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中史料教學應用研究
前 言
提高教學質量是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但許多教師把教學質量等同于分數,將生動的歷史發(fā)展過程變成了枯燥的說教、能力的培養(yǎng)變成了機械的記憶,這些不符合教育發(fā)展的現(xiàn)象,不僅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同時也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在教學中運用史料既能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又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所以說它是提高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條件。課堂中引用史料,首先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在史料引入課堂之前,必須經過教師廣泛閱讀、辨別真?zhèn)、精心挑選和設計的過程,才能在課上使用。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對歷史問題的理解更加深刻。所以在課堂教學時能更加清晰、易懂、明了的傳達給學生,,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其次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教學中利用史料,轉換了知識的表現(xiàn)方式,提高了課堂內容的多樣性,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課堂,激發(fā)他們主動學習知識。此外,學生分析史料的過程又是促進學生能力提高的過程,而能力的提高又會進一步加強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
一、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史料的分類及運用原則
(一)史料教學的相關基礎理論
奧蘇貝爾提出獨具特色的“有意義學習”理論,他認為知識的學習就是將新知識轉化為舊知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通過某種方式或借助某種媒介建立起新知識與學生已有舊知識的聯(lián)系,最終使舊知識得到提升,新知識得以轉化。進而他又對學習進行了分類,有接受學習和發(fā)現(xiàn)學習,機械學習和有意義學習。幾種類型各有特點又相互交叉,奧蘇貝爾倡導的是有意義的接受或發(fā)現(xiàn)學習,這種學習的產生受兩方面的影響,即學習材料和學生本身。例如在歷史學科學習新知識時,教師通常會先引用一些學生熟知的事件、人物,過渡到新知識的學習,在新知識與舊知識間搭建一個過渡的橋梁,促進學生主動將知識收進自己原有的系統(tǒng);即便如此只有當學生主觀愿意學習時,才能完成學習的轉化。認知主義理論在現(xiàn)代教育領域的影響很大,特別重視意識活動在學習過程的積極影響,倡導展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主動性,注重學生獨自思考、樂于探究、自我發(fā)現(xiàn)等活動,在此理論的指導下形成了新課改中注意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規(guī)定。(二)史料的分類
凡不是以文字形式呈現(xiàn)的史料即為非文字史料,其大致以圖片、實物、數據、影像等為載體。圖片史料是指那些以圖片的形式來記錄歷史、再現(xiàn)歷史、反映和說明歷史的材料,具有直觀性、形象性。主要包括歷史人物畫像、地形地勢圖、社會原貌圖、各類照片以及經后人想象創(chuàng)作的歷史漫畫等。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圖片史料在教材中的出現(xiàn)頻率逐漸提升,與文字史料并駕齊驅。它與教材中的文字和文字史料密切配合,幫助學生形成比較清晰的歷史印象,特別是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和歷史想象力有很大益處。實物史料是指至今保存完好的古代遺物、遺跡等,直接展現(xiàn)了人類的歷史活動,是了解歷史、學習歷史的最好途徑。但這些遺址、遺物、墓葬等實物都是國家的文化遺產,文物都保存在國家及各省市的博物館中,遺跡也都被保護起來,還有一些至今留存于民間,所以對實物史料的運用更適合于課外活動課的形式,同學老師一起走進社會,體驗直接的歷史。三、完善對史料認識和運用的對策..... 19
(一)史料的收集方法(以收集教科書外史料為主).......... 19(二)史料的運用方法......... 21
四、教學效果總結............ 27
(一)史料運用的教學成果反饋......... 27
(二)史料教學仍然存在的問題.................... 29
結 語............. 32
四、教學效果總結
(一)史料運用的教學成果反饋
將兩個表格的數據進行對比后,我們會清晰的發(fā)現(xiàn),表 4-2 的數據明顯比表 4-1的數據高很多。其中變化最大的是學生的主動發(fā)言情況,從 15%提高到 62.5%;其次是對教師教學方式的喜歡程度和提問題的情況,均提高了 40%;變化最小的是學生對歷史課的喜歡程度,但也從 54.7%提高到 74%,提高了近 20%。這至少可以說明教師通過史料教學后,學生對歷史學習已經不再是排斥的態(tài)度,甚至已有稍許的興趣。各類史料激發(fā)了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合理地運用了史料的歷史課堂,在學生眼里不再是枯燥無味的,不再是可有可無的,而真正成了學生喜歡的課堂。學生一改提及歷史就皺眉的狀況,會主動與教師交流他對某一歷史問題的觀點,并向老師請教解決歷史問題的方法。歷史課上,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注意力集中,討論問題時積極參與,原來那些在課上睡覺、走神、甚至說話聊天的現(xiàn)象,統(tǒng)統(tǒng)不見了,這不僅保證了教師教學任務的完成,也利于形成班級良好的學習氣氛,提高學習效果。
(二)運用史料輔助教學仍然存在的問題
新課改已經實施了幾年的時間,但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對新課改的理解還是有所出入,特別是把新課改與應試考試對立起來。認為在考試中取得高分就應該一直采用死記硬背、強行灌輸的模式,不贊成新課改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新思想。高考對高中學生而言確實很重要,參加高考是高中階段的最終任務也是最重要的任務。高考一直都被看做是一個人生命當中最重要的轉折點,孩子辛苦奮戰(zhàn)十幾載為的就是高考的榜上有名。學校、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因此家長、社會把對孩子的殷切期望都全部寄托在了學校、教師的身上,認為孩子交給了學校,學校就必須負責將成績提高上去,這可以說是大多數家長的唯一愿望。可以看出,在高考指揮棒的指引下,家長已經忽視了對孩子全面發(fā)展的要求,而一味地追求高成績。學校在家長的“監(jiān)督”和上級領導提高升學率的命令下,也不得不以提高學生成績?yōu)樽罱K目的來應對應試教育。但值得注意的是高考所考察的內容和采用的形式是與新課改的要求相符合的,或者說高考的真正作用在于檢驗新課改的成果。所以只有在平時教學中切實貫徹新課標的要求,才能保證學生在高考中發(fā)揮真實水平,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反之則是,平時教學中只注重知識點的記憶,不注重過程與方法的傳授,最終的結果就是學生普遍反應的“背的東西都沒考”。.......
結 語
歷史學是涉及范圍很廣、綜合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在高中的所有學科中肩負著人文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重大任務。歷史教學通過特定的過程與方法,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端正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師生共同完成歷史教學任務的同時,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會油然而生,因此歷史學科在高中教學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也是不可超越的。新課改在目標上強調課程功能的轉變、結構的均衡、內容的現(xiàn)實性等,這就要求教育者要注意改變和完善自己的教學理念,而將史料運用于歷史教學中正是適應了這種要求。本文以史料為研究對象,在充分理解教育學中認知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的基礎上,根據對學校的實際調查情況的研究及表現(xiàn)出的問題,明確指出各類史料的具體運用方法及應注意的問題,這對自己以后的歷史教學活動有一定的幫助。最后在總結教學成果之后,也明確的提出了在史料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的問題,是歷史教師應著重注意和改進的。
.........
參考文獻(略)
本文編號:38231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shubaike/lwfw/38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