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貶杜論研究
本文關鍵詞:王夫之貶杜論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王夫之 貶杜論 發(fā)生機制 批評方式 批評維度
【摘要】:“尊杜”和“貶杜”作為一個問題的兩個層面,是杜詩學史上一個重要的文學批評現(xiàn)象。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作為歷代貶杜論譜系中的重要一員,貶杜論是船山杜詩批評中的重要內(nèi)容,同時也是船山詩學思想中最富爭議的話題之一。本文以王夫之《唐詩評選》《古詩評選》《明詩評選》《姜齋詩話》等貶杜論文獻為研究對象,立足文本細讀,強調(diào)縱橫比較,在系統(tǒng)梳理歷代貶杜文獻的基礎上,力圖對船山貶杜論作較為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客觀公正的評價。論文除緒論、結(jié)論外,共分四個部分,主要觀點如下:緒論部分,以歷史的眼光系統(tǒng)梳理了歷代杜詩批評中的貶杜論概況,從而勾勒出杜詩學史上一條較為清晰的貶杜論演進軌跡,這是深入了解王夫之貶杜論的重要前提。第一章主要梳理船山貶杜論的文獻及研究現(xiàn)狀。船山貶杜論文獻主要集中在《古詩評選》《唐詩評選》《明詩評選》三部詩評以及《姜齋詩話》《詩廣傳》兩部詩論著作當中,整體上呈現(xiàn)出數(shù)量多、批評嚴的特點。目前針對王夫之貶杜論的研究較為零散,缺乏深度,闡釋不夠全面,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第二章重在分析船山貶杜的發(fā)生機制。論文認為王夫之貶杜論產(chǎn)生的原因在于:一是明代詩壇復古主義思潮及其衍生的諸多弊端一定程度上與杜甫存在著關聯(lián),船山在深刻反思的基礎上對杜甫展開了激烈批評;二是明清易代的劇變陣痛強烈刺激著船山的神經(jīng),他由此從任何可能的角度不無偏激地指責杜甫;三是船山對儒家傳統(tǒng)詩教的偏執(zhí)堅守,讓他對杜甫不與之相符的詩歌非常不滿。第三章旨在探討船山貶杜的批評方式。船山貶杜的具體方式主要包括:直接貶抑、欲抑先揚、縱橫比較、“順手牽羊”式、追源溯流式等不同形式。第四章意在分類解讀船山貶杜的主要維度。船山貶杜主要是針對杜詩的批評,或在內(nèi)容上不滿于杜詩刻寫民生疾苦、自我悲慘遭遇以及世俗生活;或在藝術手法上批評杜詩過于雕琢,以史筆作詩筆;或在風格上著力批評了杜甫張揚凌厲、健筆縱橫的詩風。此外,船山間或?qū)Χ鸥ζ淙艘灿兴u。結(jié)論部分主要探討了王夫之貶杜論的評價和定位問題。王夫之雖然在杜詩批評中堅持貶杜論,但在其具體詩歌創(chuàng)作中卻不乏學杜之處,反映了王夫之詩學觀念與詩歌創(chuàng)作的矛盾性,也凸顯了王夫之貶杜論的復雜性。王夫之貶杜論對深入了解王夫之詩學思想,全面展現(xiàn)明清杜詩學歷史本真,有效還原杜詩經(jīng)典化進程的復雜過程具有積極作用。當然,王夫之貶杜論因其批評的偏激,也存在不可避免的諸多客觀缺陷。論文最后附有《王夫之貶杜論資料選編》一文。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207.2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段海蓉;建國以來,對杜甫研究的回顧、反思與展望[J];杜甫研究學刊;2000年03期
2 ;杜甫研究第十一屆年會學術論文綜述[J];杜甫研究學刊;2000年03期
3 劉文剛;論杜甫的賦──兼及杜甫賦與詩的比較[J];杜甫研究學刊;2000年04期
4 易光;從重慶文學史角度研究杜甫[J];涪陵師專學報;2000年03期
5 傅光;杜甫研究應講求謹嚴治學──為紀念杜甫逝世1230周年而作[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6 吳明賢;試論杜甫詩歌的憂患意識[J];杜甫研究學刊;2001年01期
7 于林立;杜甫詩歌四聯(lián)的構(gòu)圖解析[J];淄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8 王學泰;;大儒杜甫(下)[J];博覽群書;2001年05期
9 于光榮;孔子思想在杜甫詩歌中的反映[J];船山學刊;2003年01期
10 鄧紹秋;水流心不競 云在意俱遲——論杜甫晚年詩的禪宗意趣[J];杜甫研究學刊;2003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劉曼春;;杜甫史詩研究[A];歷史文獻研究(總第28輯)[C];2009年
2 畢寶魁;;遼海講壇第十六講 杜甫為何被稱為“詩圣”和“詩史”[A];遼寧省社會科學普及系列叢書4——遼海講壇·第二輯(文學卷)[C];2008年
3 吳儀鳳;;杜甫與《詩經(jīng)》——一個文學典律形成的考察[A];詩經(jīng)研究叢刊(第三輯)[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汝平;“惡搞”杜甫總比遺忘好[N];中國藝術報;2012年
2 柏樺;杜甫新形象:爛醉是生涯[N];深圳特區(qū)報;2012年
3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藥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 章原;舌尖上的杜甫[N];東方早報;2012年
4 貴州安順西秀區(qū)楊武中學 朱光遠;杜甫作品的文學藝術[N];學知報;2011年
5 泰州智堡中學 李曉春;嘗試對比教學 構(gòu)建賞析平臺[N];江蘇教育報;2010年
6 早報記者 田波瀾;百年歌自苦,“萬代”有知音[N];東方早報;2012年
7 衡陽師范學院 陽建雄;論王船山對杜甫詩歌的批評[N];光明日報;2008年
8 彭建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部分)第十四次業(yè)務研討會在蓉舉行[N];成都日報;2004年
9 早報記者 石劍峰;“他的詩是人生經(jīng)歷的一個心靈史”[N];東方早報;2012年
10 中國杜甫研究學會副會長、河北大學教授、博導 韓成武;詩圣光輝照后人[N];深圳特區(qū)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朋星;杜甫與先秦文化[D];山東大學;2005年
2 李霜琴;杜甫兩川詩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3 梁桂芳;杜甫與宋代文化[D];山東大學;2005年
4 姜玉芳;我詩故我在——杜甫與唐代文化[D];山東大學;2005年
5 周非非;杜甫排律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6 魯克兵;杜甫與佛教關系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7 賈卉;符號意義再現(xiàn):杜甫詩英譯比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8 孫玉霞;丁茶山與杜甫詩歌創(chuàng)作的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9 張倩;杜詩與長安文化[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安末淑;杜甫詩和韓國朝鮮時代詩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燕南;杜甫詩歌用典初探[D];山東大學;2008年
2 薛淑芳;杜甫詩歌隱喻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3 王芳;杜甫詩歌中飛禽走獸意象淺析及其教學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4 李定;津阪東陽《杜律詳解》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5 段相如;杜甫近體詩中的對句藝術[D];河南師范大學;2015年
6 李丹丹;杜詩日常生活描寫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年
7 戴濤;布萊希特間離效果視域下杜甫詩歌英譯研究[D];西南科技大學;2015年
8 林楨;杜甫戲謔詩論[D];喀什大學;2015年
9 李淑娟;王夫之詩歌理論中的杜甫接受研究[D];河南大學;2015年
10 李雪;王夫之貶杜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287913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287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