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多元視角下的涼山彝族民間調解研究
本文選題:涼山彝族 + 德古; 參考:《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02期
【摘要】:由于地理、歷史和文化諸多原因,涼山彝族社會對于內部糾紛至今仍有較強的自我消解能力,其獨有的民間調解者、調解方式和程序被稱為德古調解。對德古解決糾紛的程序、方式和策略的考察發(fā)現(xiàn),德古作為一種傳統(tǒng)型權威,其主持調解程序的啟動、進行和結束均體現(xiàn)出很強的合意性;德古解決糾紛受實體規(guī)范的制約較少,具有較強的狀況性;糾紛解決過程中德古和當事人處于平等地位。在法律多元視角下,應對涼山彝族地區(qū)民間調解的優(yōu)點予以肯定,而非簡單以官方主導的調解取代。
[Abstract]:Due to geographic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asons, Liangshan Yi society still has a strong ability to resolve internal disputes. Its unique folk mediators, mediation methods and procedures are called Degu mediation. From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ocedure, method and strategy of dispute settlement, it is found that Degu, as a traditional authority, has a strong consensus in the initiation, conduct and conclusion of mediation procedure. Degu dispute settlement is less restricted by substantive norms, with a strong status; in the process of dispute resolution, Degu and the parties are in an equal pos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gal pluralism, the advantages of folk mediation in Liangshan Yi area should be affirmed, not simply replaced by official mediation.
【作者單位】: 電子科技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分類號】:D921.8
【相似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陳培杰;;論民間調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2輯)[C];2009年
2 王福華;;農(nóng)村法治與民間調解的走向[A];依法治國專題研究——司法改革與依法治國理論研討會、中國農(nóng)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劉立綱;“民間調解”調出一片和諧[N];遼寧日報;2008年
2 張春萍;訴訟與民間調解的制度比較[N];江蘇經(jīng)濟報;2010年
3 徐冉;民間調解在解決小額糾紛中的獨特價值[N];江蘇經(jīng)濟報;2012年
4 李紅;淺談民間調解與訴訟[N];江蘇經(jīng)濟報;2002年
5 丁亞鵬;民間調解組織期盼扶持[N];新華日報;2008年
6 曾誠 高春花;南雄民間調解助推社會發(fā)展[N];韶關日報;2009年
7 記者 江山 姚曉娜;石家莊民間調解:管家長里短也管社會熱點[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8 馬秀芬 分社;循化 充分發(fā)揮縣鄉(xiāng)村民間調解組織的作用[N];青海日報;2011年
9 本報通訊員 鄧正彬 邱俊榮 李金陽 本報記者 林培;羅橋,民間調解“持照”上門[N];新華日報;2012年
10 河南省虞城縣人民法院 田仲秋 陳金華;民間調解須合法 簽訂協(xié)議要謹慎[N];農(nóng)民日報;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翟偉偉;從法律文化的角度看我國的民間調解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2 許敏歌;論當代中國民間調解制度及其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朱戰(zhàn)芳;論民間調解制度及其重塑[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4 王紅超;論民間調解[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5 郎卉;當代農(nóng)村民間調解的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6年
6 張輝;黔東南苗族村寨民間調解制度個案研究[D];貴州大學;2009年
7 劉智彪;和諧社會視野下的民間調解[D];河南科技大學;2011年
8 趙連峰;清代民間調解探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9 馬彥逢;對社會轉型時期我國民間調解制度的法理思考[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10 楊世超;我國當代民間調解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907238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falvlunwen/susongfa/1907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