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科技背景下生命支配權之理論審視與制度構建——兼論“民法典·人格權”編之生命權立法的完善
發(fā)布時間:2021-03-10 19:55
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正在挑戰(zhàn)人們長期以來所形成的"生""死"標準,令人重新審視生命的價值,思考生命支配權能。法學界對于生命權是否具有支配權能一直存在較大分歧,否認說基于人格尊嚴維護、防衛(wèi)立法宗旨、公益屬性分析等否認自然人擁有生命支配權?隙ㄕf則基于自然權利、自主權、財產(chǎn)權、人格權等理論堅持自然人擁有生命支配權能。在現(xiàn)代科技背景下,固守舊制否認生命權之支配權能,漠視個體的正當權利訴求,不僅無法解釋各種生命支配現(xiàn)象,而且導致相關法律與實踐割裂、法律自身矛盾。反之,承認生命權具有支配權能,將展現(xiàn)法律對"人"祛魅的務實態(tài)度,使生命權更加符合支配權構造,體現(xiàn)了尊重個體權利的理念,并可以合理解決現(xiàn)代科技帶來的"生""死"難題。"民法典·人格權"編中應承認自然人對自己的生命享有依法支配權能。
【文章來源】: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41(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2 頁
【文章目錄】:
一、現(xiàn)代科技對傳統(tǒng)生命權制度的挑戰(zhàn)
(一) 現(xiàn)代科技帶來的“生”“死”判斷之惑
(二) 現(xiàn)代科技帶來的“生”“死”價值之惑
(三) 現(xiàn)代科技帶來的“生”“死”支配之惑
二、否認生命支配權能之理據(jù)分析與實踐考察
(一) 否認生命支配權能的理據(jù)分析
1. 承認生命可支配有害人格尊嚴
2. 生命權立法宗旨排斥其支配屬性
3. 生命的公益屬性反對其為個體支配
(二) 否定生命支配權能之實務觀察
三、肯定生命支配權能之學說梳理與理論證成
(一) 肯定生命支配權能的學說梳理與審視
1. 基于自然權利的生命支配權說
2. 基于自主權的生命支配權說
3. 基于財產(chǎn)觀的生命支配權說
4. 基于人格權的生命支配權能說
(二) 肯定生命支配權能的理據(jù)分析
1. 承認生命支配權能是對人的“神性”否定
2. 確認生命支配權能更符合生命權作為人格權之構造
3. 認可生命支配權能體現(xiàn)對個體權利之尊重
四、我國“民法典·人格權編”之生命支配權能制度的構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倫理視野下的自殺權[J]. 羅艷. 北京社會科學. 2014(08)
[2]民法視野下的人體法益構造——以人體物性的科技利用為背景[J]. 汪志剛. 法學研究. 2014(02)
[3]人格權“支配”屬性辨析[J]. 溫世揚. 法學. 2013(05)
[4]論安樂死立法的憲法界限[J]. 韓大元. 清華法學. 2011(05)
[5]對話ICU:生死兩茫!夹g時代的生命終結與死亡意義[J]. 席修明,王一方. 讀書. 2011(03)
[6]從禁令到權利:為醫(yī)助自殺的合法性辯護[J]. 呂建高. 法治論叢(上海政法學院學報). 2008(06)
[7]自然人具體人格權的法律探討[J]. 尹田.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4(03)
[8]德國人格權法律保護問題及其最新發(fā)展[J]. 福爾克爾·博伊廷,歐陽芬. 中德法學論壇. 2002(00)
[9]民法上的人[J]. 漢斯·哈騰鮑爾,孫憲忠. 環(huán)球法律評論. 2001(04)
[10]我們有死的權利嗎——對安樂死爭論的法理學思考[J]. 張玉堂. 法學. 2001(10)
本文編號:3075194
【文章來源】: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41(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2 頁
【文章目錄】:
一、現(xiàn)代科技對傳統(tǒng)生命權制度的挑戰(zhàn)
(一) 現(xiàn)代科技帶來的“生”“死”判斷之惑
(二) 現(xiàn)代科技帶來的“生”“死”價值之惑
(三) 現(xiàn)代科技帶來的“生”“死”支配之惑
二、否認生命支配權能之理據(jù)分析與實踐考察
(一) 否認生命支配權能的理據(jù)分析
1. 承認生命可支配有害人格尊嚴
2. 生命權立法宗旨排斥其支配屬性
3. 生命的公益屬性反對其為個體支配
(二) 否定生命支配權能之實務觀察
三、肯定生命支配權能之學說梳理與理論證成
(一) 肯定生命支配權能的學說梳理與審視
1. 基于自然權利的生命支配權說
2. 基于自主權的生命支配權說
3. 基于財產(chǎn)觀的生命支配權說
4. 基于人格權的生命支配權能說
(二) 肯定生命支配權能的理據(jù)分析
1. 承認生命支配權能是對人的“神性”否定
2. 確認生命支配權能更符合生命權作為人格權之構造
3. 認可生命支配權能體現(xiàn)對個體權利之尊重
四、我國“民法典·人格權編”之生命支配權能制度的構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倫理視野下的自殺權[J]. 羅艷. 北京社會科學. 2014(08)
[2]民法視野下的人體法益構造——以人體物性的科技利用為背景[J]. 汪志剛. 法學研究. 2014(02)
[3]人格權“支配”屬性辨析[J]. 溫世揚. 法學. 2013(05)
[4]論安樂死立法的憲法界限[J]. 韓大元. 清華法學. 2011(05)
[5]對話ICU:生死兩茫!夹g時代的生命終結與死亡意義[J]. 席修明,王一方. 讀書. 2011(03)
[6]從禁令到權利:為醫(yī)助自殺的合法性辯護[J]. 呂建高. 法治論叢(上海政法學院學報). 2008(06)
[7]自然人具體人格權的法律探討[J]. 尹田.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4(03)
[8]德國人格權法律保護問題及其最新發(fā)展[J]. 福爾克爾·博伊廷,歐陽芬. 中德法學論壇. 2002(00)
[9]民法上的人[J]. 漢斯·哈騰鮑爾,孫憲忠. 環(huán)球法律評論. 2001(04)
[10]我們有死的權利嗎——對安樂死爭論的法理學思考[J]. 張玉堂. 法學. 2001(10)
本文編號:3075194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falvlunwen/lfsflw/307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