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的哲學追問——現(xiàn)象學棱鏡下金融科技的主體性問題及其批判
發(fā)布時間:2020-12-09 00:01
學界對金融科技的研究處于感性認識階段,對其表象特征及經(jīng)濟效應的分析著墨較多,仍停留在方法論的討論上,未能深入揭示金融科技對人類社會的深刻影響及其歷史意義。為了避免金融科技誘發(fā)系統(tǒng)性風險,學界有必要從本體論角度審視金融科技的本質(zhì)。現(xiàn)象學方法有助于從哲學與科學分野的歷史宏觀視角,探討金融科技發(fā)展過程中人的主體性"失語"、計量性思維的"遮蔽"與金融科技的"無思"現(xiàn)象,追問金融科技的內(nèi)在屬性。金融科技存在著異化的危險,可能使生活世界淪為科技對人的"奴役"。為避免金融科技對人的威脅,有必要以歷史唯物主義為理論指引,重塑金融領域人的主體性地位。
【文章來源】:南方金融. 2019年05期 第3-12頁 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一、追問金融科技的本質(zhì)
(一) 人的主體性的“失語”
(二) 計量性思維的“遮蔽”
(三) 金融科技的“無思”
二、金融科技的現(xiàn)象學分析
(一) 作為數(shù)據(jù)材料的人
(二) 金融科技的異化傾向
(三) 金融科技中的生活世界
三、歷史唯物主義視角下金融領域人的主體性重構
(一) 金融科技的歷史實踐之維
(二) 社會關系信用中介之效
(三) 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之基
本文編號:2905913
【文章來源】:南方金融. 2019年05期 第3-12頁 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一、追問金融科技的本質(zhì)
(一) 人的主體性的“失語”
(二) 計量性思維的“遮蔽”
(三) 金融科技的“無思”
二、金融科技的現(xiàn)象學分析
(一) 作為數(shù)據(jù)材料的人
(二) 金融科技的異化傾向
(三) 金融科技中的生活世界
三、歷史唯物主義視角下金融領域人的主體性重構
(一) 金融科技的歷史實踐之維
(二) 社會關系信用中介之效
(三) 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之基
本文編號:2905913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guanlilunwen/bankxd/29059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