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魚(Danio rerio)對不同濃度氯喹的自噬響應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21 06:33
氯喹,是一種廣泛用于預防和治療瘧疾以及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礎公共衛(wèi)生體系必備藥物,被發(fā)現(xiàn)具有一定抗病毒作用,同時還是一種常用的自噬抑制劑,近期更是因其在新冠肺炎病毒治療中的爭議性作用而備受關注。然而,有關氯喹在水生生物中的相關研究還非常有限。對于水體中氯喹對魚類不同器官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尚未展開,給系統(tǒng)理解魚類對氯喹的自噬響應機制及水體中氯喹的潛在環(huán)境威脅帶來巨大障礙。本研究以成年斑馬魚為對象,探討不同濃度氯喹對斑馬魚行為學、存活率的影響,確定96h的半致死濃度LC50,比較不同濃度氯喹對鰓、脾、精巢和卵巢組織的亞顯微結構影響,同時比較研究斑馬魚鰓、肝、脾、胃、腸、腎、心、肌、皮、眼、腦、精巢和卵巢13個組織中自噬相關基因LC3/BECN1和Cx43對高中低濃度氯喹的響應模式,包括最快響應時刻、表達峰值出現(xiàn)時刻以及表達量升高(降低)倍數(shù)。揭示不同組織對梯度濃度氯喹的響應規(guī)律,獲得最適靶組織及對應最適檢測時間。從而從行為學、存活率、組織學和分子生物學層次共同闡明斑馬魚對氯喹的自噬響應機制,為進一步研究氯喹對魚類的影響提供重要基礎數(shù)據(jù),同時為闡明水體中氯喹的潛在環(huán)境影響提供科學依據(jù)...
【文章來源】:浙江海洋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9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不同濃度氯喹處理下斑馬魚的組織電鏡圖
32理1h時LC3的表達量顯著升高,于4h達到峰值(約是0h表達量的195倍,p<0.05),后于6h回落至1-2h水平。脾組織中LC3的相對表達量在2.5mg/mL氯喹處理后1h和4h均顯著升高(p<0.05),并于4h答到峰值(約為0h表達量的55倍),于6h死亡時出現(xiàn)下降趨勢,但不顯著。卵巢組織中LC3的相對表達量在2.5mg/mL氯喹處理后持續(xù)升高,于2h顯著升高,并于4h達到峰值,約是0h表達量的936倍(p<0.05),后于6h出現(xiàn)下降趨勢但不顯著。精巢組織中LC3的相對表達量總體上呈先升高后下降變化趨勢。在2.5mg/mL氯喹處理后0.5h顯著升高(p<0.05),于2h再次顯著升高并達到峰值,后于4h有所下降,并于6h降至0.5h表達水平附近。胃組織中LC3的相對表達量總體上呈“M”型變化趨勢。在2.5mg/mL氯喹處理后0.5h顯著升高,1h回落,后于2h又顯著升高(p<0.05)并于4h達到峰值,最后于6h回落至0.5h表達量水平附近。腸組織中LC3的相對表達量先升高后降低,在2.5mg/mL氯喹處理的第0.5h顯著升高,于2h又顯著升高并達到峰值(p<0.05),后于4h回落至初始水平。圖3-22.5mg/mL氯喹處理下斑馬魚鰓、脾、卵巢、精巢、胃和腸組織中LC3的表達變化(p<0.05)Fig.3-2RelativemRNAexpressionofLC3ingill,spleen,ovary,testis,stomachandintestineofDanioreriounder2.5mg/mLCQ(p<0.05)如圖3-3所示,肝組織中LC3的相對表達量也存在先升高后降低的變化趨勢,僅在1h顯著升高(p<0.05),后隨即于2h回落至初始水平。腎組織中LC3的相對表
33達量先升高后降低,在2.5mg/mL氯喹處理后0.5h顯著升高(p<0.05),并于2h達到峰值,后于4h回落至初始水平附近。心組織中LC3的相對表達量在2h顯著升高(p<0.05),于4h再一次顯著升高并達到峰值,后在6h出現(xiàn)下降趨勢但不顯著。肌肉組織中LC3的相對表達量同樣存在先升高后降低模式,在2.5mg/mL氯喹處理后0.5h顯著升高,在1h持續(xù)升高并達到峰值(p<0.05),后于2h回落,并在第6h降至初始水平。皮膚組織中LC3的相對表達量在2.5mg/mL氯喹處理后0.5h顯著降低,約為0h表達量的1/3,于1h繼續(xù)顯著下降(p<0.05),而后保持相對穩(wěn)定直至斑馬魚全部死亡。眼組織中LC3的相對表達量在2.5mg/mL氯喹處理后0.5h顯著升高,隨后持續(xù)升高并于4h達到峰值(p<0.05),后于6h出現(xiàn)下降趨勢但不顯著。腦組織中LC3的相對表達量總體上呈下降趨勢。在0.5h略微升高后立即于1h顯著降低至初始水平以下,約為0h表達量的1/3,而后于2h有所升高(p<0.05),于4h再次降低直至6h斑馬魚全部死亡。值得一提的是,自1h起LC3的表達量一直低于初始水平。圖3-32.5mg/mL氯喹處理下斑馬魚肝、腎、心、肌肉、皮膚、眼和腦組織中LC3的表達變化(p<0.05)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斑馬魚——理想的現(xiàn)代藥學研究模式生物[J]. 毛雯. 南昌師范學院學報. 2018(06)
[2]氯喹對肝癌小鼠腫瘤生長的影響及作用機制[J]. 周柯均,王城,謝夢憶,張燦,楊金鳳,楊遠波,蒲娟. 安徽醫(yī)學. 2018(10)
