跡 ............................................. 82
二、演員參與的宮廷活動 .......................................... 83
第六章 政策與管理第
一節(jié) 政策變革及管理機構的演變由于所處的歷史階段不同,歷朝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國家實力、統(tǒng)治者的控制力、對中原文化的接受程度、戲曲發(fā)展程度、統(tǒng)治者對待戲曲的態(tài)度都有所不同,因此不同時期會采取不同的戲曲政策,戲曲管理機構也在數次更名、改制、完善、發(fā)展的過程中不斷變化。清初,滿族統(tǒng)治者剛剛平定中原,掌握政權,時局不穩(wěn)、百廢待興,統(tǒng)治者意氣風發(fā)、勵精圖治,同時主動融入中原文化圈,對中華戲劇也懷有濃厚的興趣。此時,清朝承襲明朝舊制,以教坊司管理宮中奏樂和演戲事宜①。教坊司位于北京東四牌樓南本司胡同,隸屬于禮部,主要職能是創(chuàng)作、演出戲劇,為官員及外國使者表演!睹魇贰酚涊d:“教坊司,掌宴會大樂。設大使、副使、和聲郎、左右韶舞、左右司樂,皆以樂工為之。后改和聲郎為奉鑾。”②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十《翰苑設教坊》載:“教坊司,專備大內承應,其在外廷,惟宴外夷朝貢使臣、命文武大臣陪宴乃用之。”③康熙初年,政權仍存在著危機,為防止?jié)M族子弟志得意滿,沉迷于中原戲曲文化,對戲曲活動采取收緊的政策:“又議準,京師內城,不許開設戲館,永行禁止。城外戲館,如有惡棍借端生事,該司坊官查拿。”④到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亂”后,政權更加集中,經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國庫充實,朝廷對戲曲的政策逐漸放寬,宮中的演劇活動也頻繁起來。在教坊司之外出現了管理宮廷演劇活動的新機構:南府、景山。關于南府的最早記載是康熙二十五年,郎中費揚古等為宮廷用項開支銀兩的題本中出現的滿文記載:“糊南府(音譯)所用戲臺架子(音譯)及戲子架子(音譯)六,又糊楊村府內正房三間之棚,共用白腹地藍紙(音譯)一千零五十張,此一張以一厘五毫記,銀一兩五錢七分五厘;黑福地藍紙(音譯)九百張,此一張以五毫記,銀四錢五分;山西毛頭紙四百五十張,此一張以一厘三毫計,銀五千八分五厘。 ”⑤關于“南府”的名稱一般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南府原為明代的灰池,順治初年被改為“南花園”。另一種認為南府是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尚太宗女所居府第,地處皇城之南,故稱南府。南府主要負責伶人的培養(yǎng)、訓練及組織管理。關于其職能的記載有:“清之‘南府’,設之國初, 供奉演戲者皆太監(jiān),兼有外人,亦是承差人員,非業(yè)梨園者,所演之劇只昆腔、弋陽腔二種,其戲文除‘昆腔’、‘雜劇’院本外,多應節(jié)令之戲。
結 語
經過宏觀把握和細致入微的分析,本文緊緊抓住咸豐朝宮廷演劇的各方面情況進行研究,對演出的時間、地點、劇目、演員及政策與管理有了全面而深入的把握。演出時間部分根據演出的類型總結出了常規(guī)演出的時間,根據《日記檔》《旨意檔》《差事檔》的記載分析出了不同類型演出的時長、宮廷對演出時長的限制及意義。根據較頻繁的宮中活動記載,對照相應時間的演出情況,分析出了宮中絕對禁止演出的時間段。在演出地點方面,根據《差事檔》的記載對演出地點進行了羅列,從而分析出承應戲、帽兒排、花唱等經常演出的地點及一天當中演出比重的分配,對重要地點、重要戲臺進行了詳細分析。劇目研究方面首先梳理了咸豐朝歷年經常排演的劇目并進行分類,然后根據《分錢檔》的記載大致分析了部分劇目的規(guī)模,根據《散角檔》整理了劇本中的重要角色。演出人員研究部分首先從縱觀角度分析了宮廷演出人員的歷史沿革和總體狀況,根據《花名檔》分析了歷年演出人員的人數、職務變化,還總結了演員、管理人員的“花名”類型,分析了民籍學生、民間戲班入宮承差的狀況和意義。