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水稻土顆粒有機質(zhì)對重金屬的富集特征
本文選題:顆粒有機質(zhì) 切入點:有機碳 出處:《環(huán)境科學》2017年05期
【摘要】:在重慶合川區(qū)和銅梁區(qū)隨機采集了20個紫色水稻土,將其分成顆粒有機質(zhì)(0.053~2 mm,POM)、砂粒(0.053~2mm)和細土(0.053 mm)這3個組分,通過比較不同組分的有機碳及重金屬(Cu、Zn、Pb、Cd)含量和分布狀況,研究了紫色水稻土中POM對重金屬的富集特征及其與土壤理化性質(zhì)如pH、CEC、黏粒和土壤有機碳(SOC)等的關(guān)系.結(jié)果表明,采樣區(qū)紫色水稻土的POM含量范圍為7.31~44.76 g·kg~(-1),平均值為19.20 g·kg~(-1),有機碳含量為96.61~263.17 g·kg~(-1),平均值為151.34 g·kg~(-1),顯著高于原土及其他組分,對土壤有機碳的貢獻率為8.63%~48.62%,代表了一大部分土壤有機碳庫.POM中的Cu、Zn、Pb和Cd平均富集系數(shù)分別為3.35、1.14、2.88和2.14,顯著高于其他組分,表現(xiàn)出一定的富集作用,對上述重金屬的貢獻率分別為6.02%、2.22%、5.24%和3.21%,POM對Cu、Pb的富集能力和貢獻率均顯著大于Zn和Cd.相關(guān)分析結(jié)果表明,POM含量與SOC、pH、CEC、黏粒(0.002 mm)呈顯著或極顯著正相關(guān),SOC是主要因素.POM-C含量與總量分別與黏粒含量、SOC呈顯著相關(guān).POM中重金屬總量與SOC、pH、POM-C總量呈顯著或極顯著正相關(guān),SOC是最關(guān)鍵因子;與其他重金屬相比,Zn在POM中的總量與土壤性質(zhì)的回歸系數(shù)最高,關(guān)系最為密切.
[Abstract]:Twenty purple paddy soils were randomly collected in Hechuan and Tongliang areas of Chongqing.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components: granular organic matter (0.0532mm), sand (0.0532mm) and fine soil (0.053mm). The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of organic carbon and heavy metal (CuCuPbCdCD)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were compared.The enrichment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s by POM in purple paddy soil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such as pH ~ (2 +) CEC, clay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nge of POM content in purple paddy soil was 7.31g / kg ~ (-1), the average value was 19.20 g / kg ~ (-1) ~ (-1), 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was 96.61 ~ (-1) ~ 263.17 g / kg ~ (-1) ~ (-1), the average value was 151.34 g / kg ~ (-1) ~ (-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oil and other components.The contribution rates to the above heavy metals were 6.02% and 3.21%, respectively, and the enrichment ability and contribution rate of POM to Cu ~ (2 +) Pb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Zn and CD.The 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POM was significantly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pH of SOCN (CEC, 0.002 mm). The content and total amount of POM-C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ent of clay, and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in POM was significantly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amount of POM-C in pH of SOCN.Positive correlation SOC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Compared with other heavy metals, the total amount of Zn in POM had the highest regression coefficient with soil properties, and the relationship was the most close.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三峽庫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市農(nóng)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研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471272)
【分類號】:X131.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晶晶;;水稻重金屬富集規(guī)律研究[J];農(nóng)業(yè)災害研究;2012年06期
2 李雙文;;重金屬進入人體的渠道[J];百科知識;2011年01期
3 袁旭音,陶于祥,王潤華,姜月華,王愛華;湖州市不同土壤重金屬的污染現(xiàn)狀[J];上海地質(zhì);2002年03期
4 胡省英,冉偉彥,范宏瑞;土壤—作物系統(tǒng)中重金屬元素的地球化學行為[J];地質(zhì)與勘探;2003年05期
5 陳芳,董元華,安瓊,欽繩武;長期肥料定位試驗條件下土壤中重金屬的含量變化[J];土壤;2005年03期
6 謝寶貴,劉潔玉;重金屬在三種食用菌中的累積及對其生長的影響[J];中國食用菌;2005年02期
7 薛艷,沈振國,周東美;蔬菜對土壤重金屬吸收的差異與機理[J];土壤;2005年01期
