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中低溫儲熱的糖醇相變材料儲熱性能綜合評價及性能提升研究
【學位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20
【中圖分類】:TB34;TK11
【部分圖文】:
人口快速增長和經濟高速發(fā)展必然驅動能源消費增加。如圖1-1a所示,近10年來,我國能源消費總量持續(xù)上升,從2008年的32.06億噸標準煤增加至2018年的46.4億噸標準煤,增加44.73個百分點[1]。此外,我國全社會電力消費量也逐年攀升(圖1-1b),從2008年的3.44萬億kW·h增加至2018年的6.84萬億kW·h。中國能源研究會發(fā)布的報告[2]顯示,預計2030年我國GDP將達到135萬億元人民幣,屆時能源消費總量將達到53億噸標準煤。此外,雖然我國單位GDP能耗在近10年來持續(xù)降低[1],但能耗強度依然高于世界平均能耗水平。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2014年我國單位GDP能耗大約是世界平均能耗強度水平的1.4倍。跟世界主要經濟體國家相比,分別是美國的1.3倍,日本的1.9倍,德國的2倍,英國的2.4倍。
作為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電能在工業(yè)生產和居民生活中有著重要作用。據中國電力企業(yè)聯合會發(fā)布的最新報告[4],2018年我國發(fā)電量約為6.99萬億kW·h,同比增長8.4%。從電力生產結構看,目前我國主要依賴以燃煤為主的火力發(fā)電。如圖1-3a所示,2018年我國火電占發(fā)電總量的70.5%,其中燃煤發(fā)電占比高達64.1%,燃油和燃氣發(fā)電占比僅約為3%。相比全球電力生產結構(圖1-3b),我國火電中的燃煤發(fā)電占比遠高于全球的煤電占比。2018年我國燃煤發(fā)電占比為64.1%,約為全球平均水平的1.7倍[5]。一次能源消費及電力生產中對化石燃料的過度依賴引起能源短缺及環(huán)境污染問題。BP公司早在2012年發(fā)布的報告[6]顯示,參考目前全球化石能源的開采速度,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氣可供開采的時間分別約為112年、54.2年、63.6年。國家自然資源部的通報[7]顯示,2017年全國石油累計探明地質儲量389.65億噸,剩余技術可采儲量僅為35.42億噸。全國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14.22萬億m3,剩余技術可采儲量僅為5.52萬億m3。據推算,我國煤炭資源、石油、天然氣的保證程度僅為114.5年、120.1年、49.3年[8]。國家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發(fā)布的公報[9]顯示,2018年全國338個城市中約217個城市環(huán)境空氣質量超標,占比高達64.2%(圖1-4a)。約20.7%的平均天數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嚴重污染的平均天數比例為0.7%(圖1-4b)。
一次能源消費及電力生產中對化石燃料的過度依賴引起能源短缺及環(huán)境污染問題。BP公司早在2012年發(fā)布的報告[6]顯示,參考目前全球化石能源的開采速度,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氣可供開采的時間分別約為112年、54.2年、63.6年。國家自然資源部的通報[7]顯示,2017年全國石油累計探明地質儲量389.65億噸,剩余技術可采儲量僅為35.42億噸。全國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14.22萬億m3,剩余技術可采儲量僅為5.52萬億m3。據推算,我國煤炭資源、石油、天然氣的保證程度僅為114.5年、120.1年、49.3年[8]。國家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發(fā)布的公報[9]顯示,2018年全國338個城市中約217個城市環(huán)境空氣質量超標,占比高達64.2%(圖1-4a)。約20.7%的平均天數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嚴重污染的平均天數比例為0.7%(圖1-4b)。作為化石燃料的主要排放物,CO2是影響地球輻射平衡最主要的長壽命溫室氣體。自1990年以來,溫室氣體的總輻射迫使氣候增溫效應增加了43%,其中約81%是由CO2引起[10]。早在工業(yè)化前(1750年前),全球大氣CO2平均濃度維持在278 ppm[11],由于工業(yè)生產及人類活動排放的影響,CO2濃度逐年上升。國家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11]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部[12]的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年平均CO2濃度達402.5±4.5 ppm,高于全球平均CO2濃度(400±4.3 ppm)。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輝;王金鵬;;淺議相變材料在建筑節(jié)能中的應用[J];四川建筑;2008年02期
2 李芃;周民;;相變材料十四酸改良凝固-熔化研究[J];建筑熱能通風空調;2015年03期
3 徐云龍;劉棟;;六水氯化鈣相變材料過冷性質的研究[J];材料工程;2006年S1期
4 袁萍;付蕾;田哲;土勛勛;張顯勇;賈仕奎;;硬脂酸定型相變材料的制備與儲能行為的研究[J];廣州化工;2015年23期
5 南光花;王建平;王艷;王赫;李偉;張興祥;;包含聚苯胺的相變材料納膠囊的制備及其性能[J];物理化學學報;2014年02期
6 崔巍;;相變蓄能材料在建筑節(jié)能中的應用[J];節(jié)能與環(huán)保;2007年05期
7 孫玉釵;劉磊;;相變材料在智能調溫紡織品中的應用[J];河北紡織;2009年02期
8 易建;張誼;崔宏志;;有機相變材料熱物理性能可靠性研究綜述[J];陜西建筑;2016年11期
9 黃菊花;甄亞琴;曹銘;姜貴文;;PW/EG/WMCNTs/CF復合相變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20年02期
10 胡旺盛;張少杰;張昌建;羅景輝;楊帆;孫鵬飛;;基于太陽能供熱的石墨烯/石蠟復合相變材料蓄放熱特性實驗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20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邵雪峰;面向中低溫儲熱的糖醇相變材料儲熱性能綜合評價及性能提升研究[D];浙江大學;2020年
2 張東;瀝青路面控溫用定形相變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9年
3 陳炎豐;聚合物相變材料的制備及其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9年
4 付彎彎;新型無機水合鹽定形復合相變材料的制備及性能[D];華南理工大學;2019年
5 葉榮達;水合無機鹽/膨脹石墨復合相變材料應用于建筑圍護結構的實驗與模擬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9年
6 吳偉雄;基于相變材料的電池熱管理性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9年
7 趙耀;相變材料及梯級系統傳熱儲熱特性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8年
8 鄧勇;膨脹蛭石基復合相變儲能材料的設計與性能[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9年
9 商博鋒;相變材料導熱強化及其在高溫測井儀熱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9年
10 楊曉嬌;相變熱管理太陽能光伏光熱系統綜合效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蔡一凡;復合水合鹽相變材料的研制及其儲放熱過程中熱物理現象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9年
2 林道光;相變材料蓄熱特性的模擬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3年
3 張國棟;微孔復合相變材料的研究與應用[D];蘭州理工大學;2014年
4 康斯儀;適用于中南地區(qū)的鋰離子電池相變材料熱管理系統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9年
5 喻寰;相變材料與液冷耦合的鋰電池熱管理系統研究[D];湖南大學;2019年
6 舒梨;赤蘚糖醇基復合相變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9年
7 徐麗美;深水相變材料夾層管道傳熱性能分析[D];中國石油大學(北京);2018年
8 楊瀟;基于相變材料的可調中波紅外光學器件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9年
9 陳之帆;蓄熱相變材料的制備及傳熱性能研究[D];蘇州科技大學;2019年
10 劉曉;復合相變材料的制備及性能實驗研究[D];蘇州科技大學;2019年
本文編號:2888301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oufeilunwen/gckjbs/2888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