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腫瘤壞死因子-α治療炎癥性腸病致結核風險及篩查
發(fā)布時間:2018-05-29 16:56
本文選題:抗腫瘤壞死因子-α + 生物制劑 ; 參考:《南方醫(yī)科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炎癥性腸病(IBD)是一種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的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癥性疾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眾多研究表明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作為一種重要的免疫介質和促炎因子,在IBD的炎癥級聯(lián)反應中發(fā)揮核心作用,抗TNF-α生物制劑則成為現(xiàn)今為止治療該病最有效的藥物。然而有多項證據(jù)顯示TNF-α在結核分枝桿菌(M tuberculosis)感染防御機制中也發(fā)揮重要作用,其參與形成結核性肉芽腫、促進巨噬細胞凋亡等以局限、殺滅及抑制該菌的播散和發(fā)展,從而致使絕大多數(shù)M tuberculosis感染者并不表現(xiàn)為活動性結核病(TB),而是以一種潛伏性結核感染(LTBI)的形式存在,既無臨床表現(xiàn)也無影像學改變,主要依靠結核菌素試驗(TST)陽性或Y干擾素釋放試驗(IGRAs)陽性診斷。但LTBI可在機體免疫防御機制降低后再活化為活動性TB。因此,抗TNF-α生物制劑在有效改善IBD患者病情的同時,同樣具有削弱機體抗M tuberculosis感染的作用,易增加活動性TB發(fā)生的風險。隨著IBD的發(fā)病率在全球范圍內(nèi)呈上升趨勢,且抗TNF-α生物制劑治療該病的有效性得到越來越多認可,該類藥物的使用也與日俱增。因而,為臨床提供有價值的抗TNF-α治療IBD致TB的風險評估意義重大。目前在世界范圍內(nèi),已上市的用于IBD治療的抗TNF-α生物制劑主要有四種,即人鼠嵌合性TNF-αIgG1單抗英夫利西(IFX);全人源化TNF-α IgG單抗阿達木(ADA);聚乙二醇化人TNF-α抗體Fab片段賽妥珠(CZP)及全人源化TNF-α單抗戈利木(GLM)。至今為止,國內(nèi)從循證醫(yī)學角度出發(fā)的,關于上述4種抗TNF-α生物制劑治療IBD致活動性TB發(fā)生風險的評估鮮見報道。此外,因為M tuberculosis 感染后90%以上表現(xiàn)為LTBI,其中5%~10%的LTBI可在未來發(fā)展為活動性TB,當機體保護性免疫功能降低時這一比率將更高,例如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最新LTBI管理指南及美國疾控中心均將接受抗TNF-α治療的LTBI人群歸納為這類高風險者。而中國作為22個TB高負擔國家之一,其LTBI人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約為5.5億。IFX作為目前國內(nèi)治療IBD的主要抗TNF-α生物制劑,有關其在我國臨床使用前LTBI篩查情況的調g醇負蹺瞻。综,
本文編號:1951680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yixuelunwen/xiaohjib/19516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