8 張煒鵬;陳金林;黃全能;王擎運;趙好;薛丹;;南方主要綠化樹種對重金屬的積累特性[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5期
9 孫嘉龍;肖唐付;周連碧;何立斌;寧增平;李航;彭景權(quán);;微生物與重金屬的相互作用機理研究進展[J];地球與環(huán)境;2007年04期
10 劉曉輝;呂憲國;劉惠清;;溝谷地不同植被下土壤重金屬縱向分異研究[J];環(huán)境科學;2007年1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何文珊;陸健健;;遷徙濱鷸對重金屬的富集及其環(huán)境檢測意義[A];中國動物科學研究——中國動物學會第十四屆會員代表大會及中國動物學會65周年年會論文集[C];1999年
2 褚武英;俞膺浩;袁維佳;;淡水動物體內(nèi)重金屬的生態(tài)化學特征[A];動物學專輯——上海市動物學會2002年年會論文集[C];2002年
3 張文英;;福州市蔬菜地重金屬污染狀況調(diào)查[A];食品安全的理論與實踐——福建省科協(xié)第四屆學術(shù)年會“食品安全與農(nóng)民增收”分會場暨福建省農(nóng)學會第五屆青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高潔;劉文英;陳衛(wèi)軍;;電鍍污染區(qū)植物對復合重金屬的富集、轉(zhuǎn)移和修復潛力[A];十一五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研究回顧與展望——第四屆全國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羅永婷;錢忠英;盛春;李新國;;上海地區(qū)幾種淡水動物體內(nèi)重金屬的富集[A];2008年上海市動物學會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二)[C];2008年
6 楊剛;伍鈞;;甘洛廢棄鉛鋅礦區(qū)幾種草本植物的重金屬耐性研究[A];四川省第十次環(huán)境監(jiān)測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7 王愛霞;張敏;方炎明;;重金屬在南京城市樹木中的富積及大氣污染評價[A];中國植物學會植物結(jié)構(gòu)與生殖生物學專業(yè)委員會、江蘇省植物學會2007年學術(shù)年會學術(shù)報告及研究論文集[C];2007年
8 張乃明;李陽紅;;污水灌區(qū)土壤-作物系統(tǒng)對三種重金屬吸收富集特征研究[A];首屆全國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袁華茂;宋金明;李學剛;李寧;段麗琴;;南黃海表層沉積物重金屬的富集及其潛在生態(tài)風險評價[A];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10 魏海龍;吳學謙;付立忠;吳慶其;李海波;柴振林;孫敏華;;雙孢蘑菇的重金屬富集作用與累積規(guī)律研究[A];第二屆全國食用菌中青年專家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張芳;成都經(jīng)濟區(qū)生態(tài)研究獲多項重要成果[N];中國礦業(yè)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童光來;蜈蚣草拯救“中毒”土壤[N];北京科技報;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康薇;微生物—蓖麻聯(lián)合修復銅污染土壤的機理與應用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4年
2 潘峗;我國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毒性行為及其資源化利用過程的風險評估[D];上海大學;2015年
3 萬甜;超聲溶胞污泥回流-SBR工藝典型重金屬再分配及累積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
4 楊婷;微生物細胞表面的化學/基因改性調(diào)控用于重金屬分離及(形態(tài))分析[D];東北大學;2013年
5 劉小雪;松花江干流沉積物中重金屬和多環(huán)芳烴污染特征[D];吉林大學;2016年
6 楊成方;金屬硫化物礦區(qū)稻田土壤中硫素的遷移轉(zhuǎn)化及次生硫酸鹽礦物中重金屬的溶出機制[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7 張海燕;大蒜重金屬抗性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8 李其林;重慶市土壤—作物系統(tǒng)重金屬特征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9 薛紅喜;黃河包頭段沉積物重金屬吸附機制及污染生態(tài)學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7年
10 陸引罡;鉛鎳富集植物的篩選及其根際微生態(tài)特征[D];西南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昱璇;滇池疏浚底泥中重金屬在四種蔬菜中的累積效應及其風險評價[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2 高麗潔;海帶內(nèi)非蛋白巰基化合物的檢測分析及重金屬誘導轉(zhuǎn)化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5年
3 侯運楠;重金屬抗性菌的生物吸附特性及抗性基因CzcA的克隆表達[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5年
4 馬新旺;不同種植密度對春小麥積累土壤重金屬的影響研究及人體健康風險評價[D];蘭州大學;2015年
5 朱賽勇;玉米和豆科植物單播及混播對弱堿性土壤中重金屬的植物提取效果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6 李少叢;河南省砂姜黑土基本性質(zhì)時空變化分析及重金屬風險評價[D];鄭州大學;2015年
7 呂世峰;松花江哈爾濱段沉積物污染評估及重金屬富集規(guī)律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8 曾東梅;有機—無機復合穩(wěn)定劑對土壤重金屬穩(wěn)定化處理的研究[D];廣西大學;2015年
9 韓宗梁;不同秸稈利用農(nóng)業(yè)循環(huán)模式下重金屬Pb、Cr、Cd、As的分配特征及其評價[D];河南師范大學;2015年
10 陳功亮;鈾及伴生重金屬對酸模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研究[D];西南科技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720730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720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