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劉震云小說的影視劇改編
本文關(guān)鍵詞:論劉震云小說的影視劇改編
【摘要】: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shù)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它引導著人們的生活走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圖像時代。圖像時代的到來為人們提供了新的閱讀體驗和方式,這無疑給傳統(tǒng)中國文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和沖擊。純文學的地位開始動搖,對于創(chuàng)作純文學的作家也是一種打擊,一方面他們迫于市場和時代的壓力,要滿足大眾的審美要求,另一方面還要堅守文學自己的陣地,不能輕易流俗。面對這種社會的轉(zhuǎn)型,中國文壇上的作家給出了不同的反應(yīng),大致可以將他們分為三種類型:依附類,即文學創(chuàng)作是為了影視;互動類,即在保持文學創(chuàng)作的“精英性”的同時與影視達到互動;拒絕類,即對文學作品改編為影視作品保持著嗤之以鼻的態(tài)度。劉震云是“觸電”較早的一位當代作家,他的作品多部被改編為影視作品,而且自己擔任自己作品的編劇,自己改編自己的作品。從《一地雞毛》的問世開始,劉震云隨后又創(chuàng)作了《手機》《我叫劉躍進》等優(yōu)秀作品,取得了影視劇和小說的雙贏局面。他在創(chuàng)作時,既保持了冷靜的頭腦,沒有失去文學作品堅守的“精英”陣地,同時又能很好的貼近生活,娛樂了“大眾”,將兩種不同藝術(shù)形式結(jié)合地相得益彰。本文以大量的文本材料分析劉震云是如何在這種境況中找到平衡“精英文學”與“大眾文學”的途徑。第一章闡釋劉震云小說影視劇改編的背景原因;第二章分析劉震云小說的影視化特征;第三章展示劉震云小說改編后的影視世界;第四章揭示劉震云小說影視劇改編的局限性和啟發(fā)性。當今時代是一個快速轉(zhuǎn)型的時代,小說和影視應(yīng)該也可以緊密結(jié)合,互相吸收和借鑒,不斷豐富和拓展創(chuàng)作方法和技巧,在互幫互助中共同成長。劉震云作為當代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作家,積極適應(yīng)社會改革的轉(zhuǎn)型,在面對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對峙這種尷尬的情況下,堅守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原則,較好的解決了二者的矛盾,巧妙地將文學作品與影視作品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既具有文學作品所需的藝術(shù)價值,又具有影視作品所需的圖像因子,兩種不同的藝術(shù)形式在他的創(chuàng)作下分別展現(xiàn)出了自己的魅力。
【學位授予單位】:贛南師范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207.4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自然;論劉震云小說的批判精神[J];唐山師專學報;2000年04期
2 邊赫;趙亮;;劉震云低度情感[J];英才;2001年08期
3 梁鴻;試論劉震云小說的鬧劇沖動[J];河南社會科學;2002年06期
4 鄭秀珍;;新的敘述姿態(tài)——劉震云的“新歷史”小說[J];商丘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5 安波舜;;一句勝過千年——讀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J];出版廣角;2009年04期
6 張敏;;劉震云與鄉(xiāng)土審視[J];商丘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7 李存;;找尋那觸動心神的一顫——淺析劉震云新作《一句頂一萬句》的知己意識[J];名作欣賞;2010年15期
8 馬云鶴;;消解孤獨的兩種方式——淺析劉震云的《一句頂一萬句》[J];當代文壇;2010年06期
9 趙明河;;用幽默化解嚴酷的現(xiàn)實——訪作家劉震云[J];人民教育;2011年07期
10 倪娟娟;;論劉震云小說的反諷藝術(shù)[J];文學教育(中);201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陳振華;;劉震云小說的反諷敘事[A];2003年安徽省文學學會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3年
2 郭寶亮;;劉震云的敘事個性及其效應(yīng)[A];中國小說研究[C];2003年
3 劉劍;;大雅大俗劉震云[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2.2)[C];2012年
4 賀仲明;;獨特的農(nóng)民文化歷史觀——論劉震云的“新歷史小說”[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5 馬江杜;;論劉震云小說中的新寫實主義表現(xiàn)——以“單位”、“官場”系列小說為例[A];多彩貴州文化及文學傳承創(chuàng)新研究——2012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第二分會場暨貴州省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學會2012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俞悅;關(guān)于劉震云[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2 本報見習記者 曹璇;劉震云談人生與閱讀[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金瑩;劉震云:跟故鄉(xiāng)說一句心里話[N];文學報;2011年
4 興安;劉震云:用喜劇的眼睛看透悲劇[N];文學報;2013年
5 秋月白;冷靜看待劉震云成諾獎熱門[N];深圳商報;2014年
6 陳戎;對話劉震云[N];北京日報;2001年
7 本報特約記者 樂悅;《手機》弄是非 賀歲添樂 解讀劉震云 有一說一[N];中國郵政報;2004年
8 韓浩月;劉震云抽身純文學陣營?[N];工人日報;2007年
9 特約記者 蘇珊;劉震云:寫作對我是心理治療[N];南方日報;2007年
10 舒晉瑜;劉震云:耐人尋味的幽默[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馮慶華;劉震云小說論[D];南京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琳;論劉震云小說的獨創(chuàng)性[D];南京大學;2013年
2 張凱旋;劉震云小說創(chuàng)作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2015年
3 黃清秀;劉震云小說的空間敘事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4 周朋;論劉震云小說的權(quán)力批判[D];安徽大學;2016年
5 孫暢;農(nóng)民的生存之困—劉震云論[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6 杜麗娟;劉震云小說互文性研究[D];陜西理工學院;2016年
7 劉婷;論劉震云小說的影視劇改編[D];贛南師范學院;2015年
8 唐占琴;劉震云小說“矛盾敘事”的美學追求[D];西南大學;2016年
9 高麗紅;荒誕的兩個維度[D];云南大學;2016年
10 張瑞玲;劉震云官場系列小說研究[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6年
,本文編號:1277937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277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