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期華僑雙重國籍問題政策的轉變(1949—1955)
發(fā)布時間:2020-06-17 03:31
【摘要】: 華僑是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主要推動力量之一。歷史上中國政府采取血統(tǒng)主義國籍賦予原則,而多數(shù)海外華僑居住的東南亞國家實行的是出生地原則,所以華僑擁有雙重國籍現(xiàn)象比較普遍。新中國政府在建國初(1949-1954)的政策是承認雙重國籍。但是二戰(zhàn)后東南亞國家紛紛獨立,民族主義興起,東南亞國家對境內人數(shù)眾多(50年代初達到1200萬)的華僑抱有不信任的態(tài)度。同時冷戰(zhàn)地緣政治對抗和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因素更是使得華僑雙重國籍問題成為一個復雜的政治問題。 為了妥善解決華僑的生存問題,更是為了與東南亞民族主義國家建立良好的外交關系,新中國政府在1954年前后對華僑和華僑雙重國籍問題進行了重大調整,宣告放棄雙重國籍,鼓勵華僑歸化當?shù)?效忠于當?shù)卣?955年中國與印尼的《關于雙重國籍問題的條約》從法律上解決中國與印尼之間存在的雙重國籍問題,是這一政策的根本體現(xiàn),掃除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建立良好關系的一個障礙。 在探尋華僑雙重國籍政策轉變的過程和原因的同時,可以清晰的看到一個深層次的因素,那就是同時期中國外交政策的轉變:由激進到務實,從革命外交到和平共處。
【學位授予單位】:外交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D634;K27
本文編號:2717009
【學位授予單位】:外交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D634;K27
【引證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羅啟演;建國初期毛澤東人權思想及其實踐研究[D];贛南師范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2717009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ekelunwen/zgjxds/2717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