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部澇災統(tǒng)計規(guī)律及對稱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02 13:03
未來全球氣候變暖對氣候系統(tǒng)變化的影響仍將繼續(xù),而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一定程度上具有相關性,且已經成為當今科學研究的兩大熱點。我國西部地區(qū)自然地理條件獨特,氣候類型復雜多變,易發(fā)生地區(qū)性暴雨、洪澇等自然災害,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惡劣影響,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帶來安全隱患。因此,研究我國西部地區(qū)澇災時空變化特征和統(tǒng)計規(guī)律具有重要意義。文中采用線性回歸分析、多元線性擬合、Mann-Kendall檢驗、Kriging插值、滑動t檢驗等方法,分析了西部地區(qū)1960~2014年氣候時空變化特征;依據歷史資料的文獻記錄,統(tǒng)計分析西部地區(qū)各省歷史時期澇災頻率、澇災等級、季節(jié)分布規(guī)律;運用Z指數旱澇指標與區(qū)域旱澇指數確定澇災等級及分布年份;應用可公度計算、蝴蝶結構圖、對稱性結構系等方法,探索澇災的對稱性規(guī)律及未來趨勢變化;利用頻次分析法探討了太陽黑子活動、ENSO與西部地區(qū)澇災的相關關系及影響。主要結論有:(1)1960~2014年西部地區(qū)及各分區(qū)年均溫、四季均溫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趨勢;年均溫的年代變化大致經歷了下降—上升—再下降的過程。西部地區(qū)、西北干旱半干旱區(qū)、新疆干旱區(qū)、西南濕潤區(qū)分別于1993、199...
【文章來源】: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2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3西部地區(qū)年均溫(a)和年均溫傾向率(b)空間變化特征??Fig.2-3?Spatial?variation?of?annual?average?化mperature?(a)?and?its?trend?rate?(b)?in?the?western??
現(xiàn)為上升趨勢;春、秋季均溫表現(xiàn)為東南最高,西北次之,青藏最低的空間分布??特征;夏季均溫高值區(qū)位于西北和東南、低值區(qū)集中在青藏;冬季均溫則東南較??高,青藏和西北較低(圖2-5)。具體而言:??春季氣溫呈上升趨勢的站點高達94.8%,僅有12個站點為下降趨勢,其中澤??庫升溫最快,速率高達2.46°C^0a,耿馬降溫最快,速率為-0.4rC^0a;氣溫傾向??率在均值(0.26‘C/10a)之上的站點占43.7%,均值之下的達56.3%。春季均溫最??高值為元江(25.67‘C),最低值為五道梁(-5.25C);氣溫在O’CW上的站點達??94.8%,僅有12個站點在(TCW下;氣溫在均值(10.75‘C)之上的站點占49.8〇/〇,均??值之下為50.2%。??夏季氣溫呈上升趨勢的站點達88.3%,僅有27個站點為下降趨勢,其中澤庫??升溫最快,速率高達2.42’C/lOa,耿馬降溫最快,速率為-O.srC^Oa;氣溫傾向率??在均值(0.22°C/10a)之上的站點占45.9%
