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機關收集證據(jù)在刑事訴訟中運用的疑難問題解析
本文選題:行政證據(jù) + 證據(jù)基本要素; 參考:《中國刑事法雜志》2013年09期
【摘要】:新刑訴法規(guī)定行政機關收集的證據(jù)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使用,但必須首先審查行政證據(jù)是否欠缺證據(jù)基本要素,并要依刑事訴訟法相關規(guī)定審查其取證的合法性,行政證據(jù)才能具備證據(jù)能力。在因客觀情況而無法再次取證的情況下,若行政機關所取的言詞證據(jù)經(jīng)審查能夠保證客觀性,可以直接作為證據(jù)使用,即便不能作為證明案件實體事實的證據(jù),也可以作為反駁證據(jù)使用。行政機關在執(zhí)法中采取的抽樣取證是一種特殊的取證方式和證明方法,所得的證據(jù)在滿足抽樣規(guī)則的前提下可以作為刑事證據(jù)使用。依行政法規(guī)中的推定規(guī)則所得的推定事實在刑事訴訟中不應作為證據(jù)使用,但不影響基礎事實作為證據(jù)使用。
[Abstract]:The new Criminal procedure Law stipulates that the evidence collected by administrative organs may be used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but it is necessary to first examine whether administrative evidence lacks the basic elements of evidence, and examine the legality of evidence colle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nly administrative evidence can possess the evidentiary ability. In cases where evidence cannot be obtained again because of objective circumstances, if the verbal evidence taken by an administrative organ is examined to ensure objectivity, it can be used directly as evidence, even if it cannot be used as evidence to prove the facts of the case, It can also be used as rebuttal evidence. Sampling evidence taken by administrative organs in law enforcement is a special way of obtaining evidence and proof, and the obtained evidence can be used as criminal evidence under the premise of satisfying the sampling rules. Presumptive fact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rules of presumption in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should not be used as evidence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but do not affect the use of basic facts as evidence.
【作者單位】: 太原科技大學法學院;山東省鄒城市人民檢察院;
【分類號】:D92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徐燕平;;行政執(zhí)法證據(jù)在刑事訴訟中的轉(zhuǎn)換與運用[J];法學;2010年04期
2 龍宗智;;“大證據(jù)學”的建構及其學理[J];法學研究;2006年05期
3 龍宗智;;推定的界限及適用[J];法學研究;2008年01期
4 褚福民;;刑事訴訟中的推定論要——以英國、加拿大、中國香港地區(qū)為例的分析[J];刑事法評論;2008年01期
5 孫康;;行政證據(jù)與刑事證據(jù)的銜接與轉(zhuǎn)化[J];學習論壇;2012年03期
6 龍宗智;;兩個證據(jù)規(guī)定的規(guī)范與執(zhí)行若干問題研究[J];中國法學;2010年06期
7 汪建成;;刑事證據(jù)制度的重大變革及其展開[J];中國法學;2011年06期
8 萬毅;;證據(jù)“轉(zhuǎn)化”規(guī)則批判[J];政治與法律;2011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小玲;李家宏;;論刑事訴訟中訴判同一原則[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2 施鵬鵬;;論無罪推定的本質(zhì)[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3 鄭好;;比較法視野下的監(jiān)聽立法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4 林喜芬;;論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的宏觀位階——兼評中國證據(jù)規(guī)則的憲法化取向[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5 倪春樂;張娟;;附條件逮捕的實踐難題與制度完善[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6 陳海平;;偵查階段律師幫助:制度價值、國際標準與域外經(jīng)驗[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7 馬春曉;;刑事訴訟效率不應過度追求[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8 吳專生;邵建育;;刑事拘留監(jiān)督制度的完善[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9 曲濤;;大陸法系律師權利保障制度初探——以法國和德國為例[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10 蔣秀蘭;;憲政視野下的刑事訴訟[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孔璋;;一體與獨立之爭論及檢察一體制論證[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單民;上官春光;;和諧語境下的職務犯罪偵查公開問題[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李廣輝;陳大鵬;;盤查權啟動標準之探析[A];21世紀出入境(移民)管理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劉慧;李斌;;公訴工作中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的適用[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證據(jù)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5 