最后了解了演員經常參與的宮廷活動和大型事件。在演劇政策與管理部分,首先從宏觀角度分析了清宮演劇政策的變革和管理機構的演變,通過《旨意檔》分析了管理的模式,通過《花名檔》分析了管理人員的職數、級別、待遇,重點分析了重要人物——總管祿喜,從學、排、演戲,日常生活,宮廷規(guī)矩方面分析了對演員的管理。最后簡要分析了宮中對觀劇人員的管理。在以上研究中,本文掌握了一批前人從未提及的宮廷史料,從龐雜的資料中采擷與宮廷演劇相關的閃亮點,運用邏輯思維,將宏觀把握和微觀認識有機結合,最終完成了對咸豐朝宮廷演劇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彌補了現有研究中在資料掌握、準確度把握等方面的缺陷,對進一步研究清朝戲曲、清宮戲與民間戲的關系等會有一定的意義。
參考文獻(略)
本文編號:8449
清朝滅亡以后,宮廷大量戲曲檔案流散民間。最早收集到升平署檔案的是朱希祖先生,他在宣武門外匯記書局購得升平署檔案和抄本戲曲一千余冊。由于這批資料殘損嚴重、順序混亂,雖然經過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故宮博物院等機構修補、整理,大部分內容仍沒有向公眾開放。
第二章 演出時間研究
第一節(jié) 演出時間
一、宮廷活動與演出《日記檔》記錄的宮廷活動主要包括大型行禮活動、忌辰安排、齋戒安排、祭祀活動等內容。分別從時間、事件、活動內容、參加人員、活動地點、穿戴、要求等方面進行了記錄。其中,一般行禮活動都伴隨有宮廷演出,而忌辰、齋戒期間禁止一切演出娛樂活動,祭祀期間偶爾有演出,數量不是很多,演出內容與祭祀活動關系也不大,F將行禮活動期間的演出情況進行梳理:行禮活動一般有春節(jié)行禮、季節(jié)性行禮、皇宮貴族誕辰行禮、祭祀活動行禮等。㈠春節(jié)行禮與演出春節(jié)即農歷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也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俗稱“過年”。這天宮中要舉行祭祖、行禮、演戲等活動!度沼洐n》中關于正月初一行禮、演出活動的記錄有:咸豐元年“首領有官職之人乾清宮站樂、設樂不作,俱穿蟒袍輔褂,此至養(yǎng)心殿隨總管萬歲爺前行禮。此至壽康宮,皇太貴妃前行禮”在乾清宮站樂,設樂不作。由于檔案不全,未見演出記錄。咸豐二年“首領有官職之人,卯初二刻至養(yǎng)心門外,隨總臺伺候行禮,次至康慈皇貴太妃前行禮,穿蟒袍補褂” 由于檔案不全,未見演出記錄。咸豐三年“全日來知會,首領有官職之人,正月初一日,重華宮萬歲爺受貴人等禮畢,隨總臺給萬歲爺行禮。”此日在金昭玉粹承應早宴,演出《喜朝五位》《歲發(fā)四時》。然后在重華宮伺候戲(頭班幫腔),乾清宮午宴時演出《膺受多!罚又D宴《萬福攸同》,晚上在養(yǎng)心殿酒宴伺候戲。咸豐四年“首領官職之人正月初一日隨總臺重華宮給萬歲爺行禮。首領官職之人正月初一日隨總臺壽康宮給皇貴太妃前行禮。”此日在金昭玉粹早膳時承應《喜朝五位》《歲發(fā)四時》。然后在重華宮承應戲(二班幫腔),未記錄演出劇目。晚上在養(yǎng)心殿酒宴伺候戲。
第二節(jié) 禁止演出時間
在祭祀前,齋戒,忌辰,日、月食等特殊時期宮中是不演戲的。演出人員在這些少差之日通常被允許請假出宮,沒有特殊情況要排練戲。一、齋戒期間齋戒是一項宗教行為,一般在祭祀活動、忌辰、行大禮前通過沐浴更衣,忌酒、忌肉、忌同房、忌娛樂活動等形式對自身進行一定的限制以達到準備節(jié)日、反省自身、節(jié)制貪欲、提升心靈的目的。清宮齋戒活動一般連續(xù)兩至三天,在這期間是沒有演出活動的。二、忌辰期間忌辰是祖先、先輩去世的日子。宮廷中每遇忌辰時要提前齋戒,不準屠宰,穿素服。忌辰期間宮中也是不演戲的。三、日、月食期間日、月食是中國古代比較敬畏的天體現象,每遇此時宮中都會進行詳細記錄。日食是在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出現的,此時對地球上的部分地區(qū)來說月球位于太陽前方,擋住了來自太陽的部分或全部光線,看起來好像是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月食指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qū)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遮閉而看不見,一般發(fā)生在農歷十五前后!