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讀的納西族——從媒介文化表征視角看民族文化的沖突和消解
【文章目錄】:
一、納西族聚居地—麗江—的媒介發(fā)展綜述
(一) 發(fā)現(xiàn)期 (明代至20世紀中期)
(二) 災難與機遇并生的發(fā)展期 (20世紀中期至21世紀初期)
(三) 全面發(fā)展時期 (21世紀初期至今)
二、媒介對納西族的表征特點
(一) “他者”化的民族形象建構
(二) 對納西族的固定化表征
(三) 基于消費主義的象征性的表征
三、納西族自我表征的特點
(一) 依托于政治力量的文化保護
(二) 影視作品雙語互譯中的文化表達
四、結語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施麗春;;納西族物資交流會風俗變遷[J];青年文學家;2014年12期
2 羅明春;姚曉英;胡丹;楊東旭;;徐霞客考察旅游中的生態(tài)旅游特性探討[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段樹紅;陳潤麗;;《徐霞客游記》的旅游價值[J];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2014年08期
2 饒華清;;徐霞客與國民旅游素質(zhì)研究[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俞益武;徐蓮卿;李文明;;國內(nèi)生態(tài)旅游的異化與糾正[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2 肖勝和;諸葛仁;;生態(tài)旅游與旅游生態(tài)化辨析[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春娟;;被誤讀的納西族——從媒介文化表征視角看民族文化的沖突和消解[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年02期
2 王含章;;迭部藏族的家屋空間與文化表征——基于田野經(jīng)驗的人類學方法論探析[J];西北民族研究;2018年04期
3 王洪;;變與不變:文化表征與結構——關于歷史人類學“他者”的幾點反思[J];西南邊疆民族研究;2018年04期
4 李錦發(fā);;透析民族文化個案符號所蘊涵的民族心理[J];文山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1期
5 羅彩娟;梁瑩;;記憶、表征與認同——靖西壯族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6 姚娟娟;孫萬君;;馬克思民族文化觀對民族地區(qū)發(fā)展的當代意義[J];新西部(理論版);2017年19期
7 吳偉峰;關于民族文化展示[J];廣西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8 楊立權;“民族文化學”的解構和反思[J];思想戰(zhàn)線;2000年01期
9 班建新;;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民族文化觀解析[J];貴州民族研究;2018年01期
10 趙靜;陸鵬;;繁榮民族文化與完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互動機理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8年0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海力波;“做”黑衣壯:認同歷史與文化表征[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2 申春善;文化選擇與民族文化課程建構[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鄧海松;中國共產(chǎn)黨民族文化政策對土家族文化發(fā)展的影響和作用[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2 劉祥遠;古代納西族對生命與死亡的思索[D];云南師范大學;2007年
3 崔潔;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旅旅游資源保護與開發(fā)研究[D];湖北民族學院;2015年
4 張詩堯;對青年背包客旅行的文化人類學考察[D];云南大學;2015年
5 郭志合;納西族與藏族民族信仰和諧共生關系研究[D];西藏民族學院;2012年
本文編號:2881723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minzufengsulunwen/2881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