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平神經(jīng)元電活動對脊髓損傷后少突膠質譜系細胞發(fā)育及髓鞘再生修復影響的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02 11:10
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形成髓鞘的少突膠質細胞會大量死亡,導致軸突發(fā)生脫髓鞘改變,引起軸突電活動傳導受阻,是最終導致機體損傷側肢體運動、感覺等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促進軸突脫髓鞘病變后,髓鞘的再生修復及機體結構與功能的恢復,是目前國內外研究的重點與難點。個體發(fā)育過程中,髓鞘的形成過程較為復雜,涵蓋了少突膠質前體細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的遷移、增殖、分化,少突膠質細胞(oligodendrocytes,OLs)的成熟以及完成軸突的髓鞘化等一系列復雜過程。完整的髓鞘結構是維持軸突正常電傳導的必要條件,此外,研究還發(fā)現(xiàn),作為軸突信號的一種,神經(jīng)元電活動對髓鞘發(fā)育形成的全過程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此外,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SCI后,增強神經(jīng)元電活動可以有效地促進OPCs增殖、分化以及OLs成熟,從而提高機體髓鞘再生能力。因此,研究神經(jīng)元電活動是如何影響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后髓鞘的再生修復過程,可為臨床治療脊髓損傷、多發(fā)性硬化等疾病提供臨床應用的理論依據(jù)。但是,目前我們對于神經(jīng)元電活動影響髓鞘再生修復的具體...
【文章來源】:重慶醫(yī)科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小鼠BMS評分
EC染色結果(bar=500μm)
重慶醫(y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9圖3GFAP免疫熒光染色(bar=500μm)Figure3GFAPimmunofluorescencestaining(bar=500μm)2.1.4電鏡在小鼠背側皮質脊髓束組織的透射電鏡圖中觀察到,假手術組的軸突及髓鞘保存完整;在2.5mm×5g組SCI后,dCST處的髓鞘明顯變薄,可見有少量軸突髓鞘保留(綠色三角指示),有明顯的髓鞘分層以及廣泛的軸突脫髓鞘改變(黃色箭頭指示)。見圖4。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多發(fā)性硬化髓鞘再生的研究進展[J]. 翁超,盧祖能. 卒中與神經(jīng)疾病. 2019(06)
[2]脊髓損傷的病理生理及非手術療法的研究進展[J]. 劉震,龍浩,張寰,仲冬,姚愛明. 嶺南現(xiàn)代臨床外科. 2018(03)
[3]化學生物學領域的發(fā)展現(xiàn)狀[J]. 王雨琦. 當代化工研究. 2017(09)
[4]脊髓損傷動物模型研究進展[J]. 劉國庫,艾宗勇,牛寶華,李天晴. 藥物生物技術. 2017(03)
[5]遺傳學技術在神經(jīng)科學中的使用策略[J]. 吳菲菲,謝祥軍,羅婷婷,王圣明,拜云虎,王嘉琪,武勝昔,楊瑞華,楊雁靈,王亞云. 神經(jīng)解剖學雜志. 2017(03)
[6]從髓鞘脫失到髓鞘再生:脊髓損傷的治療之路[J]. Florentia Papastefanaki,Rebecca Matsas,唐穎馨. 神經(jīng)損傷與功能重建. 2015(03)
[7]慢性脊髓損傷膠質瘢痕邊界定位的實驗研究[J]. 盧鳳飛,陳強,仲淑玉,張世忠,李曉光,陳運洪,李明,溫志波. 中華神經(jīng)醫(yī)學雜志. 2009 (05)
本文編號:2895208
【文章來源】:重慶醫(yī)科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小鼠BMS評分
EC染色結果(bar=500μm)
重慶醫(y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9圖3GFAP免疫熒光染色(bar=500μm)Figure3GFAPimmunofluorescencestaining(bar=500μm)2.1.4電鏡在小鼠背側皮質脊髓束組織的透射電鏡圖中觀察到,假手術組的軸突及髓鞘保存完整;在2.5mm×5g組SCI后,dCST處的髓鞘明顯變薄,可見有少量軸突髓鞘保留(綠色三角指示),有明顯的髓鞘分層以及廣泛的軸突脫髓鞘改變(黃色箭頭指示)。見圖4。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多發(fā)性硬化髓鞘再生的研究進展[J]. 翁超,盧祖能. 卒中與神經(jīng)疾病. 2019(06)
[2]脊髓損傷的病理生理及非手術療法的研究進展[J]. 劉震,龍浩,張寰,仲冬,姚愛明. 嶺南現(xiàn)代臨床外科. 2018(03)
[3]化學生物學領域的發(fā)展現(xiàn)狀[J]. 王雨琦. 當代化工研究. 2017(09)
[4]脊髓損傷動物模型研究進展[J]. 劉國庫,艾宗勇,牛寶華,李天晴. 藥物生物技術. 2017(03)
[5]遺傳學技術在神經(jīng)科學中的使用策略[J]. 吳菲菲,謝祥軍,羅婷婷,王圣明,拜云虎,王嘉琪,武勝昔,楊瑞華,楊雁靈,王亞云. 神經(jīng)解剖學雜志. 2017(03)
[6]從髓鞘脫失到髓鞘再生:脊髓損傷的治療之路[J]. Florentia Papastefanaki,Rebecca Matsas,唐穎馨. 神經(jīng)損傷與功能重建. 2015(03)
[7]慢性脊髓損傷膠質瘢痕邊界定位的實驗研究[J]. 盧鳳飛,陳強,仲淑玉,張世忠,李曉光,陳運洪,李明,溫志波. 中華神經(jīng)醫(yī)學雜志. 2009 (05)
本文編號:2895208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oufeilunwen/mpalunwen/289520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