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影小說在線閱讀_虹影饑餓的女兒_《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碩士論文
本文關(guān)鍵詞:虹影小說的敘事倫理,,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湖南師范大學》 2011年
虹影小說的敘事倫理
周韻
【摘要】:在現(xiàn)代漢語語境中,劉小楓在《沉重的肉身》一書中較早提出“敘事倫理”這一術(shù)語,認為敘事倫理學不探究生命感覺的一般法則和人的生活應遵循的基本道德觀念,也不制造關(guān)于生命感覺的理則,而是講述個人經(jīng)歷的生命故事,通過個人經(jīng)歷的敘事提出關(guān)于生命感覺的問題,營構(gòu)具體的道德意識和倫理訴求。此后,許多文學批評家都開始著手進行敘事倫理的研究,通過對東西方學術(shù)史上敘事與倫理的交叉研究,來探討敘事倫理作為倫理批評新道路的發(fā)展方向,認為敘事倫理關(guān)注個體的倫理感受,是一種回歸文學本位的批評方法。 虹影是中國當代文壇上一個極具爭議性的作家,性愛寫作大膽、書寫風格另類,與傳統(tǒng)小說中的道德倫理顯得格格不入,小說中夸張的敘事手法、扭曲的倫理空間、對人性的深掘,是敘事倫理研究的極佳個案。本文以虹影的小說為研究對象,從虹影小說中性愛、家庭、歷史、民間四個關(guān)鍵詞入手,運用敘事倫理的研究方法,來探究虹影小說中各種倫理道德的可能性,剖析虹影小說中倫理空間形成的原因。 全文分為四章:第一章是論述虹影小說中多元開放的性倫理,介紹虹影小說中常見的三種情愛模式:女同性戀、忘年戀、跨國戀,通過對這三種情愛模式的分析來探討女性性別的創(chuàng)傷、兩性關(guān)系的對抗以及對東西方文化的審視; 第二章是論述虹影小說敘事中的家庭倫理,以自傳體小說《饑餓的女兒》、《好兒女花》作為分析文本,從小說中親子、姐妹、夫妻三個最重要的倫理維度來探討,通過親子之倫的從叛逆到感恩,姐妹之倫的從矛盾到和解,夫妻倫理的從自由到安穩(wěn),得出虹影小說中的家庭倫理從最初的尖銳、偏激,逐漸向傳統(tǒng)的家庭倫理回歸。 第三章是論述虹影小說中消解集體主義倫理的歷史敘事,《那年的田野》和《阿難》兩部小說中的歷史敘事都是對集體主義倫理的一種質(zhì)疑和消解,凸顯了鮮明的個體敘事視角!犊兹傅慕泻啊穭t是通過當代三峽工程和歷史上鎮(zhèn)壓反革命事件的兩條時空線索,對現(xiàn)代文明與歷史運動進行了深刻的倫理反思。 第四章是論述虹影小說中的個體主義倫理與民間敘事,探討虹影小說中“向上”與“向下”兩種苦難敘述,以及小人物的逃離與救贖的敘事模式。邊緣人物常常是虹影小說的主角,她熱衷對邊緣人物的描寫,關(guān)注民間,不僅關(guān)注底層人群生存的真實境遇,也關(guān)注邊緣人群的情感需求。 小說是一種虛構(gòu)的藝術(shù),小說世界中的倫理道德也不等同于現(xiàn)實世界的倫理道德,虹影在她的小說中常常關(guān)注一些處于邊緣化的倫理空間,并不是對于傳統(tǒng)倫理的摒棄,只是通過建構(gòu)一些特別的、畸形的倫理空間,能夠更深入地探討兩性之間的矛盾與磨合,家庭之間的情感維護,集體主義倫理、個體主義倫理在社會歷史進程中占據(jù)的地位,以及對當代人價值觀的影響,而最終的目的也都指向一個,那就是關(guān)注人類自身的生存境遇,關(guān)注個體的情感體驗,體現(xiàn)對人類的終極關(guān)懷。
【關(guān)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I207.42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強昌文;;個體主義倫理觀與權(quán)利[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2 王俊秋;;救贖與懺悔:虹影小說的道德反省與宗教意識[J];當代作家評論;2006年06期
3 樂黛云;;中國式的后現(xiàn)代小說——評虹影的新作《阿難》[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4 虹影;;我聽見美在呼救[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5 韓袁紅;當代女性文學中的同性戀主題——從林白的小說談起[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6 凌逾;“美杜莎”與陰性書寫——論虹影小說《饑餓的女兒》[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7 江少川;周鋼山;;論新移民小說中的跨國婚戀書寫[J];華文文學;2009年04期
8 強昌文;;集體主義倫理觀與權(quán)利[J];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9 陳艷華;;解讀虹影的女性主義寫作[J];嘉應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10 羅承麗;致命的飛翔——評虹影的《康乃馨俱樂部》[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S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光福;聊齋鬼狐源[J];蒲松齡研究;2005年02期
2 沈玲蓉;;日本小學說明文閱讀及啟示[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2期
3 賀詩澤;;軀體:新的詩歌話語建構(gòu)——新時期女性主義詩歌的性別突圍[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2期
4 黃燕;;男權(quán)社會的別傳——畢飛宇“女性敘事文學”的另類解讀[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3期
5 孫慧;;安貝托·艾柯的小說敘事策略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1期
6 張英雪;;英國資本主義的崛起與女性意識覺醒之關(guān)聯(lián)——重讀《簡·愛》[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2期
7 何泉;呂小輝;索朗白姆;;“地方神”文化影響下的藏族聚落[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3期
8 寇國慶;薩義德論知識分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9 吳娜;誰是玩偶——再讀《玩偶之家》[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10 華泉坤,張浩;《暴風雨》——莎士比亞后殖民解讀的一個個案[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劍暉;;散文觀念的突破與當代散文的前途[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2 金璐;;不完全的解構(gòu):黃哲倫《蝴蝶君》中的文化誤讀[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張珊珊;;絕望中的希望——淺析蕭紅短篇小說《手》[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六[C];2009年
4 蔣紅艷;徐曉杰;;修辭性敘事理論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馬建高;;中國后殖民理論研究現(xiàn)狀及反思[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shù)——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凌靜;;潮汕女村官參政過程、特點和困難研究[A];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地方政府職能與社會公共管理論文集[C];2011年
