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攻擊對區(qū)分原則的挑戰(zhàn)與思考
[Abstract]:The principle of distinction i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In view of the lack of specific provisions on information attacks at present, we can and should regulate them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distinction, this paper is just doing such an attempt. In the face of the difficulty of the computer becoming a weapon, the special difficulty of the attacker, and the difficulty of the short attack time being unfavorable to the distinc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olution, that is, to establish the standard of combatants for the information attack. How to deal with unidentifiable computer attacks and set up preven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harm to civilians.
【作者單位】: 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軍事法學系;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沖突法研究所;
【分類號】:D99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孟會卿;;物權法的創(chuàng)新與不足[J];知識經(jīng)濟;2010年09期
2 張志勇;王美娟;;論區(qū)分原則[J];中國商界(下半月);2010年04期
3 司利芳;;武裝沖突法、國際人道法學術研究的有關問題——訪武裝沖突法學者俞正山教授[J];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4 李林林;;我國物權法規(guī)定的區(qū)分原則與物權行為理論的關系[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5 俞正山;;對國際人道法基本原則及其研究的幾點看法[J];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6 張傳江;解德海;;戰(zhàn)爭法區(qū)分原則功能論析[J];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7 周小鋒;;定位債權讓與之性質(zhì)——以區(qū)分原則為其基礎[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8 蔣軻;;“區(qū)分時代”的臨近與公證行業(yè)的應對——以無證房屋轉(zhuǎn)讓合同公證為中心[J];中國公證;2009年01期
9 黃志雄;唐湘婧;;論當代國際人道法與國際人權法的相互交融[J];東方法學;2009年01期
10 司利芳;;以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關注國際人道法及其發(fā)展——訪國際人道法著名學者朱文奇[J];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曉元;蘇光偉;張敏情;;基于Kerckhoffs原則的圖像隱密算法[A];第三屆中國可信計算與信息安全學術會議論文集(2)[C];2008年
2 石軍;;一種被動式監(jiān)測信息攻擊的新實現(xiàn)方式[A];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3 樊江;;構建綜合信息安全體系[A];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第二十二卷)[C];2007年
4 李華;鄭丹陽;向航;;信息化條件下聯(lián)合戰(zhàn)役炮兵火力運用與信息運用[A];江蘇省現(xiàn)場統(tǒng)計研究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葉孫敏;;多謀略防御信息安全技術[A];第二十一次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6 馮濤;何鴻君;潘莉;羅莉;曹四化;鄒之霽;;基于顯式授權方法的安全Web服務器系統(tǒng)[A];第九屆保密通信與信息安全現(xiàn)狀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郭寶地;;伊拉克防護工程建設的教訓(摘要)[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防護工程分會第五屆理事會暨第九次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8 李清獻;任王軍;彭全海;;高技術條件下防護工程對策研究[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防護工程分會第五屆理事會暨第九次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9 王月桂;侯岳衡;;高技術戰(zhàn)爭條件下防護工程應加強綜合防護能力建設[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防護工程分會第五屆理事會暨第九次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10 張博;;現(xiàn)代漢語同形同音詞與多義詞的區(qū)分原則和方法[A];小康社會:文化生態(tài)與全面發(fā)展——2003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袁藝 石道祥 高玉保;從美軍網(wǎng)絡控制令說起[N];中國國防報;2011年
2 本報駐日內(nèi)瓦記者 宋斌;瑞士議會要求政府不再接收關塔那摩囚犯[N];光明日報;2010年
3 國家行政學院 李志明;南非:老年援助津貼的兜底性保障[N];法制日報;2010年
4 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文奇;模擬法庭:中國學子邁向國際的階梯[N];法制日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余瀛波;中外法學生的差距:“不會同法官對話”[N];法制日報;2010年
6 國家行政學院 李志明;南非:老年援助津貼的兜底性保障[N];法制日報;2010年
7 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文奇;模擬法庭:中國學子邁向國際的階梯[N];法制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余瀛波;中外法學生的差距:“不會同法官對話”[N];法制日報;2010年
9 國家行政學院 李志明;南非:老年援助津貼的兜底性保障[N];法制日報;2010年
10 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文奇;模擬法庭:中國學子邁向國際的階梯[N];法制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寧立標;適足食物權及其法律保障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杜學文;作為人權的和平權[D];蘇州大學;2010年
3 陳亞芹;論海事國際慣例在中國法中的地位[D];復旦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穎;論武裝沖突中PMC及相關主體的國際責任[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2 高佳;認知增強技術的倫理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余曦;我國民事立法中物權行為存立辨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4 丁誠;宅基地使用權流轉(zhuǎn)問題探析[D];蘭州大學;2010年
5 王利;對梁某人身損害賠償案的案例分析[D];蘭州大學;2010年
6 黃艷;論聯(lián)合國經(jīng)濟制裁中的人權保護[D];外交學院;2010年
7 侯倩茹;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訴訟中的個人請求權問題[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8 李虹穎;論戰(zhàn)爭罪構成要件中的武裝沖突[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9 黃暉;國際人道法框架下對私人軍事公司的規(guī)制探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10 向春蘭;論物之所在地的識別[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453169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falvlunwen/guojifa/2453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