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屋蓋彈性支座對結構地震反應的影響研究
【部分圖文】:
本地震加速度0.2g,設計地震分組第三組,建筑場地類別為II類,建筑抗震設防類別為重點設防類。主體結構為2層的鋼筋混凝土框架,地上1層展廳的基本柱網(wǎng)尺寸為18m×18m,2層抽柱形成大跨空間,由三角形立體鋼管桁架構成屋面,跨度54m,南側和北側分別懸挑23m和18m,呈曲面造型。屋面分為4個獨立的結構單元,同時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4塊屋面過渡部位的二夾層(下沉槽口)設置有3個跨度54m的下沉鋼門橋,每個鋼門橋由3個平面鋼管桁架組成;屋面的槽口部位設置有5個高度為17.8m的鋼管塔架。屋蓋結構的平面圖和剖面圖見圖1、圖2所示。圖1屋蓋結構平面圖Fig.1Roofstructureplan圖2剖面圖Fig.2Profileofthebuilding為使支座具有一定的轉動能力和適用水平變形的能力,釋放在豎向荷載和溫度作用下的附加內(nèi)力,屋蓋和門橋均采用彈性球鉸鋼支座。在結構整體模型分析時,計入彈性支座的水平剛度影響。2屋蓋彈性支座在結構計算中的模擬采用MIDAS-GEN程序進行結構整體模型的分析計算,考慮鋼屋蓋與下部混凝土結構的協(xié)同工作,梁、柱和桁架桿均采用梁單元模擬。由于整體模型的自由度數(shù)非常龐大,因而自振頻率的計算采用Ritz向量法。結構阻尼比采用程序的組阻尼比(振型阻尼比)法計算,鋼構件取0.02,混凝土構件取0.05。圖3為結構的空間整體計算模型。圖3結構整體分析計算模型Fig.3Structureanalysismodel屋蓋彈性支座采用彈性連接模擬,由6個剛度(自由度)表征,分別為2個平動剛度、1個豎向剛度和3個轉動剛度,X、Y向平動剛度可根據(jù)設計要求確定,Z向豎向剛度可視為剛性,轉動剛度為0。對于支座的十字鋼肋板,由于其水平剛度遠大于支座的彈性剛度,且二者屬于串聯(lián)模型,因而可忽略其影響,僅按鋼支座的彈性水平剛度值考慮。圖4
震加速度0.2g,設計地震分組第三組,建筑場地類別為II類,建筑抗震設防類別為重點設防類。主體結構為2層的鋼筋混凝土框架,地上1層展廳的基本柱網(wǎng)尺寸為18m×18m,2層抽柱形成大跨空間,由三角形立體鋼管桁架構成屋面,跨度54m,南側和北側分別懸挑23m和18m,呈曲面造型。屋面分為4個獨立的結構單元,同時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4塊屋面過渡部位的二夾層(下沉槽口)設置有3個跨度54m的下沉鋼門橋,每個鋼門橋由3個平面鋼管桁架組成;屋面的槽口部位設置有5個高度為17.8m的鋼管塔架。屋蓋結構的平面圖和剖面圖見圖1、圖2所示。圖1屋蓋結構平面圖Fig.1Roofstructureplan圖2剖面圖Fig.2Profileofthebuilding為使支座具有一定的轉動能力和適用水平變形的能力,釋放在豎向荷載和溫度作用下的附加內(nèi)力,屋蓋和門橋均采用彈性球鉸鋼支座。在結構整體模型分析時,計入彈性支座的水平剛度影響。2屋蓋彈性支座在結構計算中的模擬采用MIDAS-GEN程序進行結構整體模型的分析計算,考慮鋼屋蓋與下部混凝土結構的協(xié)同工作,梁、柱和桁架桿均采用梁單元模擬。由于整體模型的自由度數(shù)非常龐大,因而自振頻率的計算采用Ritz向量法。結構阻尼比采用程序的組阻尼比(振型阻尼比)法計算,鋼構件取0.02,混凝土構件取0.05。圖3為結構的空間整體計算模型。圖3結構整體分析計算模型Fig.3Structureanalysismodel屋蓋彈性支座采用彈性連接模擬,由6個剛度(自由度)表征,分別為2個平動剛度、1個豎向剛度和3個轉動剛度,X、Y向平動剛度可根據(jù)設計要求確定,Z向豎向剛度可視為剛性,轉動剛度為0。對于支座的十字鋼肋板,由于其水平剛度遠大于支座的彈性剛度,且二者屬于串聯(lián)模型,因而可忽略其影響,僅按鋼支座的彈性水平剛度值考慮。圖4為彈
leofthebuilding為使支座具有一定的轉動能力和適用水平變形的能力,釋放在豎向荷載和溫度作用下的附加內(nèi)力,屋蓋和門橋均采用彈性球鉸鋼支座。在結構整體模型分析時,計入彈性支座的水平剛度影響。2屋蓋彈性支座在結構計算中的模擬采用MIDAS-GEN程序進行結構整體模型的分析計算,考慮鋼屋蓋與下部混凝土結構的協(xié)同工作,梁、柱和桁架桿均采用梁單元模擬。由于整體模型的自由度數(shù)非常龐大,因而自振頻率的計算采用Ritz向量法。結構阻尼比采用程序的組阻尼比(振型阻尼比)法計算,鋼構件取0.02,混凝土構件取0.05。圖3為結構的空間整體計算模型。圖3結構整體分析計算模型Fig.3Structureanalysismodel屋蓋彈性支座采用彈性連接模擬,由6個剛度(自由度)表征,分別為2個平動剛度、1個豎向剛度和3個轉動剛度,X、Y向平動剛度可根據(jù)設計要求確定,Z向豎向剛度可視為剛性,轉動剛度為0。