任海新;蔡藝生;;新刑事訴訟法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析評——排除的是事實、證據(jù)抑或非法行為[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證據(jù)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6 潘基俊;羅兆丹;;檢察機關排除非法證據(jù)面臨的挑戰(zhàn)及應對[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證據(jù)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7 趙永紅;;檢察機關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要求[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強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執(zhí)行[C];2012年
8 吳燦輝;李曉玫;;略論刑事司法鑒定啟動權制度的完善——以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的修改為切入點[A];第八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刑事訴訟規(guī)則的修改[C];2012年
9 李忠勇;;對于完善刑事瑕疵證據(jù)補救制度的思考——以某中級法院普通刑事案件判決為樣本[A];建設公平正義社會與刑事法律適用問題研究-全國法院第24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冊)[C];2012年
10 王長軍;唐楠棟;;瑕疵證據(jù)審查運用規(guī)則實證研究[A];建設公平正義社會與刑事法律適用問題研究-全國法院第24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冊)[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向東;基準刑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王文生;國家非公開行使權力的法治[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3 郭響宏;俄國1864年司法改革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尹曉紅;我國憲法中被追訴人獲得辯護權之保障[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5 周強;我國保護被追訴人人身自由憲法條款之實施[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6 張衛(wèi)彬;國際法院解決領土爭端中的證據(jù)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7 李健;論法官的主體性[D];復旦大學;2011年
8 陳海平;死刑案件審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9 孫寶民;死刑檢察監(jiān)督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10 聶施恒;美國檢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波;刑事人身檢查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2 陳小虎;行動中的預防性法律:美國刑事訴訟中的審前服務制度[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周緒峰;偵查人員程序性違法的舉證責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唐閏杰;實用刑事推定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宋超;自訴轉(zhuǎn)公訴的法律規(guī)制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阮露玫;論審查起訴階段犯罪嫌疑人知情權[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李軍;偵查權下沉之檢察監(jiān)督制約模式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朱英;我國刑事強制措施異化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劉超;偵查辨認制度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10 李雄貴;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品格證據(jù)之適用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雪純,葛琳;證偽方法、經(jīng)驗法則和心理因素——以影片《十二怒漢》為分析文本詮釋“排除合理懷疑”在陪審團制度下的運作要素[J];當代法學;2005年05期
2 聶昭偉;;論犯罪構成與證明責任分配的互動關系[J];當代法學;2006年04期
3 羅鵬飛;;刑事推定規(guī)則探析[J];法律適用;2006年11期
4 廖耘平;;我國紀檢監(jiān)察機關獲取之人證的證據(jù)能力問題[J];法學;2008年01期
5 張彩榮;母光棟;;淺析行政執(zhí)法與刑事司法銜接中的證據(jù)轉(zhuǎn)換[J];中國檢察官;2006年12期
6 江怡;經(jīng)驗、邏輯與整體論——一種實在論和反實在論的語境[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7 何家弘;論司法證明的目的和標準——兼論司法證明的基本概念和范疇[J];法學研究;2001年06期
8 龍宗智;欺騙與刑事司法行為的道德界限[J];法學研究;2002年04期
9 李恩慈;刑法中的推定責任制度[J];法學研究;2004年04期
10 勞東燕;;認真對待刑事推定[J];法學研究;2007年0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本報記者 王斗斗 趙陽 周斌;[N];法制日報;2010年
2 楊惠新 李長坤;[N];人民法院報;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應征被征婚女騙錢,我該怎么辦?[J];法制與經(jīng)濟;2005年16期
