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儒、道、佛三教對中國傳統(tǒng)核心道德價值觀的維系與發(fā)展
本文關鍵詞:論儒、道、佛三教對中國傳統(tǒng)核心道德價值觀的維系與發(fā)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中華民族的文明發(fā)展進程中,儒、道、佛三教從積極的意義上對中國傳統(tǒng)核心道德價值觀的維系與發(fā)展起到推動作用。其中,善的觀念及實踐的深入推進;孝與報恩道德情感、行為的培育與弘揚;誠信的道德品質(zhì)的內(nèi)修與固化;人生智慧的獲得與生命的超越等是其中的基礎方面。
【作者單位】: 西北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
【關鍵詞】: 儒、道、佛 核心道德價值觀 維系與發(fā)展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2XZJ022) 陜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 西北大學研究生專業(yè)課程建設項目(YKC12019)
【分類號】:B82-092
【正文快照】: 在中華民族的發(fā)展中,傳統(tǒng)核心道德價值觀念的維系與發(fā)展對民族精神、民族的認同及凝聚、民族文化基因的構筑與傳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核心道德價值觀的形成與發(fā)展進程中,儒、道、佛三教從積極的意義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動、維系與發(fā)展的作用。其中,善的觀念及實踐的深入推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蘊華;佛教中“摩登伽女”原型與《聊齋志異·樂仲》篇之淵源探討[J];蒲松齡研究;2002年02期
2 錢廣榮;;道德悖論現(xiàn)象之“惡”及其認識論意義[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3 吳蘊慧;;言子的禮學造詣及其對吳地文化的影響[J];安徽史學;2010年04期
4 魏先斌;佛教倫理準則及其現(xiàn)實意義[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5 翁雪鷺;;佛經(jīng)翻譯用語及文體的選擇對印度佛教中國化的影響[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6 譚黎明;;漢代農(nóng)作物的耕種技術探討[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04期
7 張連偉;;古代寒號蟲考論[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03期
8 許凌虹;《說文》“玉”部字與古代玉文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9 蔡保興;;論荀子“禮”與霍布斯“約”思想之異同[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10 楊步義;;兩千年的距離,相同的尷尬——焦仲卿與李亞平形象解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薛夢瀟;;東漢“行春”考[A];第八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2 范灄梅;;上博楚簡《孔子詩論》與《子羔》篇性質(zhì)小議[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七輯)[C];2009年
3 徐嬋菲;姚智遠;;漢墓畫像神話人物的圖像作用及喪葬意義[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李立;;四川新都德陽畫像磚“交合圖”研究[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蕭放;;“風俗”論考[A];民間文化青年論壇第一屆網(wǎng)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6 許子濱;;從《左傳》看《儀禮》的成書及其反映的時代[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7 蕭放;;傳統(tǒng)節(jié)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遺產(chǎn)[A];《民族遺產(chǎn)》(第一輯)[C];2008年
8 田合祿;;孔子對音樂的貢獻——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科學家之二[A];首屆國學國醫(yī)岳麓論壇暨第九屆全國易學與科學學會研討會、第十屆全國中醫(yī)藥文化學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胡占春;胡春健;;基于三域能流空間的體系模式機制問題研究——體系模式機制與模式窗口諧應作用機制[A];2012年全國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暨科學技術學兩委聯(lián)合年會論文集[C];2012年
10 李美燕;;嵇康的音樂養(yǎng)生觀與道教之關系[A];第一屆中國音樂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雪梅;科學人才觀的理論內(nèi)涵與實踐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國娟;儒學與秦漢意識形態(tài)的建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吳保傳;社會與學術:黃宗羲與明清學術思想史的轉型[D];西北大學;2010年
4 魏曉虹;《閱微草堂筆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楊棟;神話與歷史:大禹傳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軍政;中國古代詞學批評方法論[D];南開大學;2010年
7 趙慶燦;新理學與中國哲學的現(xiàn)代轉型[D];南開大學;2010年
8 吳練達;制度、行為與經(jīng)濟發(fā)展[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9 李華;孟子與漢代《詩經(jīng)》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常昭;六朝瑯邪顏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魯京京;古史辨派對《史記》中先秦史料評判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夢潔;基于養(yǎng)生理念的居住區(qū)景觀設計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3 雷曉偉;漢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學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4 賈清宇;孟子引《書》論《書》考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野;先秦休閑文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姣美;明清以來的民間信仰與地方社會[D];湘潭大學;2010年
