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期立體主義繪畫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12 02:13
本論文以“中國早期立體主義繪畫研究”為題,主要研究對象為20世紀20至40年代中國立體主義的傳播與實踐,其同樣伴隨著20世紀前期本土洋畫運動的開展而演變和發(fā)展。相關實踐者希冀通過西方現代主義的方案的借鑒和運用,以更好地振興中國藝術。中國早期立體主義繪畫,呈現其架上繪畫及其他相關視覺藝術形態(tài)的豐富性。范圍涉及油畫、水彩、版畫、漫畫、插圖等,由于相關畫家的文化身份的多重性,使得中國現代主義藝術實驗形成“合力”作用。中國立體主義不是流派,而是一種語言傾向,體現為中國20世紀早期藝術家,不同程度地進行著立體主義傾向的的語言探索,呈現切面表現、幾何分解和空間構成等方面特征,成為20世紀中國油畫在寫實、表現之外的重要藝術語言經驗。本論文第一章為“國際化的視覺語言革命”,重點為濃縮概要地陳述立體主義從西方到亞洲乃至中國的東漸過程及學術史脈絡;第二章為“架上主流——中國近現代油畫的相關‘變形’實踐”,重點分析相關藝術語言在相關學院和社團主流方面的顯現;第三章為“傳媒潛流——中國近現代視覺傳播的相關‘變形’實踐”,重點分析相關藝術語言在相關社會傳媒潛流方面的顯現;第四章為“學術合流——中國早期立體主義的...
【文章來源】:上海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20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內容提要
ABSTRACT
緒論
一,論題緣起
二,研究對象及概念界定
三,前期相關研究文獻綜述
四,本選題的創(chuàng)新點和問題點
五,本論文研究方法
第一章 國際化的視覺語言革命
第一節(jié) 歐洲的“運動”
第二節(jié) 亞洲的“對話”
第三節(jié) 中國的“變形”
第二章 架上主流——中國近現代油畫的相關“變形”實踐
第一節(jié) 融合之道:國立藝術院群體的相關傾向
第二節(jié) 變形之力:決瀾社群體的相關傾向
第三節(jié) 獨立之語:其他創(chuàng)作個體的相關傾向
第三章 傳媒潛流——中國近現代視覺傳播的相關“變形”實踐
第一節(jié) 書面“幾何感”
第二節(jié) 木刻“硬邊式”
第三節(jié) 漫畫“時代派”
第四章 學術合流——中國早期立體主義的語言解讀
第一節(jié) 塞尚效應:切面的主觀表現
第二節(jié) 兩元模式:分析的幾何分解和綜合的空間構成
第三節(jié) 中國語境:綜合的空間構成
第五章 中國立體主義的當代思考
第一節(jié) 歷時性和共時性——中國油畫本土化新視點
第二節(jié) 構成性和時間性——中國油畫第三語系
第三節(jié) 經典性和資源性——當代學院實驗前瞻
結論
附錄
一,參考書目
二,人名錄
三,文獻選錄
四,大事年表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油畫的濫觴[J]. 鶴田武良,馮慧芬. 藝苑(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版). 1997(03)
本文編號:2911661
【文章來源】:上海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20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內容提要
ABSTRACT
緒論
一,論題緣起
二,研究對象及概念界定
三,前期相關研究文獻綜述
四,本選題的創(chuàng)新點和問題點
五,本論文研究方法
第一章 國際化的視覺語言革命
第一節(jié) 歐洲的“運動”
第二節(jié) 亞洲的“對話”
第三節(jié) 中國的“變形”
第二章 架上主流——中國近現代油畫的相關“變形”實踐
第一節(jié) 融合之道:國立藝術院群體的相關傾向
第二節(jié) 變形之力:決瀾社群體的相關傾向
第三節(jié) 獨立之語:其他創(chuàng)作個體的相關傾向
第三章 傳媒潛流——中國近現代視覺傳播的相關“變形”實踐
第一節(jié) 書面“幾何感”
第二節(jié) 木刻“硬邊式”
第三節(jié) 漫畫“時代派”
第四章 學術合流——中國早期立體主義的語言解讀
第一節(jié) 塞尚效應:切面的主觀表現
第二節(jié) 兩元模式:分析的幾何分解和綜合的空間構成
第三節(jié) 中國語境:綜合的空間構成
第五章 中國立體主義的當代思考
第一節(jié) 歷時性和共時性——中國油畫本土化新視點
第二節(jié) 構成性和時間性——中國油畫第三語系
第三節(jié) 經典性和資源性——當代學院實驗前瞻
結論
附錄
一,參考書目
二,人名錄
三,文獻選錄
四,大事年表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油畫的濫觴[J]. 鶴田武良,馮慧芬. 藝苑(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版). 1997(03)
本文編號:2911661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oufeilunwen/rwkxbs/2911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