度沼洐n》對每次日食、月食都有非常詳細的記錄。將日食、月食出現的日期、時刻、地點、時長及初虧時間、食甚時間、復圓時間等都進行了記錄:咸豐二年掌儀司來文,于十一月初一日丁未朔日食京師日食,九分五十一秒,已初三科四分初虧,無初初刻九分食甚,午正二刻四分復圓。”“掌儀司來文,于十一月十六日,壬戌望,京師月食六分四十三秒,戌初一刻九分初虧,戌正三刻八分食甚。亥正一刻八分復圓。
第三章 演出地點研究.............................................. 29
第一節(jié) 演出地點梳理...............................................29
第二節(jié) 演出地點研究...............................................37
一、承應戲地點 .................................................... 37
二、帽兒排地點 .................................................... 41
三、花唱地點 ....................................................... 47
第四章 劇目研究.................................................... 49
第一節(jié) 劇目梳理及分類............................................49
第二節(jié) 規(guī)模分析......................................................62
第三節(jié) 角色匯總......................................................63
第五章 演出人員研究............................................... 77
第一節(jié) 歷史沿革及總體狀況.......................................77
第二節(jié) 花名檔梳理...................................................79
一、人數、角色梳理 ............................................... 79
二、“花名”類型 ...................................................... 81
第三節(jié) 演員活動.......................................................82
一、民籍學生入宮軌跡 ............................................. 82
二、演員參與的宮廷活動 .......................................... 83
第六章 政策與管理第
一節(jié) 政策變革及管理機構的演變由于所處的歷史階段不同,歷朝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國家實力、統(tǒng)治者的控制力、對中原文化的接受程度、戲曲發(fā)展程度、統(tǒng)治者對待戲曲的態(tài)度都有所不同,因此不同時期會采取不同的戲曲政策,戲曲管理機構也在數次更名、改制、完善、發(fā)展的過程中不斷變化。清初,滿族統(tǒng)治者剛剛平定中原,掌握政權,時局不穩(wěn)、百廢待興,統(tǒng)治者意氣風發(fā)、勵精圖治,同時主動融入中原文化圈,對中華戲劇也懷有濃厚的興趣。此時,清朝承襲明朝舊制,以教坊司管理宮中奏樂和演戲事宜①。教坊司位于北京東四牌樓南本司胡同,隸屬于禮部,主要職能是創(chuàng)作、演出戲劇,為官員及外國使者表演!