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職業(yè)》征稿通知
北大核心《教育與職業(yè)》征稿通知 (2013-02-27 08:25:15)
標簽: 教育與職業(yè) 北大核心 征稿 筆耕論文 教育核心 文化 分類: 北大核心期刊介紹
《教育與職業(yè)》征稿通知
知網(wǎng)收錄地址:
本刊是全國教育類中文核心期刊,以繁榮教育科學研究,倡導教育理論和實踐創(chuàng)新,服務教育學學科建設及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為辦刊宗旨。《教育與職業(yè)》雜志現(xiàn)為旬刊,上旬刊為全彩色印刷,主要刊登有關教育與職業(yè)方面綜合內容,中、下旬刊內文為黑白印刷,主要刊登教育研究學術論文。本刊已實施《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shù)據(jù)規(guī)范》,凡欲投稿本刊的作者,敬請閱讀本《投稿須知》。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4-3985 國內統(tǒng)一刊號:CN11-1004/G4 國外郵發(fā)代號:SM-3318 國內郵發(fā)代號:82-139
上旬刊
讀者定位:以畢j府教育行政人員、教育科研為讀者主體。
內容:以讀者感興趣的重大、難點、熱點教育問題為基本內容。
風格:從民間角度出發(fā),對涉及的問題進行深入報道及探討。
主要欄目設置及要求
特稿:作為本刊主打文章,及時、有深度地反映與教育、職業(yè)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體現(xiàn)民間性、統(tǒng)戰(zhàn)性(包容性、團結性,建言獻策)、教育性。
報道:教育新聞事件的反應及追蹤。
高端:高層領導、政協(xié)委員、人大代表及專家對教育、職業(yè)方面的觀點、趨勢分析,工作部署等。要有新意,要談得實,有深度,主題突出,有指導性。
觀察:對某教育問題、事件進行深度調查及評論。注意題材,特別是要從不同角度找出問題,建言獻策。
人物:校長訪談;訪談有影響力、有知名度的各界人士,筆耕論文,請其談談對教育相關問題的看法;訪談企業(yè)家等,談企業(yè)的用人之道,企業(yè)對員工的素質要求,員工培訓以及對院校培養(yǎng)人才有何希望等
群星:院校宣傳。突出名校,突出學校特色。
紀實:注重真實、鮮活。以原生態(tài)反映現(xiàn)實教育中的甜酸與無奈。
言論:與教育、就業(yè)相關的評論
民辦教育:與民辦教育相關的文章
視野:有關國外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的文章
職場:與培訓、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相關的文章、政策(可與相關培訓、勞動就業(yè)部門及職介、獵頭公司聯(lián)絡,尋找培養(yǎng)人才單位與用人單位之間出現(xiàn)的脫節(jié)問題及現(xiàn)象,并能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化建議。)學校如何與企業(yè)相連,促進學生就業(yè)
教育春秋:歷史職教人物,寫其理論成果、辦職教的一些故事,配其照片;職業(yè)教育歷史
資訊:國內與教育、職業(yè)相關的信息。包括部委文件、中央精神等。
中、下旬刊
一、主要欄目設置
1.
研究與探索:教育基本理論研究與實踐創(chuàng)新等
2.
教育管理:學校辦學模式、辦學體制、人力資源管理、校園文化建設、招生與就業(yè)(側重管理方面)等
3.
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理論和成人教育實踐等
4.
民辦教育:民辦教育辦學模式、管理模式、資金籌措方式等
5.
農(nóng)村教育:農(nóng)村教育政策研究、模式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等
6.
教學理論:教學基本理論研究和教學模式研究等
7.
教學評估:本科教學評估和高職教學評估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等
8.
學科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方法和實踐探索等
9.
課程與教材:課程改革、校本課程建設、教材建設、精品課程建設等
10.
教法研究:學科教學法探索等
11.
德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素質教育、道德教育等
12.
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方法和途徑、案例研究等
13.
師資建設:教師教育、教師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師資隊伍建設、教師專業(yè)化、師德等
14.
比較教育:當今發(fā)達國家教育思想、教育模式、辦學管理研究等
15.
教育史研究:中外教育史(特別是高等教育史和職業(yè)教育史)、教育思想史等
16.
職業(yè)指導:職業(yè)分類、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創(chuàng)業(yè)教育及人才需求等
17.
職業(yè)培訓:企業(yè)培訓、勞動力培訓等
18.
實踐教學:普通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的實訓教學、實驗教學建設等
19.
教育技術:現(xiàn)代教育技術(如網(wǎng)絡、多媒體等)理論及應用等
20.
交流平臺:立足于大教育觀、關注教育實踐、交流教育經(jīng)驗(與教育相關、難以歸入上述欄目的文章)
二、投稿要求
本刊以繁榮教育科學研究、倡導教育理論和實踐創(chuàng)新、服務教育學學科建設及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為辦刊宗旨。雜志定位于教育的決策者、管理者和研究者,核心讀者群是教育行業(yè)的決策者、管理者和研究者。凡欲投稿本刊的作者,敬請閱讀本《投稿須知》。
1.