China??2.3.2四季降水變化特征??分析西部地區(qū)四季降水量的變化趨勢(圖2-8)可知,西部地區(qū)四季降水量表現(xiàn)??為夏季(300.21mm)?>秋季(130.78mm)?>春季(114.61mm)?>冬季(24.72mm)。??其中夏、秋季降水量均呈減小趨勢,速率分別為-0.52?mm/lOa、-3.10mm/10a,且??秋季通過了?95%信度檢驗;而春、冬季降水量均呈增加趨勢,速率分別為化22??mm/lOa、0.51mm/10a,但均不顯著。春、夏、秋、冬季的最大降水量分別為146.25、??351.07、163.73、38.74?mm,分別發(fā)生在?1990、1998、1975、1W2?年;最小降水??量分別為?79.89、240.83、92.26、12.58?mm,分別發(fā)生在?1979、1972、19%、1962??年:最大差值分別為66.36、110.24、71.47、26.16?mm,四季差值呈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且均小于年最大差值(112.3mm)。??四季降水量年代變化趨勢各不相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明清時期晉陜蒙毗鄰地區(qū)洪澇災害研究[J]. 李慧芳,殷淑燕.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16(03)
[2]環(huán)渤海地區(qū)旱澇災害與太陽黑子活動、ENSO關系的統(tǒng)計研究[J]. 王璐璐,延軍平,韓曉敏. 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01)
[3]自然災害趨勢判斷模型與效果檢驗[J]. 劉永林,延軍平.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5)
[4]晉陜峽谷區(qū)氣候變化與旱澇災害響應研究[J]. 曹永旺,延軍平,李敏敏,丁彩霞.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15(04)
[5]氣候暖干化背景下環(huán)渤海地區(qū)旱澇時空響應[J]. 王璐璐,延軍平,李敏敏,王鵬濤,曹永旺. 水土保持通報. 2015(02)
[6]柴達木盆地氣候變化的區(qū)域顯著性及其成因研究[J]. 李林,申紅艷,李紅梅,肖建設. 自然資源學報. 2015(04)
[7]涇河流域1644-2003年洪澇災害和洪水沉積特征研究[J]. 顧靜,黃河清,周杰,趙景波. 災害學. 2015(01)
[8]甘肅省雨澇災害時間對稱性及趨勢判斷[J]. 吳夢初,延軍平,劉櫟杉.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14(08)
[9]太陽活動與ENSO事件對云南省旱澇災害的影響[J]. 吳夢初,延軍平. 水土保持通報. 2014(04)
[10]遼寧省旱澇災害與太陽黑子活動的相關性[J]. 韓曉敏,延軍平,李敏敏,吳夢初. 水土保持通報. 2014(03)
碩士論文
[1]西北中部旱澇災害時空特征及趨勢判斷[D]. 丁彩霞.陜西師范大學 2015
[2]汾渭盆地地震災害時空特征及相關因子分析[D]. 韓曉敏.陜西師范大學 2015
[3]秦嶺南北旱澇變化特征及趨勢判斷[D]. 王鵬濤.陜西師范大學 2015
[4]黃土高原旱澇災害時空變化及其對稱性結構研究[D]. 竇睿音.陜西師范大學 2014
[5]長江流域旱澇災害的統(tǒng)計災害學研究[D]. 李敏敏.陜西師范大學 2014
[6]京唐地區(qū)重大災害對稱性研究[D]. 胡燕宇.陜西師范大學 2014
[7]新疆氣象災害時間對稱性研究[D]. 劉櫟杉.陜西師范大學 2014
[8]建立我國森林災害和保險統(tǒng)計指標體系的研究[D]. 賈丹萍.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3
[9]四川省旱澇變化特征及其風險評價[D]. 廖光明.陜西師范大學 2013
[10]新疆及鄰區(qū)地震時空對稱性及機理分析[D]. 萬佳.陜西師范大學 2013
本文編號:2895359
【文章來源】: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2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3西部地區(qū)年均溫(a)和年均溫傾向率(b)空間變化特征??Fig.2-3?Spatial?variation?of?annual?average?化mperature?(a)?and?its?trend?rate?(b)?in?the?western??