7 楊朋;;試論美國電影中華人女性形象的文化屬性[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8 楊倩倩;;掀開毛姆的“彩色面紗”——《彩色的面紗》的東方主義解讀[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9 謝勤亮;;影像與歷史——“影視史學”及其實踐與試驗[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10 嚴光德;;孤獨者的對話——試析虹影小說《饑餓的女兒》中的幾個身份問題[A];巴蜀作家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盧玲;我國競技體育女性參與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許慶紅;性、政治與詩歌理念[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魏曉紅;喬治·艾略特小說的心理描寫藝術(shù)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吳瑛;中國話語權(quán)生產(chǎn)機制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王娟;理論旅行:吸收與變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付明端;從傷痛到彌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武克勤;英伽登文學本體論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9 李言統(tǒng);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10 張雪艷;中國當代漢族作家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樹軍;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說情愛敘事分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巖;跋涉在路上—女性視域下的李少紅影視劇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宋明珠;米蘭·昆德拉小說敘事形態(tài)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麗;論奧斯丁筆下的中老年女性人物[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朱嵐暉;文本的歷史性和歷史的文本性[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李湘;論虹影小說的河流意象[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7 李青;延安時期女性文學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8 沈敏;20世紀60年代至今美國電影中的女性主義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周玉英;陳染小說創(chuàng)作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高佳;自我發(fā)現(xiàn)歷程—《藻海無邊》與《野草在歌唱》中的身份危機[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紅英;民族寓言與復調(diào)敘述——《扶!放c《她名叫蝴蝶》比較談[J];華文文學;2003年05期
2 李培;雌性的魅惑——試析嚴歌苓小說中女性形象的獨特內(nèi)涵[J];華文文學;2004年06期
3 呂紅;;海外新移民女作家的邊緣寫作及文化身份透視[J];華文文學;2007年01期
4 陳曉明;專業(yè)化小說的可能性——關(guān)于虹影《K》的斷想[J];南方文壇;2002年03期
5 謝有順;中國小說的敘事倫理——兼談東西的《后悔錄》[J];南方文壇;2005年04期
6 李靜;;“你是含苞欲放的哲學家”——木心散論[J];南方文壇;2006年05期
7 張潔;虹影:成長小說 如影如虹[J];人民論壇;2003年08期
8 江少川;;走近大洋彼岸的繆斯——嚴歌苓訪談錄[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6年03期
9 江少川;;漂流、再思、超越——林湄女士訪談錄[J];世界文學評論;2009年01期
10 吳奕锜;“新移民文學”中的生存書寫[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0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齊穎;;東西方文化邂逅下的愛情困境——關(guān)于虹影小說《英國情人》的斷想[J];作家;2008年10期
2 張卉;;虹影小說《饑餓的女兒》中的苦難意識[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7期
3 陳艷華;;解讀虹影的女性主義寫作[J];嘉應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4 彭麗萍;;虹影長篇小說構(gòu)造的多重生存困境[J];名作欣賞;2009年18期
5 周航;;世界文學視野的虹影小說及其中國經(jīng)驗[J];重慶社會科學;2010年02期
6 杜慶英;;論虹影小說中的女性主義——以《饑餓的女兒》、《英國情人》、《上海王》等作品為例[J];柳州師專學報;2010年03期
7 湯玉潔;;饑餓困頓中永不被摧毀的靈魂——透視虹影《饑餓的女兒》[J];新余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8 陳艷花;;虹影家庭敘事中的女性意識[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9 陶德宗;謝應光;;從三峽走向世界,向世界書寫三峽——評聶華苓和虹影三峽題材的小說創(chuàng)作[J];當代文壇;2011年05期
10 羅承麗;致命的飛翔——評虹影的《康乃馨俱樂部》[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S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倪立秋;新移民小說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麗娜;異域之虹[D];西南大學;2014年
2 肖玉;論虹影與杜拉斯小說的自傳式書寫[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3 田松林;獨特的自我[D];西南大學;2014年
4 劉秀娟;“上海舊事”的陰性書寫[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朱雪琴;虹影與三島由紀夫比較論[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6 駱西;虹影小說《K》中的身體敘事[D];四川大學;2007年
7 張馨凌;跨文化語境下的女性寫作[D];貴州師范大學;2006年
8 張蓉;論虹影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階段性特征[D];四川大學;2007年
9 趙焱;水與火之舞[D];貴州師范大學;2009年
10 胡轍;獨特的寫作姿態(tài)與立場[D];南昌大學;2007年
本文關(guān)鍵詞:虹影小說的敘事倫理,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86055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86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