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動畫片藝術特征嬗變
本文關鍵詞:中國當代動畫片藝術特征嬗變 出處:《北京電影學院》2017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本論文對建國后的中國內地動畫歷史進行了梳理,總結概括了近七十年動畫片的各個階段的藝術特征。采取對動畫文本進行精讀的方法,并結合作品的歷史背景,從題材選擇、美術風格、主題內涵、情節(jié)設置、鏡語模式等方面加以分析,詳細闡述中國當代動畫片的藝術特征嬗變及其文化成因。力圖勾勒出中國動畫片近七十年來藝術風格演變的圖景。作者通過拉片、匯集資料和采訪當時的創(chuàng)作者,研究這些優(yōu)秀民族瑰寶誕生始末及其深遠影響。本論文緒論部分介紹了研究對象、意義、現(xiàn)狀和方法。正文第一章論述了建國后“十七年”動畫藝術特征演變,在其演變中先后經歷了從童稚化、浪漫化向主流價值觀的滲入過渡;第二章研究了文革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動畫藝術特征嬗變。在此期間,動畫作品幾乎完全成為政治宣傳的工具,動畫作品數(shù)量減少,主流價值觀占據(jù)主要地位;第三章論述了1980年代動畫片的質樸與繁榮,其間動畫片藝術特征為童趣、精英意識與多元風格涌現(xiàn);第四章對1990年代動畫片的轉型進行了研究,轉型期間動畫片的藝術特征為淺思維、大眾文化意識與趨同化風格;論文的第五章對21世紀的動畫美學特征進行了總結,類型觀念的自覺與風格雜糅構成了這一時期的藝術特征。本論文在研究中國當代動畫藝術的過程中,從中國歷史及其經濟、文化背景中考察中國當代藝術特征的嬗變,把創(chuàng)作時代、社會語境、文化潮流、經濟狀況等作為藝術特征嬗變的參照系。從中國動畫片藝術近七十年的藝術特征的發(fā)展以及變化,來試圖推斷出中國動畫片發(fā)展有其規(guī)律性和必然性。特別是經濟、科技快速發(fā)展的21世紀,文化多元導致中國動畫片變得開放而兼容并蓄,優(yōu)秀作品嶄露頭角。動畫片中傳統(tǒng)的理性色彩,人文觀念和啟蒙模式正在逐漸演變?yōu)橐环N類型化、更具有時代氣息的消費主義模式。本論文在研究中國動畫片藝術特征嬗變的過程中,也對動畫創(chuàng)作進行了梳理,動畫藝術的理論研究和藝術創(chuàng)作互為促進、互為繁榮。動畫藝術的審美過程是創(chuàng)作者和欣賞者共同作用完成的,動畫片的功能美學、多姿多彩的畫面、無邊無際的想象力帶來的美感,豐富而飽滿。本論文的研究在文化融合、產業(yè)繁榮和國際資本合作的新形勢下,對動畫作品如何增加文化話語權和影響力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和方向性導引作用。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animation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ummarizes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tage of animation in the past 70 years, and adopts the method of intensive reading of animation texts. Combined with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works, from the theme selection, art style, theme connotation, plot setting, mirror language model and so on. This paper expounds in detail the evolution of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auses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cartoons, and tries to outline the picture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artistic style of Chinese cartoons in the past 70 years. Collect the data and interview the creators at that time to study the birth of these outstanding national treasures and their far-reaching impact.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significance. The fir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of animation art features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has experienced a transition from childishness, romance to mainstream values. The second chapter studies the evolution of animation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pecial historical period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During this period, animation works almost became the tool of political propaganda, the number of animation works decreased, and the mainstream values occupied the main position.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simplicity and prosperity of animation in 1980s, in which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animation are childlike, elite consciousness and multi-style emerged. In chapter 4th, the author studies the transition of animation in 1990s.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tion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are shallow thinking, popular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assimilation style. The 5th chapter summarizes 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animation in 21th century, the consciousness of type concept and the blending of style constitute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eriod. This paper is in the process of studying the contemporary animation art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history and its economic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volu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including the creation times, the social context and the cultural trends. Economic situation is the reference frame of the evolution of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artoon art in the past 70 years. In 