對于支座的十字鋼肋板,由于其水平剛度遠大于支座的彈性剛度,且二者屬于串聯(lián)模型,因而可忽略其影響,僅按鋼支座的彈性水平剛度值考慮。圖4為彈性球鉸支座的力學模型示意圖。圖4彈性球鉸支座力學模型示意Fig.4MechanicalmodeloftheElasticSupport板式橡膠墊支座與彈性球鉸鋼支座在進行結構計算分析時的力學模型基本相同,即主要由兩個水平剛度表征其水平變形能力。3不同屋蓋支座剛度下的水平地震作用分析3.1振型分解反應譜法分析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武;廈門泰珂珞廠房鋼結構屋蓋設計[J];福建建筑;2005年Z1期
2 ;編者導讀[J];建筑鋼結構進展;2003年03期
3 沈學斌;;彈性支座剛性梁的支座反力求解法[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年04期
4 于德順;陸瑞明;;考慮支座有彈性時剛架的穩(wěn)定計算[J];揚州工學院學報;1996年01期
5 孫強,陸守香;火災環(huán)境下具有彈性支座鋼構件的穩(wěn)定性能[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4年02期
6 李雅萍,劉慶潭;多跨彈性支座圓弧梁計算的傳遞矩陣法[J];中國鐵道科學;2005年03期
7 何天森;張曉光;巢斯;;鋼拉索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J];建筑結構;2008年09期
8 張翔宇;;樓面新增大荷載的工程改造設計方法研究[J];建筑設計管理;2009年07期
9 李磊;;淺淡井字梁的計算與設計[J];安徽建筑;2006年05期
10 杜詠;李國強;;網(wǎng)架結構抗火性能受支座約束的影響[J];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潘開名;劉斌;澤田義博;;水平分層土層結構地震反應計算[A];第九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卷[C];2000年
2 胡理列;趙成文;高亮;;二階效應對鋼框架結構地震反應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非線性振動學術會議暨第八屆全國非線性動力學和運動穩(wěn)定性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胡理列;趙成文;高亮;;鋼框架結構地震反應非線性時程分析[A];第九屆全國振動理論及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4 李從斌;董衛(wèi)國;蔣滄如;劉勇;付春華;;關于帶厚板轉換層的高層建筑結構設計方法的幾點建議[A];第九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卷[C];2000年
5 唐小微;宋長清;傅炳忠;;高層或高聳結構考慮土—結構相互作用的地震反應分析[A];第九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卷[C];2000年
6 王秀麗;張曉將;高麒;;帶BRBs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地震響應分析[A];慶祝劉錫良教授八十華誕暨第八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唐小微;傅炳忠;宋長清;;多層框架結構考慮土—結構相互作用的地震反應分析[A];第九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卷[C];2000年
8 王健寧;薛素鐸;曹資;張毅剛;;雙層柱面網(wǎng)殼在地震作用下的彈塑性性能[A];第九屆空間結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9 楚留聲;白國良;永春;;高烈度區(qū)混合結構地震位移反應研究[A];中國鋼協(xié)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分會第十一次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李君;張耀春;;巨型鋼框架結構非線性動力反應分析方法[A];第十二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鵠;論鋼結構在建筑中的運用[N];中華建筑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蔡金平 通訊員 黎方益;“鳥巢”鋼結構成功卸載[N];中華建筑報;2006年