選題新穎,觀點明確,論據(jù)充實,論證嚴密,語言精煉,資料可靠,能及時反映教育學術研究和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的最新成果。尤為歡迎有新觀點、新方法、新視角的特色稿件和專家稿件。對于有重大學術理論創(chuàng)新的文稿,本刊將優(yōu)先發(fā)表,稿酬從優(yōu)。
2.文稿書寫格式及要求。來稿請按如下順序撰寫:文題、作者姓名、摘要(不超過200字)、關鍵詞、作者簡介(真實姓名、出生年份、性別、籍貫、工作單位、職務、職稱、專業(yè)學位和研究方向以及工作單位所在省、市、郵編)、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正文、注釋、參考文獻及英文題目和作者拼音名。若有基金資助或課題經(jīng)費資助的論文,請在[作者簡介]后用[基金項目]注明基金項目名稱或課題項目名稱及編號。
•
文題:應簡明確切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內容,以不超過20字為宜,一般不用副標題。
•
關鍵詞:2~5個,采用教育教學標準主題詞,若規(guī)定標準詞表中無該關鍵詞的可使用自由詞。
•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此兩項共占一行。例如:[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
圖表:凡文字能說明的內容盡量不用表和圖。文中的表或圖應各有表題、圖題,同時必須有相應的表序號和圖序號。表中需說明的問題采用*、**、***表示,并置于表的下方加“注:……”。做圖要規(guī)范,圖坐標要設計準確,刻度均勻。
•
名詞使用:文中所用專用名詞不要隨意縮寫,如所用名詞過長,而文中又需多次使用,則應在第一次使用時在全名后加圓括號注明縮寫。
•
計量單位:使用我國法定計量單位。標點符號、數(shù)字用法等均按國家標準執(zhí)行。
•
標題序號:可按四級小標題的格式寫:“一、”“(一)”“1.”“(1)”;一級、二級標題另起段,正文另起段;三級、四級小標題不另起段,與正文接排。
•
注釋:注釋是對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詮釋和說明,用數(shù)字加圓圈標注如①②……,置于文后,標注文獻類型。中文注釋須依次標明序號(外加圓圈)、作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頁碼;外文注釋須依次標明序號(外加圓圈)、作者姓、作者名、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頁碼。
•
參考文獻:所列參考文獻只限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期公開出版的主要文獻,按文中首次出現(xiàn)的次序編號,內部刊物或未公開發(fā)表的資料均不列入。參考文獻置于注釋之后,標注文獻類型。中文參考文獻須依次標明序號(外加方括號)、作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外文參考文獻須依次標明序號(外加方括號)、作者姓、作者名、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既有中文文獻又有外文文獻的,請按中文在前、外文在后的順序分別排列,并以第一作者姓氏的漢語拼音及外文字母為序;外文書名及刊名請用斜體字。若引用文章為電子文獻,請注明網(wǎng)絡地址及時間。
•
文獻類型:以單字母標識(外加方括號),如專著(普通圖書)為[M],論文集(會議錄)為[C],匯編為[G],報紙文章為[N],期刊文章為[J],學位論文為[D],研究報告為[R],專著論文集中析出文獻為[A],未說明的文獻為[Z],數(shù)據(jù)庫為[DB],電子公告為[EB],聯(lián)機網(wǎng)絡為[OL],聯(lián)機網(wǎng)上數(shù)據(jù)為[DB/OL],網(wǎng)上電子公告為[EB/OL]。
3.常用注釋和參考文獻標注舉例:
[注釋]
①石中英.
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40.
②陳宇.我國職業(yè)資格證書制度的回顧與前瞻[J].教育與職業(yè),2004(1):46.
③Harris,Peter. Foundation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A
Comparative Approach[M].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1990:43-46.
④Hindson,Colin E. Educational Planning in Vanuatu:An Alternative
Analysis[J].Comparative Education,1995(31):327-337.
[參考文獻]
[1]滕大春.美國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陳桂生.教育學的迷惘與迷惘的教育學[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89(3).
[3]陶仁驥.密碼學與數(shù)學[J].自然雜志,1984,7(7):527.
[4]蔣有緒,郭泉水,馬娟,等.中國森林群落分類及其群落學特征[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5](美)約翰·杜威.民主主義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
[6]潘懋元.開展高等教育理論的研究[N].光明日報,1978-12-07 .
[7]Barber,M.
The Making of the 1944 Education Act[M]. Guildford and
King’s Lynn:Biddles Ltd.1994.
[8]Siegal,Harvey. Multiculturalism,Universalism,and Science
Education:in Search of Common Ground[J].Culture and Comparative
Studies,2002(3).
[9]DOWLER
L.The research university’s dilemma;resource sharing and research
im a trams imstitutiomal emvironmemt[J].Journal Library
Administration,1995,21(1/2):5-26.
4.多作者文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動。
5.為便于稿件統(tǒng)一登記、防止丟失,請不要將稿件寄給個人。稿件一經(jīng)刊用,即寄樣刊,來稿自寄出之日起,三個月內未刊用者,作者可自行處理。
6.投稿采用電子郵件方式。來稿中請注明作者詳細通訊地址(收件人姓名、單位、住所、郵編、電話、電子信箱等)以便郵寄樣刊。
本文編號:2015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ngguanqikan/beidahexin/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