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初期山水畫的時空表現(xiàn)
發(fā)布時間:2020-11-09 11:03
新中國在廣范時空范圍內建構了新的國家形象,山水畫通過題材、景象、空間圖式、觀念等革新,增強了自身的寫實性、敘事性、象征性功能,對新中國的歷史時間段和空間特征進行了直接或間接表現(xiàn)。成功地參與到國家形象的建構中來,鑄就了—個時代的鮮明藝術特征。本文運用20世紀50、60年代中國畫改革的相關史料,從山水畫時空表現(xiàn)的視角,分析不同類型畫家、不同區(qū)域藝術實踐的現(xiàn)象。這其中既包括:傳統(tǒng)型畫家跨時空的“截搭”實踐;新銳畫家脫離傳統(tǒng)經驗,表現(xiàn)現(xiàn)實時空的實踐;主流畫家銜接政治文化與傳統(tǒng)經驗,表現(xiàn)時空的實踐;也包括:長安畫派“外來者”文化的認同感,江蘇畫院“家園”文化的歸屬感,以及嶺南畫派持續(xù)開放感等地方經驗的實踐。通過這些不同類型現(xiàn)象研究,總結山水畫中表現(xiàn)的社會主義的現(xiàn)實新景象,意識形態(tài)文化的抽象時空象征,以及新時空關系中日常生活體驗,這幾個層面構成的復合時空意義,凸出新中國山水畫與政治文化相聯(lián)系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新時期人際互動時空關系的價值。
【學位單位】:中央美術學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5
【中圖分類】:J212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學術成果統(tǒng)計-作品、論文及專著發(fā)表及展覽及獲獎
緒論
一、新中國山水畫中的復合時空結構
1.1 描繪“社會主義”的現(xiàn)實化時空
1.2 抽象時空中的意識形態(tài)表現(xiàn)
1.3 時空中的角色與人際互動
二、新中國山水畫改革中的時空呈現(xiàn)
2.1 傳統(tǒng)型畫家的時空錯置
2.2 新銳畫家的速效填充
2.3 政治文化實踐與歷史記憶的結合
三、新山水畫中時空的象征性
3.1 “象征性”的圖景
3.2 畫面中的階層新關系
3.3 社會主義的“新觀眾”
四、新山水畫中的“地方感”
4.1 “外來者”的長安畫派
4.2 自我“家園”的江蘇畫院
五、新山水畫中非地域性的“嶺南”時空
5.1 黎雄才、關山月的新山水畫
5.2 “嶺南畫派”:一個持續(xù)開放的概念
六、新時空中的缺席者
6.1 新時空的抵御
6.2 傳統(tǒng)時空的遷移與延續(xù)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76329
【學位單位】:中央美術學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5
【中圖分類】:J212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學術成果統(tǒng)計-作品、論文及專著發(fā)表及展覽及獲獎
緒論
一、新中國山水畫中的復合時空結構
1.1 描繪“社會主義”的現(xiàn)實化時空
1.2 抽象時空中的意識形態(tài)表現(xiàn)
1.3 時空中的角色與人際互動
二、新中國山水畫改革中的時空呈現(xiàn)
2.1 傳統(tǒng)型畫家的時空錯置
2.2 新銳畫家的速效填充
2.3 政治文化實踐與歷史記憶的結合
三、新山水畫中時空的象征性
3.1 “象征性”的圖景
3.2 畫面中的階層新關系
3.3 社會主義的“新觀眾”
四、新山水畫中的“地方感”
4.1 “外來者”的長安畫派
4.2 自我“家園”的江蘇畫院
五、新山水畫中非地域性的“嶺南”時空
5.1 黎雄才、關山月的新山水畫
5.2 “嶺南畫派”:一個持續(xù)開放的概念
六、新時空中的缺席者
6.1 新時空的抵御
6.2 傳統(tǒng)時空的遷移與延續(xù)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長虹;;明末清初江南藝術市場與藝術交易人[J];故宮博物院院刊;2006年02期
2 楊小彥;;寫生進入筆墨——以黎雄才《武漢防汛圖卷》為例[J];文藝研究;2011年06期
3 楊浩峰;淺談中國山水畫構圖[J];中國科技信息;2005年14期
4 陳俊宇;;新中國的“抗洪史詩”——記黎雄才先生的《武漢防汛圖卷》[J];中國美術館;2005年01期
本文編號:2876329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oufeilunwen/rwkxbs/2876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