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幸福問題的哲學透視
本文關鍵詞:當代中國幸福問題的哲學透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當代中國以"公益民生"為本位的"幸福中國"執(zhí)政理念和訴求愿景,要求人們在學理上先行厘定或澄明"道德—幸!鐣Y構"的關系問題。當代中國"富裕社會"的幸福觀建構,理當基于"價值理性之限度"立場并面向"新倫理本體境界"的體驗發(fā)生。對幸福滿意度或幸福指數(shù)的厘定,須臾也不能脫離道德與社會結構的雙向調適,只是后者(指社會結構)的調適更具有基礎地位或者在邏輯上優(yōu)先于前者。
【作者單位】: 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第四軍醫(yī)大學護理學院;西安工程大學思政部;
【關鍵詞】: 道德 幸福 社會結構 “富裕社會”
【基金】: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3C008) 陜西省國際合作項目(2011KW-35)
【分類號】:B82-092
【正文快照】: 一、幸福問題的提出與簡單分析(一)問題提出的現(xiàn)實根據(jù)一般認為,當一個經(jīng)濟體的發(fā)展上升到一定高度,伴隨利益多元化的出現(xiàn),其包孕并負載的倫理道德問題便凸顯出來,這也成為人們幸福觀發(fā)生變化的內在社會根由或幸福觀重新建構的重要參考坐標。當代中國幸福觀變動從而得以彰顯的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武裝;趙建保;;現(xiàn)代性:中國文化現(xiàn)代化最基本的理論理性[J];探索;2013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錢善剛;;身行據(jù)亂 心寫太平——康有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2 鄭亞莉;;道德選擇—主體性道德教育的內在訴求[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3 李衛(wèi)東;;論幸福的社會屬性[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4 吳先伍;理性與情感:亞里士多德與孟子倫理思想的差異[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5 蒲德祥;;幸福組織: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6 許衛(wèi)剛;陳林;;“善”與“仁”:孔子和蘇格拉底道德思想的共通之處[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7 曹興江;;論先秦儒家中庸思想與亞里士多德中道觀的異同[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9期
8 葉常林;;西方分配正義理論綜述[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9 陳運春;;亞里士多德德性論研究[J];安康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10 王艷霞;李立家;;幸福就是擁有上帝——淺析奧古斯丁的“幸福論”[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其昌;;信托財產權制度的特質及其經(jīng)濟學分析[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高國希;;論個人品德[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3 晏輝;;論中國倫理學的三種形態(tài)[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4 孫桂麗;;也談教育學術人生——學術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5 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全體輔導員;;華僑大學90后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壓力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8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二)[C];2008年
6 張愛華;張有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A];“科學發(fā)展觀與歷史唯物主義”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韓志偉;;生產與技術:馬克思實踐哲學的嬗變[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下)[C];2005年
8 汪鳳炎;;“德”的含義及其對當代中國德育的啟示[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9 陳忠;;實踐:在世俗與神圣之間——“反省的實踐觀”及其哲學意義[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上)[C];2007年
10 魯明軍;;誰之批判?何種現(xiàn)代性?——當代藝術批評的價值重思與實踐檢省(1990-)[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靳寶;批判哲學的現(xiàn)象學批判[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自學;論政治哲學范式的演進[D];南開大學;2010年
5 張鳳蓮;馬克思對西方政治思想傳統(tǒng)的挑戰(zhàn)[D];南開大學;2010年
6 金世余;我國中小學音樂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昱;中國上市公司股票期權激勵契約治理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8 汪毅霖;以自由作為發(fā)展的理論框架和經(jīng)驗分析[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9 鄭爽;我國教師教育者開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朱海萍;維柯的詩性智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笛;論道德義務不能成為不作為犯罪的義務來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鄭艷艷;社會進步標準的當代闡釋[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劉微;中古羅馬天主教會經(jīng)濟倫理的嬗變[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麗英;因利誠信與因義誠信[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5 孫歡;政治參與的倫理維度[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6 李常春;中國股票市場制度建設中的公平問題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7 肖勁舟;馬克思和諧理論視角下中道思想的當代價值[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8 易顯;侵權責任的法哲學基礎[D];湘潭大學;2010年
9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觀探析[D];湘潭大學;2010年
10 周志明;亞里士多德與孔子的德福觀之比較[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袁祖社;;“世界中國化”與“中國世界化”的文化-意識形態(tài)博弈——觀念史視野下“中國道路”的新歷史理性反思[J];天津社會科學;2012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賈高建;;社會結構模式研究芻議[J];湖北社會科學;1988年09期
2 方素梅;近代壯族社會結構及其變遷[J];云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3 杜大寧;;略論考察社會結構的著眼點[J];教學與研究;1986年02期
4 巴U,
本文編號:461405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461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