7 汪茉莉;“青衣”及其文化語義淺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鄭彩云;從“崇禮”到“詭道”[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黃嘉敏;七月十五節(jié)俗與民間傳承[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李吉;契嵩孝親觀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志川;董愛民;;構建起學生科學的網(wǎng)絡道德價值觀——“我看校園網(wǎng)”問卷調(diào)查結果分析[J];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學報(綜合版);2003年01期
2 張萍莉;蔣云云;;防范道德價值觀崩潰的風險探析[J];消費導刊;2008年17期
3 姜紅;;中西方道德價值觀比較[J];理論參考;2011年05期
4 劉超;任肖華;;中西文化道德價值觀比較[J];海外英語;2012年01期
5 劉麗,韓向明,辛志勇,陳素芳;小學生道德價值觀發(fā)展與教育的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1996年04期
6 于欽波;論中國道德價值觀構建中的缺憾[J];教育科學;1998年04期
7 韓向明,王福蘭,劉榮明;社會體制轉型時期山西農(nóng)民道德價值觀研究[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8 劉麗波;陳蘊;;傳統(tǒng)道德對大學生道德價值觀升華的價值研究[J];青春歲月;2013年17期
9 王路平;論彝族傳統(tǒng)道德價值觀的更新和發(fā)展[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10 陳安金;我們需要什么樣的道德價值觀──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社會主義道德價值觀探析[J];唯實;200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孟景;黃希庭;;中國大學生道德價值觀現(xiàn)狀及變遷[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韓向明;劉麗;辛志勇;;小學生道德價值觀發(fā)展與教育的實驗研究[A];全國第七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3年
3 李紅;;沿海及內(nèi)地大學生道德價值觀的定量研究[A];全國第七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3年
4 宮敏燕;;重構青年道德價值觀的維度探析[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叢(第二輯)[C];2012年
5 馮廷勇;李紅;;當代大學生道德價值觀的特點與測驗編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張建勇;;正確運用個人利益引導青少年健康道德價值觀的建立[A];畢節(jié)地區(q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討會文章選集[C];2006年
7 謝元彬;;以“八榮八恥”榮辱觀教育為契機,,進一步搞好學校的德育工作[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四卷)[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蔣士會(作者系廣西師范大學教科院副教授、教育學博士);重視道德價值觀教育[N];廣西日報;2001年
2 張昱婷;道德價值觀教育的人本精神體現(xiàn)[N];吉林日報;2010年
3 汪紅光;合法維權為何人人喊打[N];檢察日報;2011年
4 袁曉明;“新思想解放”不能忽視的道德價值觀[N];東方早報;2005年
5 揚州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社會工作專業(yè)0501班 李長慶;剖析當代大學生道德價值觀[N];大眾科技報;2007年
6 齊萬良;社會轉型與知識觀的嬗變[N];社會科學報;2000年
7 自由職業(yè)者 郭文婧;“急剎車”讓公共政策失去可預見性[N];人民法院報;2010年
8 趙志清 于巧錫 朱安平;從“小手拉大手”到“大手握小手”[N];中國婦女報;2005年
9 程萍;電影描繪科學的方式[N];學習時報;2008年
10 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 元永浩;傳統(tǒng)文化支撐著華人的心[N];人民政協(xié)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黃菁;養(yǎng)成與反哺[D];西南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小林;論當代大學生道德價值觀教育[D];中南大學;2007年
2 朱金奕;80后道德價值觀的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3 徐莉;新時期研究生道德價值觀教育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9年
4 李長浩;全球化對大學生道德價值觀的消極影響及對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5 楊斌;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道德價值觀的調(diào)查與思考[D];貴州師范大學;2008年
6 茍國娟;道德價值觀的代際溝通模式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7 李江波;當代大學生道德價值觀現(xiàn)狀與教育對策研究[D];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8 汪瑜;大學生人性觀、道德價值觀、自由意志與道德判斷的關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9 山國艷;社會轉型期大學生道德價值觀中的責任意識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10 萬曉紅;青少年道德價值觀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關鍵詞:論儒、道、佛三教對中國傳統(tǒng)核心道德價值觀的維系與發(fā)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81068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481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