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根源與現(xiàn)代路徑:作為總體視域的歷史社會學
發(fā)布時間:2021-02-02 06:21
近年來,國內(nèi)的社會學研究出現(xiàn)了歷史轉(zhuǎn)向的趨勢,歷史社會學也成為國內(nèi)社會科學的研究熱點而蓬勃興起,并涌現(xiàn)了若干重要的研究議題。我們究竟該如何理解歷史社會學?這是一門分支學科還是一種理論眼光?歷史社會學究竟有哪些理論脈絡與研究傳統(tǒng)?在本文中,筆者嘗試跳出既往對歷史社會學的理解范疇,將其作為一種社會學的總體視域加以理解,并通過對經(jīng)典社會理論的重新檢討,勾勒作為總體視域的歷史社會學的古典根源與現(xiàn)代路徑,并討論其本土形態(tài)。并以此為基礎,討論歷史社會學研究的可能路徑。
【文章來源】:廣東社會科學. 2018,(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4 頁
【文章目錄】:
一、引言
二、歷史社會學的古典根源:歷史與社會的總體理論
(一) 韋伯:身份群體、精神氣質(zhì)與文明起源
(二) 馬克思:社會結構、階級關系與焦點事件
(三) 年鑒學派:結構-情勢-事件與中長時段的古典傳統(tǒng)
三、歷史社會學的現(xiàn)代路徑
(一) ?屡c埃利亞斯:身體技術與國家形成
(二) 年鑒學派的第三代浪潮:微觀史學與敘事轉(zhuǎn)向
(三) 美國宏觀比較歷史分析:社會結構與社會過程
四、歷史社會學的本土形態(tài)
(一) 陳寅恪:被遺忘的歷史社會學傳統(tǒng)
(二) 禮制秩序與社會結構:關于差序格局的歷史社會學研究
(三) 帝國形態(tài)與政治治理:關于傳統(tǒng)政制與政治的歷史社會學研究
(四) 社會機制與制度源流:關于革命的歷史社會學研究
(五) 地域民情與士人傳統(tǒng):關于思想與民情的歷史社會學研究
五、小結與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理念、策略與實踐:毛澤東早期農(nóng)村調(diào)查的歷史社會學考察[J]. 孟慶延. 社會學研究. 2018(04)
[2]市場、鄉(xiāng)鎮(zhèn)與區(qū)域:早期燕京學派的現(xiàn)代中國想象——反思清河調(diào)查與清河試驗(1928-1937)[J]. 侯俊丹. 社會學研究. 2018(03)
[3]略述歷史社會學在中國的初興[J]. 應星. 學海. 2018(03)
[4]從“微觀機制”到“制度源流”:學術史視野下口述史研究傳統(tǒng)的力量、局限與轉(zhuǎn)向[J]. 孟慶延. 學海. 2018(03)
[5]從宏觀比較歷史分析到微觀比較歷史分析——拓展中國革命史研究的一點思考[J]. 應星. 江蘇社會科學. 2018(03)
[6]共同體與道德——論馬克思道德學說對德國歷史主義傳統(tǒng)的超越[J]. 李榮山. 社會學研究. 2018(02)
[7]1930—1931年主力紅軍整編的源起、規(guī)劃與實踐[J]. 應星. 近代史研究. 2018(02)
[8]日常生活的結構與意義 《禮記·曲禮》的社會學研究[J]. 吳柳財. 社會. 2018(01)
[9]服制與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人倫原理——從服服制的社會學考察[J]. 安文研. 社會學研究. 2018(01)
[10]文以明道:清代地方政府公文系統(tǒng)的理念與實踐[J]. 付偉. 社會學研究. 2017(06)
博士論文
[1]生態(tài)、族群與階級[D]. 饒偉新.廈門大學 2002
本文編號:3014220
【文章來源】:廣東社會科學. 2018,(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4 頁
【文章目錄】:
一、引言
二、歷史社會學的古典根源:歷史與社會的總體理論
(一) 韋伯:身份群體、精神氣質(zhì)與文明起源
(二) 馬克思:社會結構、階級關系與焦點事件
(三) 年鑒學派:結構-情勢-事件與中長時段的古典傳統(tǒng)
三、歷史社會學的現(xiàn)代路徑
(一) ?屡c埃利亞斯:身體技術與國家形成
(二) 年鑒學派的第三代浪潮:微觀史學與敘事轉(zhuǎn)向
(三) 美國宏觀比較歷史分析:社會結構與社會過程
四、歷史社會學的本土形態(tài)
(一) 陳寅恪:被遺忘的歷史社會學傳統(tǒng)
(二) 禮制秩序與社會結構:關于差序格局的歷史社會學研究
(三) 帝國形態(tài)與政治治理:關于傳統(tǒng)政制與政治的歷史社會學研究
(四) 社會機制與制度源流:關于革命的歷史社會學研究
(五) 地域民情與士人傳統(tǒng):關于思想與民情的歷史社會學研究
五、小結與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理念、策略與實踐:毛澤東早期農(nóng)村調(diào)查的歷史社會學考察[J]. 孟慶延. 社會學研究. 2018(04)
[2]市場、鄉(xiāng)鎮(zhèn)與區(qū)域:早期燕京學派的現(xiàn)代中國想象——反思清河調(diào)查與清河試驗(1928-1937)[J]. 侯俊丹. 社會學研究. 2018(03)
[3]略述歷史社會學在中國的初興[J]. 應星. 學海. 2018(03)
[4]從“微觀機制”到“制度源流”:學術史視野下口述史研究傳統(tǒng)的力量、局限與轉(zhuǎn)向[J]. 孟慶延. 學海. 2018(03)
[5]從宏觀比較歷史分析到微觀比較歷史分析——拓展中國革命史研究的一點思考[J]. 應星. 江蘇社會科學. 2018(03)
[6]共同體與道德——論馬克思道德學說對德國歷史主義傳統(tǒng)的超越[J]. 李榮山. 社會學研究. 2018(02)
[7]1930—1931年主力紅軍整編的源起、規(guī)劃與實踐[J]. 應星. 近代史研究. 2018(02)
[8]日常生活的結構與意義 《禮記·曲禮》的社會學研究[J]. 吳柳財. 社會. 2018(01)
[9]服制與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人倫原理——從服服制的社會學考察[J]. 安文研. 社會學研究. 2018(01)
[10]文以明道:清代地方政府公文系統(tǒng)的理念與實踐[J]. 付偉. 社會學研究. 2017(06)
博士論文
[1]生態(tài)、族群與階級[D]. 饒偉新.廈門大學 2002
本文編號:3014220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ekelunwen/sxll/3014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