現(xiàn)為上升趨勢;春、秋季均溫表現(xiàn)為東南最高,西北次之,青藏最低的空間分布??特征;夏季均溫高值區(qū)位于西北和東南、低值區(qū)集中在青藏;冬季均溫則東南較??高,青藏和西北較低(圖2-5)。具體而言:??春季氣溫呈上升趨勢的站點高達94.8%,僅有12個站點為下降趨勢,其中澤??庫升溫最快,速率高達2.46°C^0a,耿馬降溫最快,速率為-0.4rC^0a;氣溫傾向??率在均值(0.26‘C/10a)之上的站點占43.7%,均值之下的達56.3%。春季均溫最??高值為元江(25.67‘C),最低值為五道梁(-5.25C);氣溫在O’CW上的站點達??94.8%,僅有12個站點在(TCW下;氣溫在均值(10.75‘C)之上的站點占49.8〇/〇,均??值之下為50.2%。??夏季氣溫呈上升趨勢的站點達88.3%,僅有27個站點為下降趨勢,其中澤庫??升溫最快,速率高達2.42’C/lOa,耿馬降溫最快,速率為-O.srC^Oa;氣溫傾向率??在均值(0.22°C/10a)之上的站點占45.9%
China??2.3.2四季降水變化特征??分析西部地區(qū)四季降水量的變化趨勢(圖2-8)可知,西部地區(qū)四季降水量表現(xiàn)??為夏季(300.21mm)?>秋季(130.78mm)?>春季(114.61mm)?>冬季(24.72mm)。??其中夏、秋季降水量均呈減小趨勢,速率分別為-0.52?mm/lOa、-3.10mm/10a,且??秋季通過了?95%信度檢驗;而春、冬季降水量均呈增加趨勢,速率分別為化22??mm/lOa、0.51mm/10a,但均不顯著。春、夏、秋、冬季的最大降水量分別為146.25、??351.07、163.73、38.74?mm,分別發(fā)生在?1990、1998、1975、1W2?年;最小降水??量分別為?79.89、240.83、92.26、12.58?mm,分別發(fā)生在?1979、1972、19%、1962??年:最大差值分別為66.36、110.24、71.47、26.16?mm,四季差值呈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且均小于年最大差值(112.3mm)。??四季降水量年代變化趨勢各不相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明清時期晉陜蒙毗鄰地區(qū)洪澇災害研究[J]. 李慧芳,殷淑燕.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16(03)
[2]環(huán)渤海地區(qū)旱澇災害與太陽黑子活動、ENSO關系的統(tǒng)計研究[J]. 王璐璐,延軍平,韓曉敏. 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01)
[3]自然災害趨勢判斷模型與效果檢驗[J]. 劉永林,延軍平.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5)
[4]晉陜峽谷區(qū)氣候變化與旱澇災害響應研究[J]. 曹永旺,延軍平,李敏敏,丁彩霞.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15(04)
[5]氣候暖干化背景下環(huán)渤海地區(qū)旱澇時空響應[J]. 王璐璐,延軍平,李敏敏,王鵬濤,曹永旺. 水土保持通報. 2015(02)
[6]柴達木盆地氣候變化的區(qū)域顯著性及其成因研究[J]. 李林,申紅艷,李紅梅,肖建設. 自然資源學報. 2015(04)
[7]涇河流域1644-2003年洪澇災害和洪水沉積特征研究[J]. 顧靜,黃河清,周杰,趙景波. 災害學. 2015(01)
[8]甘肅省雨澇災害時間對稱性及趨勢判斷[J]. 吳夢初,延軍平,劉櫟杉.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14(08)
[9]太陽活動與ENSO事件對云南省旱澇災害的影響[J]. 吳夢初,延軍平. 水土保持通報. 2014(04)
[10]遼寧省旱澇災害與太陽黑子活動的相關性[J]. 韓曉敏,延軍平,李敏敏,吳夢初. 水土保持通報. 2014(03)
碩士論文
[1]西北中部旱澇災害時空特征及趨勢判斷[D]. 丁彩霞.陜西師范大學 2015
[2]汾渭盆地地震災害時空特征及相關因子分析[D]. 韓曉敏.陜西師范大學 2015
[3]秦嶺南北旱澇變化特征及趨勢判斷[D]. 王鵬濤.陜西師范大學 2015
[4]黃土高原旱澇災害時空變化及其對稱性結構研究[D]. 竇睿音.陜西師范大學 2014
[5]長江流域旱澇災害的統(tǒng)計災害學研究[D]. 李敏敏.陜西師范大學 2014
[6]京唐地區(qū)重大災害對稱性研究[D]. 胡燕宇.陜西師范大學 2014
[7]新疆氣象災害時間對稱性研究[D]. 劉櫟杉.陜西師范大學 2014
[8]建立我國森林災害和保險統(tǒng)計指標體系的研究[D]. 賈丹萍.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3
[9]四川省旱澇變化特征及其風險評價[D]. 廖光明.陜西師范大學 2013
[10]新疆及鄰區(qū)地震時空對稱性及機理分析[D]. 萬佳.陜西師范大學 2013
本文編號:2895359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projectlw/qxxlw/2895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