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地理視角的新疆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5-12 03:57
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是各民族文化的―根‖與―魂‖,它續(xù)展了區(qū)域間各民族獨有的文化、宗教、傳統(tǒng)信仰與處世哲學等一系列共同記憶,這些共同記憶是孕育未來文明的源泉。各民族豐富多彩的非遺組成了我國非遺資源的整體,體現了我國各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構成了人類璀璨文明的整體性。然而許多產生于特定歷史時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代化、城市化、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排擠下失去了它們生存的―根據地‖,―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在這種情況下,各國政府都在努力采取措施來挽救與保護不同族群共同的生存根系、生命記憶與精神記憶。―文化強國,留住記憶,保護非遺,傳承經典‖,逐漸成為人們聚焦的熱點。本文從文化地理學的視角切入,選取截止2015年新疆自治區(qū)級的293項非遺項目,518位自治區(qū)級代表性傳承人,91家―保護傳承基地‖單位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ArcGIS、GeoDa等地學軟件,分析新疆非遺項目的整體與區(qū)域分布格局、―保護傳承基地‖單位的空間分布狀況以及代表性傳承人被認定時的整體年齡結構與不同類別的項目群體年齡結構特征。從文化地理視角為探索非遺保護做可能性嘗試。通過分析發(fā)現,1、新疆自治區(qū)級非遺項目整體表現為聚集分...
【文章頁數】: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70827
【文章頁數】: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3.1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型結構特征
18圖3.1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型結構特征Fig3.1Thetypestructurefeaturesof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inXinjiang
圖3.2新疆州市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空間分布
地圖數據來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測繪局編制新S(2007)267號.圖3.2新疆州市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空間分布Fig3.2Theprefecture/city-spatialdistributionof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in....
圖3.3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布的空間洛侖茲曲線
圖3.3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布的空間洛侖茲曲線Fig.3.3ThespatialLorenzcurveof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distributioninXinjiang3.3.3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布相關性分析moran’....
圖3.4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空間分布moran’sI指數散點Fig3.4Moran’sIscatterplotsofspatialdistributionof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inXinjiang
圖3.4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空間分布moran’sI指數散點’sIscatterplotsofspatialdistributionofintangibleculturalhe
本文編號:3970827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ekelunwen/renwendili/3970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