睹魇贰酚涊d:“教坊司,掌宴會大樂。設大使、副使、和聲郎、左右韶舞、左右司樂,皆以樂工為之。后改和聲郎為奉鑾。”②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十《翰苑設教坊》載:“教坊司,專備大內承應,其在外廷,惟宴外夷朝貢使臣、命文武大臣陪宴乃用之。”③康熙初年,政權仍存在著危機,為防止?jié)M族子弟志得意滿,沉迷于中原戲曲文化,對戲曲活動采取收緊的政策:“又議準,京師內城,不許開設戲館,永行禁止。城外戲館,如有惡棍借端生事,該司坊官查拿。”④到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亂”后,政權更加集中,經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國庫充實,朝廷對戲曲的政策逐漸放寬,宮中的演劇活動也頻繁起來。在教坊司之外出現了管理宮廷演劇活動的新機構:南府、景山。關于南府的最早記載是康熙二十五年,郎中費揚古等為宮廷用項開支銀兩的題本中出現的滿文記載:“糊南府(音譯)所用戲臺架子(音譯)及戲子架子(音譯)六,又糊楊村府內正房三間之棚,共用白腹地藍紙(音譯)一千零五十張,此一張以一厘五毫記,銀一兩五錢七分五厘;黑福地藍紙(音譯)九百張,此一張以五毫記,銀四錢五分;山西毛頭紙四百五十張,此一張以一厘三毫計,銀五千八分五厘。 ”⑤關于“南府”的名稱一般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南府原為明代的灰池,順治初年被改為“南花園”。另一種認為南府是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尚太宗女所居府第,地處皇城之南,故稱南府。南府主要負責伶人的培養(yǎng)、訓練及組織管理。關于其職能的記載有:“清之‘南府’,設之國初, 供奉演戲者皆太監(jiān),兼有外人,亦是承差人員,非業(yè)梨園者,所演之劇只昆腔、弋陽腔二種,其戲文除‘昆腔’、‘雜劇’院本外,多應節(jié)令之戲。
結 語
經過宏觀把握和細致入微的分析,本文緊緊抓住咸豐朝宮廷演劇的各方面情況進行研究,對演出的時間、地點、劇目、演員及政策與管理有了全面而深入的把握。演出時間部分根據演出的類型總結出了常規(guī)演出的時間,根據《日記檔》《旨意檔》《差事檔》的記載分析出了不同類型演出的時長、宮廷對演出時長的限制及意義。根據較頻繁的宮中活動記載,對照相應時間的演出情況,分析出了宮中絕對禁止演出的時間段。在演出地點方面,根據《差事檔》的記載對演出地點進行了羅列,從而分析出承應戲、帽兒排、花唱等經常演出的地點及一天當中演出比重的分配,對重要地點、重要戲臺進行了詳細分析。劇目研究方面首先梳理了咸豐朝歷年經常排演的劇目并進行分類,然后根據《分錢檔》的記載大致分析了部分劇目的規(guī)模,根據《散角檔》整理了劇本中的重要角色。演出人員研究部分首先從縱觀角度分析了宮廷演出人員的歷史沿革和總體狀況,根據《花名檔》分析了歷年演出人員的人數、職務變化,還總結了演員、管理人員的“花名”類型,分析了民籍學生、民間戲班入宮承差的狀況和意義。最后了解了演員經常參與的宮廷活動和大型事件。在演劇政策與管理部分,首先從宏觀角度分析了清宮演劇政策的變革和管理機構的演變,通過《旨意檔》分析了管理的模式,通過《花名檔》分析了管理人員的職數、級別、待遇,重點分析了重要人物——總管祿喜,從學、排、演戲,日常生活,宮廷規(guī)矩方面分析了對演員的管理。最后簡要分析了宮中對觀劇人員的管理。在以上研究中,本文掌握了一批前人從未提及的宮廷史料,從龐雜的資料中采擷與宮廷演劇相關的閃亮點,運用邏輯思維,將宏觀把握和微觀認識有機結合,最終完成了對咸豐朝宮廷演劇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彌補了現有研究中在資料掌握、準確度把握等方面的缺陷,對進一步研究清朝戲曲、清宮戲與民間戲的關系等會有一定的意義。
參考文獻(略)
本文編號:8449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8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