3 閆潔;隔震技術可減6至8倍地震反應,院士吁推廣[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4 本報記者 陳弘仁;“鳥巢”甩開支撐挺起“脊梁”[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6年
5 蔡雪婧;不得擅改抗震設施 “亂打洞”最高罰3萬[N];經(jīng)理日報;2008年
6 渭南市通瑞建筑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 王根友;地震對建筑工程質(zhì)量提出更高新要求[N];渭南日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李東;飛揚“中國脊”走進百年奧運建筑[N];中國冶金報;2008年
8 楊國民 黎方益;書寫輝煌———北京奧運工程的2006[N];經(jīng)濟日報;2007年
9 牟蘭;特新技術為“水立方”保駕護航[N];建筑時報;2007年
10 本刊編輯部;如何打造震不垮的“家”[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明yN;貯液結構地震反應數(shù)值分析及應用方法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2年
2 欒小兵;空間網(wǎng)格結構土—結構相互作用模型與地震反應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2年
3 霍林生;偏心結構利用調(diào)液阻尼器減震控制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4 趙冬冬;城市地鐵地下結構地震反應的試驗研究與數(shù)值模擬[D];清華大學;2013年
5 祝英杰;高強混凝土砌塊砌體基本力學性能的試驗研究及其動力分析[D];東北大學;2001年
6 崔迪;形狀記憶合金及其智能混凝土結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7 熊俊明;可控調(diào)諧液體阻尼器系統(tǒng)對高層建筑地震反應控制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01年
8 鮑鵬;可變形離散元法及其在地下工程中的應用[D];天津大學;2005年
9 吳學淑;平面不對稱高層建筑結構利用速度型阻尼器減震控制的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10 邢德進;新型SMA阻尼器及結構減震控制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東芳;基礎隔震異形柱框架結構體系地震反應控制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5年
2 劉衛(wèi)然;摩擦擺隔震結構的非線性時程分析[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6年
3 李娟;層間隔震結構理論與試驗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年
4 于勇;周邊約束土體對地下室抗震影響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5 羅偉兵;土-結構相互作用混合試驗方法的數(shù)值模擬[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劉家華;建筑結構地震反應計算模型中彈簧—阻尼器邊界[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2年
7 童菊仙;方形鋼管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8 甄洪閃;鋪設砂礫石墊層對煙囪類高聳結構地震反應影響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年
9 武蕓;大比例土—樁基—框架模型動力相互作用試驗模擬分析[D];湖南大學;2005年
10 王軍芳;鋼筋混凝土異形柱框架結構地震作用下的時程分析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826743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2826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