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閻錫山當局為了在山西有限的地域內緩和兵源與糧食危機,與中共爭奪山西的統治權,在其轄區(qū)內的廣大農村實行了“兵農合一”,即所謂的“土改”。然而這一制度的實行并未達到對鄉(xiāng)村社會資源的有效控制和發(fā)揮重新整合鄉(xiāng)村社會秩序的功能,而且在與中共爭取農民的支持上,更是相形見絀。本文通過對閻錫山“兵農合一”理論構建的探討、規(guī)章制度的剖析和實踐效果的考察來揭示“兵農合一”思想的實質,復原“兵農合一”在村的實踐過程,展現近代山西在一特定時段(1943-1948)的閻政權與鄉(xiāng)村社會之間關系的特點,了解當時山西鄉(xiāng)村社會農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窺測閻政權延伸國家權力至鄉(xiāng)村社會失效的原因。 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探討了閻錫山“兵農合一”制度的理論構建與“兵農合一”思想的實質。“兵農合一”制度是從“公平制度”、“物勞主義”、“土地村公有”等思想發(fā)展演進而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孫中山“平均地權”政策和中國古代“井田制”的影響。“兵農合一”思想雖然包含了閻以往的民族主義意識,但其價值主導取向以反共為主。 第二章主要介紹了“兵農合一”產生的背景、實施辦法以及“兵農合一”在村的實踐過程和運作機制。首先深入分析了“兵農合一”實施的背景是由于經濟破產、軍事壓力和閻錫山的政治企圖。接著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兵農合一”的內容并對之做了簡要的分析,得出“兵農合一”實際上是一種戰(zhàn)時的農村經濟體制,它把當時的鄉(xiāng)村社會完全納入了戰(zhàn)爭機器。最后較為詳盡地介紹了“兵農合一”在村的實踐過程和運作機制。 第三章考察剖析了“兵農合一”對山西農村社會整合的效果。首先考察了“兵農合一”制度在山西執(zhí)行的情形,得出“兵農合一”僅在山西的晉西和晉中地區(qū)較徹底地實行過。其次,通過分析中共和閻錫山當局對晉中一些典型村的調查材料,并以之為透視點,全面反映并勾畫出了“兵農合一”制度下,閻錫山統治區(qū)的經濟社會面貌。最后,分析并揭示“兵農合一”制度下民眾動員的手段與鄉(xiāng)村社會權力結構的特點。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K265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目的和意義
2、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
3、研究內容與方法
第一章 閻錫山"兵農合一"理論
1.1 "兵農合一"制度的理論構建
1.1.1 "進山會議"提出公平制度
1.1.2 物勞主義
1.1.3 "土地村公有"思想
1.1.4 "井田制"與"平均地權"
1.2 "兵農合一"思想
第二章 "兵農合一"的主要內容及實施程序
2.1 "兵農合一"產生的背景
2.2 "兵農合一"的主要內容
2.2.1 "兵農合一"的具體內容
2.2.2 "兵農合一"內容的補充和修訂
2.2.3 "兵農合一"內容的變動和修改
2.3 "兵農合一"實施過程及其程序
第三章 "兵農合一"制度下的山西農村社會整合
3.1 "兵農合一"在山西執(zhí)行情形
3.2 兵農合一:社會經濟方面的沖擊
3.2.1 "兵農合一"制度下的土地關系
3.2.2 "兵農合一"制度下的負擔問題
3.2.3 "兵農合一"制度下的助耕關系
3.2.4 "兵農合一"制度下的雇傭關系
3.2.5 "兵農合一"制度下的抽兵情形
3.2.6 "兵農合一"制度下的社會救濟
3.3 "兵農基于"與群眾動員
3.4 "兵農合一"制度下的鄉(xiāng)村社會權力結構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個人簡況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謙受;閻錫山為“兵農合一”暴政辯解[J];文史月刊;2002年12期
2 國英;略談閻錫山在山西的統治[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3期
3 劉存善;徐永昌與閻錫山(十一)[J];文史月刊;2003年08期
4 田酉如;;新區(qū)土改的特例:在閻錫山“兵農合一”地區(qū)進行的土改[J];中共黨史資料;2009年03期
5 屈殿奎;有關閻錫山的歌謠思考[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6 楊建中;抗戰(zhàn)期間閻錫山為何能夠偏安晉西達7年之久[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7 岳建俊,師維孝;淺談閻錫山利用“社會主義”的術語[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8 王金海;;閻錫山的限共政策[J];晉陽學刊;1984年06期
9 景占魁;;閻錫山與同蒲鐵路[J];滄桑;1993年03期
10 任振河;張學良五訪閻錫山[J];近代史研究;1994年02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申國昌;守土經營與模范治理的雙重變奏[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2 郝正春;經驗、技術與權力:晉中新區(qū)之土改運作[D];山西大學;2011年
3 張啟耀;一個區(qū)域社會內的農民田賦負擔問題[D];南開大學;2009年
4 祖秋紅;“山西村治”:國家行政與鄉(xiāng)村自治的整合(1917-1928)[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5 馬偉;煤礦業(yè)與近代山西社會(1895—1936)[D];山西大學;2007年
6 長命;國民政府時期的蒙古自治[D];內蒙古大學;2007年
7 曾謙;近代山西城鎮(zhèn)地理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8 廖久明;一群被驚醒的人[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劉亞麗;閻錫山“綏西屯墾”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恩偉;試析閻錫山“兵農合一”制度[D];山西大學;2010年
2 張君;閻錫山統治區(qū)的山西期刊業(yè)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3 徐春慧;閻錫山與山西軍火工業(yè)[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昱;閻錫山用民思想初探[D];山西大學;2011年
5 張?zhí)K梅;民國時期閻錫山統治區(qū)的山西圖書出版研究[D];山西大學;2011年
6 王惠君;閻錫山的軍事策略及其治軍實踐[D];山西大學;2012年
7 竇雪;北洋政府時期閻錫山金融政策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2年
8 田君;三十年代山西工業(yè)化建設中的資金戰(zhàn)略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2年
9 李軍;閻錫山“新經濟政策”研究[D];山西大學;2012年
10 趙晉勝;閻錫山與美國關系研究(1945年8月—1949年4月)[D];山西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
1736838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ekelunwen/zgjxds/1736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