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lin1與p53在新輔助化療前后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本文關鍵詞:Beclin1與p53在新輔助化療前后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出處:《安徽醫(yī)科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乳腺癌 自噬 新輔助化療 Beclin1 p53
【摘要】:目的檢測乳腺癌中Beclin1和p53在新輔助化療前后的變化情況,分析Beclin1和p53與患者一般臨床病理特征之間關聯(lián),探討乳腺癌自噬水平在新輔助化療前后的變化,研究自噬和化療療效之間可能存在的聯(lián)系。方法收集154例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的新輔助化療前后腫瘤石蠟標本及其對應臨床病理資料,并分為緩解組和耐藥組。通過免疫組化法檢測其中Beclin1、p53的胞漿表達和胞核表達。用SPSS21.0統(tǒng)計軟件分析Beclin1和p53與患者各項病理特征指標的關系;分析緩解組及耐藥組化療前后Beclin1、胞漿p53和胞核p53的表達差異;分析化療前Beclin1、胞漿p53和胞核p53的表達水平與化療療效關系;分析化療前后Beclin1與胞漿p53、胞核p53的相關性。結果1.患者各臨床病理特征和Beclin1、胞漿p53和胞核p53的表達水平無明顯相關。2.耐藥組中Beclin1陽性表達率由化療前的17.6%升高為化療后的33.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0);胞漿p53陽性表達率由化療前的19.1%下降為5.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0);胞核p53陽性表達率化療前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緩解組中Beclin1、胞漿p53與胞核p53在化療前后的表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3.通過對比化療前各指標在不同化療效果間表達情況,Beclin1在緩解組的陽性表達率為32.6%,在耐藥組的陽性表達率為17.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0);胞漿p53和胞核p53在緩解組與耐藥組間陽性表達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4.新輔助化療前表達在乳腺癌中的Beclin1與胞漿p53無明顯相關,與胞核p53負相關(r=-2.18,P0.050)。化療后表達在乳腺癌中的Beclin1與胞漿、胞核p53均無明顯相關。結論1.耐藥組Beclin1新輔助化療后表達水平相比新輔助化療前升高,化療可提高耐藥乳腺癌細胞的自噬水平。耐藥組胞漿p53新輔助化療后水平相比新輔助化療前降低,提示化療可降低耐藥乳腺癌胞漿中p53對自噬的抑制水平。2.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效果和化療前Beclin1表達水平有關且Beclin1陽性表達率低則化療效果相對較差,和胞漿、胞核p53表達水平均無明顯相關。提示Beclin1有作為預測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指標的可能性。3.新輔助化療前乳腺癌組織Beclin1的表達和胞核p53的表達負相關。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Beclin1 and p53 in breast cancer before and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clin1 , p53 and p53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Beclin1 in breast cancer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Beclin1 before chemotherapy .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Beclin1 ha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Beclin1 and Beclin1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Beclin1 .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737.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潔;呂青;;《中國晚期乳腺癌診治專家共識》2015版要點解讀[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6年09期
2 劉汀;李小曼;白寧;關奕;;細胞自噬在乳腺癌中研究進展[J];解剖科學進展;2016年03期
3 陳平;吳正升;吳強;閆紅;汪樹靜;;抑制自噬對乳腺癌阿霉素耐藥的逆轉作用[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6年05期
4 曾倩;崔芳芳;宇傳華;張干深;;中國癌癥發(fā)病、死亡現(xiàn)狀與趨勢分析[J];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16年02期
5 張景華;;p53和Ki-67表達在乳腺癌中的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6年05期
6 胡汪來;吳緬;;p53磷酸化修飾及其功能研究進展[J];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15年11期
7 李俊;劉曉渝;江歌麗;何笑冬;曹勇;周鑫;曾曉華;;自噬相關基因在乳腺癌ET方案新輔助化療療效預測中的作用[J];重慶醫(yī)學;2015年03期
8 李飛;;自噬基因Beclin1在膀胱癌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中作用與臨床意義[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4年16期
9 葉青;李文輝;趙璽龍;;自噬在乳腺癌發(fā)生、發(fā)展中的機制和研究進展[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4年06期
10 代景友;楊樹萌;張新晨;吳德全;楊維良;;抑制自噬對5-氟尿嘧啶治療肝癌療效的影響及機制研究[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3年08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葉文芳;基于IL、Atg、Beclin1、LC3-Ⅱ、PI3K-AKT-mTOR信號通路探討新風膠囊改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免疫球蛋白的機制[D];安徽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2 李迎娟;細胞自噬基因Beclin1在細針穿刺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與p53和Bcl-2的相關性[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2年
3 趙麗萍;上皮性卵巢腫瘤中EZH2和PTEN蛋白的表達及意義[D];中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425966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oufeilunwen/mpalunwen/1425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