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盟后波蘭對歐盟政策的演變
發(fā)布時間:2017-10-26 01:27
本文關鍵詞:入盟后波蘭對歐盟政策的演變
【摘要】:2004年5月1日,波蘭正式成為歐洲聯盟的新成員國。入盟十二年來,波蘭逐漸適應歐盟成員國這一身份,對歐盟諸多事務持正面態(tài)度并積極參與其中,波蘭在歐盟內部的地位有較為明顯的提升。右翼政黨法律與公正黨上臺執(zhí)政后,開始推行具有民族主義特性的外交政策,這一時期的波歐關系發(fā)展齟齬不斷。2007年圖斯克就任波蘭總理后,以靈活務實的態(tài)度修復與歐盟的裂痕,帶領波蘭“再次回歸歐洲”。憑借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這一機會,科莫羅夫斯基政府積極作為,成長為法、德之外的又一架“馬車”。但在2015年10月,右翼政黨再次執(zhí)政,新政府上臺后采取一系列叫板歐盟的措施顯示出“疑歐主義”在波蘭政壇的再次復蘇,并引發(fā)歐盟國家的強烈擔憂。通過對入盟后波蘭歷屆政府對歐政策的剖析可以發(fā)現,右翼政黨對歐洲一體化態(tài)度持懷疑態(tài)度,而中左翼政黨則更傾向于引導波蘭融入歐盟。左右翼政黨更迭導致波蘭對歐政策缺乏連續(xù)性,以及波蘭缺乏對歐洲一體化進程的認同感,成為影響波蘭關系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過對入盟后波蘭歷屆政府對歐盟外交政策演變的系統(tǒng)梳理,以探析波蘭對歐盟的政策緣何在疏離與融合間反復搖擺的深層原因,并探討“波蘭現象”在歐盟內部是否會成為一種持久性的外交行為的可能性。
【關鍵詞】:波蘭 歐盟 波蘭現象 波歐關系
【學位授予單位】:外交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851.3;D814.1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7
- 引言7-14
- 一、選題目的和研究意義7-8
- 二、國內外研究狀況與文獻綜述8-12
- (一)國內研究狀況8-10
- (二)國外研究狀況10-12
- 三、論文結構12-13
- 四、研究方法13-14
- 第一章 波蘭的入盟之路14-28
- 第一節(jié) 波蘭劇變14-18
- 一、冷戰(zhàn)期間波蘭與歐共體關系回顧14-15
- 二、波蘭劇變的原因15-18
- (一)經濟危機帶來政治后果15-16
- (二)團結工會與波蘭大變局16-17
- (三)歐共體鼓勵波蘭轉軌17-18
- 第二節(jié)“重返歐洲”新政策的確立18-20
- 一、波蘭西歸的原因18-19
- 二、地區(qū)合作中爭當“次地區(qū)大國”19-20
- 第三節(jié) 漫漫入盟之路20-25
- 一、 新政府上臺確立談判基調20-23
- 二、入盟談判中的“波蘭現象”23-25
- 第四節(jié) 入盟初期的“融入歐洲”政策25-28
- 一、依托歐盟實現經濟發(fā)展25-26
- 二、積極推動歐盟東擴26-28
- 第二章 右翼政府上臺與歐盟內的“消極波蘭現象”28-33
- 第一節(jié) 卡欽斯基政府導致波政壇右傾28-29
- 第二節(jié) 在對歐政策上強調本國的獨立性29-31
- 第三節(jié)“消極波蘭現象”及其產生的原因31-33
- 第三章 圖斯克政府的“再次回歸歐洲”政策33-41
- 第一節(jié) 謀求加入歐元區(qū)33-34
- 第二節(jié) 修復與歐盟關系的裂痕34-36
- 第三節(jié) 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積極作為36-41
- 一、國內籌備階段36-38
- 二、確定輪值期間的工作議程38-39
- 三、輪值期間的積極作為39-41
- 第五章“卡欽斯基夢魘”考驗當前波歐關系41-47
- 第一節(jié) 憲法危機叫板歐盟民主41-42
- 第二節(jié) 抵制難民安置計劃42-43
- 第三節(jié) 影響波蘭對歐政策的兩個主要因素43-47
- 一、政黨更迭導致對外政策缺乏連續(xù)性43-45
- 二、對歐盟政策的矛盾性45-47
- 結論47-48
- 參考文獻48-59
- 致謝59-60
- 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6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云亮;波蘭入約一年甜少苦多[J];w攣胖蕓,
本文編號:1096403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ekelunwen/waijiao/1096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