2 俞軍杰;張少林;;淺論賄賂案件證據(jù)的特點及其收集[J];犯罪研究;2007年02期
3 許昆;王崢;;公安機關偵辦命案收集證據(jù)工作存在問題的檢討[J];公安研究;2009年01期
4 黃少石;;我國刑事搜查運行狀況的實證分析[J];東方法學;2010年03期
5 楊蘋;;公訴案件證據(jù)的審查與認定[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0年04期
6 田曉康;;論瀆職犯罪案件證據(jù)收集要求[J];法制與社會;2011年25期
7 王金林;淺談如何正確地收集證據(jù)[J];黨風通訊;1996年04期
8 謝洪春;收集證據(jù)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國監(jiān)察;1996年04期
9 ;咨詢臺[J];先鋒隊;2006年12期
10 張劍平;;減少證據(jù)運用錯誤之我見[J];人民檢察;2007年1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保生;王進喜;吳洪淇;;中國證據(jù)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顧永忠;;關于刑事證據(jù)制度立法的初步設想[A];中國律師2000年大會論文精選(上卷)[C];2000年
3 楊海;;醫(yī)用耗材的循證管理[A];2008年中華臨床醫(yī)學工程及數(shù)字醫(yī)學大會暨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工程學分會第九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戴富強;;淺議毒品案件中的證據(jù)問題[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楊海;;醫(yī)用耗材的循證管理及經(jīng)濟學評價[A];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工程學分會第十次學術年會暨2009中華臨床醫(yī)學工程及數(shù)字醫(yī)學大會論文集[C];2009年
6 馬曉剛;肖群;;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錄音制作者權同樣受法律保護[A];中國律師2000年大會論文精選(下卷)[C];2000年
7 馬克偉;;電子證據(jù)收集若干問題[A];信息網(wǎng)絡與高新技術法律前沿——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信息網(wǎng)絡與高新技術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論文集[C];2001年
8 胡全貴;;論未經(jīng)被錄音錄像者同意而私下錄音錄像所獲得音像資料的合法性[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2年
9 馬曉剛;肖群;;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錄音制作者權同樣受法律保護[A];入世后知識產(chǎn)權法律服務實務研討會暨全國律協(xié)知識產(chǎn)權專業(yè)委員會2002年年會論文匯編[C];2002年
10 劉麗;張凱;;煙草專賣行政執(zhí)法中取證、求證和質(zhì)證問題的思考[A];華北、東北地區(qū)2007年度煙草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志忠;稅務行政訴訟中收集證據(jù)要合法[N];中國稅務報;2000年
2 王洪洲;稅案調(diào)查如何收集證據(jù)[N];中國稅務報;2001年
3 本報記者 王雪文;保管好勞動過程中的相關憑證[N];巴音郭楞日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楊寧 編譯;德國踩踏事件引起反思[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5 羅淑婷;事情早曝光,就少一個女孩受傷[N];東莞日報;2010年
6 金永紅邋薛原;懲戒“醫(yī)鬧”有法可依[N];健康報;2007年
7 周水清;收集證據(jù)新思路[N];人民公安報;2000年
8 楊輝;重視行政執(zhí)法證據(jù)收集的幾個要素[N];中國質(zhì)量報;2006年
9 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 潘家永;遭遇家庭暴力怎樣收集證據(jù)[N];檢察日報;2009年
10 季寶柱;鐵路民警收集證據(jù)當注意四大問題[N];人民公安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許少波;民事證據(jù)保全制度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2 張友好;書證收集與程序保障[D];四川大學;2007年
3 陳峰;法治理念下的行政程序證據(jù)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袁志;勘驗、檢查筆錄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5 駱東平;論性騷擾糾紛的民事訴訟規(guī)制[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但加強;當事人收集證據(jù)問題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王春;當事人收集證據(jù)權利的程序保障研究[D];河南大學;2002年
3 嚴麗梅;論當事人收集證據(jù)權利的程序保障[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4 劉蓓;我國偵查制度合理構建之探討[D];四川大學;2004年
5 陳志超;民事訴訟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6 唐亮;公安工作中的證據(jù)使用問題研究[D];貴州大學;2007年
7 王宇鵬;法官庭外調(diào)查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8 潘兵;論民事非法證據(jù)及其排除[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9 陶婷;論文書提出命令制度[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10 李博寧;高中生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標準體系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891856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falvlunwen/susongfa/1891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