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國歷史地理與文化遺存析論
[Abstract]:Kui is a small country surnamed Mi, which was sent by the King of Chu. During the late Zhou Dynasty, Chu Xiong's son was built by his uncle Xiong Yan after his uncle Xiong Yan Dynasty. About 860 BC, to the 26 year of Lu Xi Gong (the first 634) was merged by Chu. Before and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untry for more than 200 years. According to the early literature of ancient Kuiguo, that is, the return of Zigui County in Han and Jin dynasties, most of the historical records sinc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further pointed out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Kuicheng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Kuicheng" mentioned in Shuijing Note at that time. When east of Zigui old city, Xiangxi converges into the original Xiangxi town on the Yangtze River. Through the field archaeological work in recent years, more ancient cultural sites have been found on both sides of the Yangtze River from the old city of Zigui to Xiangxi. The remains from the late Western Zhou Dynasty to the early and middl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should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ncient Kuiguo.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楚國都城與疆域演變研究”(批準號:05JJDZH244) 湖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調(diào)工程丹江口庫區(qū)文物保護科研課題“楚都丹陽探索”(編號:NK11)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928.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胡雅麗,王紅星;秭歸官莊坪遺址試掘簡報[J];江漢考古;1984年03期
2 楊權(quán)喜 ,陳振裕;秭歸鰱魚山與楚都丹陽[J];江漢考古;1987年03期
3 孟華平,周國平,王成武;秭歸廟坪遺址發(fā)掘的主要收獲[J];江漢考古;1997年01期
4 李零;;楚國族源、世系的文字學證明[J];文物;1991年02期
5 李守奎;;根據(jù)《楚居》解讀史書中熊渠至熊延世序之混亂[J];中國史研究;2011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柯;《三國志》語詞考釋[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2 何琳儀;新蔡竹簡選釋[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3 陳希紅;陳立柱;;管仲故里潁上縣說綜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4 李新峰;試釋《漢書·地理志》郡國排序[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5 鮑遠航;;南北朝山水散文的文化異質(zhì)——以《水經(jīng)注》和南朝山水書札為例[J];北方論叢;2007年05期
6 張小穩(wěn);;魏晉南朝時期都督職位的等級劃分與功能分析[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7 李傳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歌謠風議與官民互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8 韓益民;;“鄭伯克段于鄢”地理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9 邵東方;;“今本”《竹書紀年》附注之“寒門”“塞門”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10 李文輝;千古金臺安在哉[J];北京社會科學;2005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棟;神話與歷史:大禹傳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田廣林;中國北方西遼河地區(qū)的文明起源[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證[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4 曹建國;出土文獻與先秦《詩》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5 胡曉華;郭璞注釋語言詞匯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6 馬興;堯舜時代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段雙喜;唐末五代江皋兩湖湘贛詩歌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8 倪晉波;秦國文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9 金霞;兩漢魏晉南北朝祥瑞災異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5年
10 李傳軍;歌謠俗語與兩漢魏晉南北朝社會[D];北京師范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彬徽;試論楚丹陽和郢都的地望與年代[J];江漢考古;1980年01期
2 陳賢一;江陵張家山遺址的試掘與探索[J];江漢考古;1980年02期
3 陳振裕,楊權(quán)喜;秭歸龔家大溝遺址的調(diào)查試掘[J];江漢考古;1984年01期
4 盧德佩;當陽磨盤山西周遺址試掘簡報[J];江漢考古;1984年02期
5 林春;宜昌地區(qū)長江沿岸夏商時期的一支新文化類型[J];江漢考古;1984年02期
6 胡雅麗,王紅星;秭歸官莊坪遺址試掘簡報[J];江漢考古;1984年03期
7 石泉 ,徐德寬;楚都丹陽地望新探[J];江漢論壇;1982年03期
8 文必貴;秭歸鰱魚山與楚都丹陽[J];江漢論壇;1982年03期
9 唐嘉弘;越與三苗并不同源[J];江漢論壇;1982年11期
10 李零;;楚國族源、世系的文字學證明[J];文物;1991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會英;;石家莊絲弦的“滄桑五百年”——淺談石家莊絲弦的歷史發(fā)展[J];大舞臺;2011年08期
2 高曉虹;;漢語方言地理學歷史發(fā)展芻議[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1年05期
3 燕錄音;;贛南寧都采茶藝術(shù)溯源與發(fā)展[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1年02期
4 朱默涵;;遺存——古琴文化傳承之本[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5 劉源;;淺談英語俚語及學習[J];華章;2011年17期
6 趙玉敬;劉成新;;徘徊中——華語電影中的同性戀話題分析[J];電影評介;2011年16期
7 吳奕,
本文編號:2480946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ekelunwen/renwendili/2480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