[3]氯喹通過抑制自噬促進TRAIL誘導的膠質瘤細胞凋亡[J]. 馮馳,郭雙毅,程龍海,羅杰. 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16(04)
[4]氯喹抑制自噬增強宮頸癌細胞SiHa對CPT處理的敏感性[J]. 王曉娜,任云青,吳惠文,趙嘉偉,游荷花,宋彬妤,楊賽,任來峰.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 2016(01)
[5]3種半數(shù)致死濃度計算方法之比較[J]. 李翠萍,吳民耀,王宏元. 動物醫(yī)學進展. 2012(09)
[6]Cx43介導的間隙連接細胞間通訊與造血調控[J]. 司英健,張曦,陳幸華. 中華血液學雜志. 2008 (02)
本文編號:2929369
【文章來源】:浙江海洋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9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不同濃度氯喹處理下斑馬魚的組織電鏡圖
32理1h時LC3的表達量顯著升高,于4h達到峰值(約是0h表達量的195倍,p<0.05),后于6h回落至1-2h水平。脾組織中LC3的相對表達量在2.5mg/mL氯喹處理后1h和4h均顯著升高(p<0.05),并于4h答到峰值(約為0h表達量的55倍),于6h死亡時出現(xiàn)下降趨勢,但不顯著。卵巢組織中LC3的相對表達量在2.5mg/mL氯喹處理后持續(xù)升高,于2h顯著升高,并于4h達到峰值,約是0h表達量的936倍(p<0.05),后于6h出現(xiàn)下降趨勢但不顯著。精巢組織中LC3的相對表達量總體上呈先升高后下降變化趨勢。在2.5mg/mL氯喹處理后0.5h顯著升高(p<0.05),于2h再次顯著升高并達到峰值,后于4h有所下降,并于6h降至0.5h表達水平附近。胃組織中LC3的相對表達量總體上呈“M”型變化趨勢。在2.5mg/mL氯喹處理后0.5h顯著升高,1h回落,后于2h又顯著升高(p<0.05)并于4h達到峰值,最后于6h回落至0.5h表達量水平附近。腸組織中LC3的相對表達量先升高后降低,在2.5mg/mL氯喹處理的第0.5h顯著升高,于2h又顯著升高并達到峰值(p<0.05),后于4h回落至初始水平。圖3-22.5mg/mL氯喹處理下斑馬魚鰓、脾、卵巢、精巢、胃和腸組織中LC3的表達變化(p<0.05)Fig.3-2RelativemRNAexpressionofLC3ingill,spleen,ovary,testis,stomachandintestineofDanioreriounder2.5mg/mLCQ(p<0.05)如圖3-3所示,肝組織中LC3的相對表達量也存在先升高后降低的變化趨勢,僅在1h顯著升高(p<0.05),后隨即于2h回落至初始水平。腎組織中LC3的相對表
33達量先升高后降低,在2.5mg/mL氯喹處理后0.5h顯著升高(p<0.05),并于2h達到峰值,后于4h回落至初始水平附近。心組織中LC3的相對表達量在2h顯著升高(p<0.05),于4h再一次顯著升高并達到峰值,后在6h出現(xiàn)下降趨勢但不顯著。肌肉組織中LC3的相對表達量同樣存在先升高后降低模式,在2.5mg/mL氯喹處理后0.5h顯著升高,在1h持續(xù)升高并達到峰值(p<0.05),后于2h回落,并在第6h降至初始水平。皮膚組織中LC3的相對表達量在2.5mg/mL氯喹處理后0.5h顯著降低,約為0h表達量的1/3,于1h繼續(xù)顯著下降(p<0.05),而后保持相對穩(wěn)定直至斑馬魚全部死亡。眼組織中LC3的相對表達量在2.5mg/mL氯喹處理后0.5h顯著升高,隨后持續(xù)升高并于4h達到峰值(p<0.05),后于6h出現(xiàn)下降趨勢但不顯著。腦組織中LC3的相對表達量總體上呈下降趨勢。在0.5h略微升高后立即于1h顯著降低至初始水平以下,約為0h表達量的1/3,而后于2h有所升高(p<0.05),于4h再次降低直至6h斑馬魚全部死亡。值得一提的是,自1h起LC3的表達量一直低于初始水平。圖3-32.5mg/mL氯喹處理下斑馬魚肝、腎、心、肌肉、皮膚、眼和腦組織中LC3的表達變化(p<0.05)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斑馬魚——理想的現(xiàn)代藥學研究模式生物[J]. 毛雯. 南昌師范學院學報. 2018(06)
[2]氯喹對肝癌小鼠腫瘤生長的影響及作用機制[J]. 周柯均,王城,謝夢憶,張燦,楊金鳳,楊遠波,蒲娟. 安徽醫(yī)學. 2018(10)
[3]氯喹通過抑制自噬促進TRAIL誘導的膠質瘤細胞凋亡[J]. 馮馳,郭雙毅,程龍海,羅杰. 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16(04)
[4]氯喹抑制自噬增強宮頸癌細胞SiHa對CPT處理的敏感性[J]. 王曉娜,任云青,吳惠文,趙嘉偉,游荷花,宋彬妤,楊賽,任來峰.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 2016(01)
[5]3種半數(shù)致死濃度計算方法之比較[J]. 李翠萍,吳民耀,王宏元. 動物醫(yī)學進展. 2012(09)
[6]Cx43介導的間隙連接細胞間通訊與造血調控[J]. 司英健,張曦,陳幸華. 中華血液學雜志. 2008 (02)
本文編號:2929369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92936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