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以來重公德輕私德的偏向與流弊
發(fā)布時間:2024-06-29 05:40
按照近代西方學者的定義,個人道德為只與自身有關而不涉及他人的行為或品質,但其實中國古代德行大部分不是純粹個人的私德,多數(shù)是聯(lián)系著對他人的態(tài)度。關于公德,中國古代社會不是沒有,而是沒有近代性的社會公共生活所要求的公德和禮規(guī)。梁啟超雖受日本近代重視公德的影響,但與日本的公德建設主要指向公共道德不同,他呼吁的公德集中在公民道德即政治性公德上。雖然公民道德和公共道德可以合稱為公德,但事實上,一個穩(wěn)定成熟的近代國家與社會,內(nèi)部秩序更需要的為公共道德。中國近代以來的特殊進程,使得政治公民道德大受重視,而相對來說,公共道德的概念及其推廣則遭受忽視。近代以來最大的問題是政治公德取代個人道德、壓抑個人道德、取消個人道德,并相應地忽視社會公德,使得政治公德、社會公德和個人道德之間失去應有的平衡。因此,恢復個人道德的獨立性和重要性,并大力倡導社會公德,是反思當代中國道德生活的關鍵。
【文章頁數(shù)】:20 頁
【文章目錄】:
一、“公德—私德”框架的反思
二、梁啟超的公德私德說
三、劉師培的倫理思想
四、馬君武論公德
五、章太炎論革命的道德
六、徐特立論公德
七、建國以后對公德的基本認識
本文編號:3997249
【文章頁數(shù)】:20 頁
【文章目錄】:
一、“公德—私德”框架的反思
二、梁啟超的公德私德說
三、劉師培的倫理思想
四、馬君武論公德
五、章太炎論革命的道德
六、徐特立論公德
七、建國以后對公德的基本認識
本文編號:3997249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izhenglunwen/3997249.html
上一篇:當代中國青年人生價值觀的演變與特點
下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