21th centur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al diversity led to the Chinese animation become open and inclusive. The traditional rational color, humanistic concept and enlightenment mode in the cartoon are gradually evolving into a type. In the process of study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imation, this thesis also combs the animation creatio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the artistic creation of animation art promote each other. The aesthetic process of animation art is accomplish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creators and appreciators. The functional aesthetics of cartoons, colorful pictures, endless imagination brings the aesthetic feeling. Rich and full. This paper studies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industrial prosperity and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operation. Animation works how to increase cultural discourse and influence has a certain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directional guidance.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電影學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J95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尹慧青;;有感于中國動畫電影的藝術審美趨向[J];藝術教育;2007年09期
2 駱勇;高羽;;從傳統(tǒng)文化談動畫電影創(chuàng)作[J];電影文學;2007年16期
3 彭驕雪;王進;;電子游戲與美國當代動畫電影的崛起[J];電影藝術;2007年01期
4 單娟;;動畫電影中的創(chuàng)新——“篡改”手法的使用[J];現(xiàn)代視聽;2007年04期
5 袁瀟;盧鋒;;動畫電影:成人永恒的瑰麗夢想[J];電影文學;2008年03期
6 張詠梅;;中國動畫電影情在何處[J];銅陵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7 梁漢森;孫宏達;;國產3D動畫電影:摸著石頭過河[J];當代電影;2009年12期
8 葛玉清;;時間之維:動畫電影故事的敘述特性[J];電影評介;2009年19期
9 符冰;;從麥兜電影的爭議看中國動畫電影的突圍[J];電影評介;2009年21期
10 黃迎春;;淺議動畫電影仿真[J];電影評介;2009年2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王麗莎;;巧安排、興波瀾——動畫電影中的懸念設計與運用[A];中國創(chuàng)意設計年鑒論文集2012[C];2013年
2 劉躍軍;;立體動畫電影發(fā)展空間研究[A];2009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影視技術文集[C];2010年
3 周來;;動畫電影《魁拔之十萬火急》的中國元素[A];中國創(chuàng)意設計年鑒論文集2012[C];2013年
4 江娟;;從傳統(tǒng)“美猴王”到Q版“孫小猴”——從文化產品的商業(yè)屬性看國產動畫電影中“美猴王”傳統(tǒng)形象的變遷[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9)——1949-2009:共和國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國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何巍;關于動畫電影的兩個思考[N];中國文化報;2008年
2 記者 劉悠揚;大力支持“深圳制造”動畫電影[N];深圳商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邢宇皓;國產動畫電影應向海外大片學什么[N];光明日報;2009年
4 邢宇皓;國產動畫電影應向海外大片學什么[N];今日信息報;2009年
5 牛興偵;動畫電影:投資有“數(shù)”,點金有“術”[N];中國文化報;2010年
6 記者 郭人旗;首屆動畫電影投資論壇舉辦[N];中國文化報;2010年
7 邵楊;中國動畫電影:如何爭取延伸受眾群[N];中國藝術報;2011年
8 本報記者 孟剛;國產動畫電影該如何分享“奶酪”?[N];中國消費者報;2011年
9 牛興偵;中國動畫電影市場突現(xiàn)井噴[N];中國文化報;2011年
10 本報記者 于帆;動畫電影以營銷搶占先機[N];中國文化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吳斯佳;文學經典傳承視野下的動畫電影改編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2 張麗;中國當代動畫片藝術特征嬗變[D];北京電影學院;2017年
3 周晨;文化生態(tài)的衍變與中國動畫電影發(fā)展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4 吳限;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動畫電影發(fā)展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5年
5 孫振濤;3D動畫電影研究:本體理論與文化[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肖路;國產動畫電影的傳統(tǒng)美學風格及其文化探源[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王靈麗;中美動畫電影敘事比較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亞玲;日本動畫電影的傳播分析及對我國的啟示[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2 王毅萍;論音樂合成技法在當代動畫電影中的運用[D];中國地質大學;2011年
3 馬曉騰;基于流行音樂元素的動畫電影娛樂性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2年
4 逯一勝;中國動畫電影創(chuàng)意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5 馬祥;新世紀以來國產動畫電影的發(fā)展與對策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2年
6 張婧;跨文化視角:美國動畫電影在中國的傳播[D];重慶工商大學;2012年
7 余惠婷;臺灣動畫電影題材創(chuàng)新策略探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8 李少林;中國動畫電影民族風格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2年
9 榮韜;九十年代以來國產動畫電影的文化觀念演變[D];安徽工程大學;2012年
10 趙青;論動畫電影的生態(tài)敘事策略[D];浙江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367718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oufeilunwen/rwkxbs/1367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