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李佩甫小說的創(chuàng)作模式
【學位單位】:河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7
【中圖分類】:I207.42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李佩甫的創(chuàng)作道路
1.1 起步摸索期
1.2 開掘提升期
1.3 徘徊拓新期
1.4 成熟思考期
第二章 李佩甫創(chuàng)作的模式表現(xiàn)
2.1 題材模式
2.2 主題模式
2.2.1 城鄉(xiāng)二元模式
2.2.2 權力崇拜模式
2.3 人物模式
2.3.1 根深老樹:鄉(xiāng)村智者人物模式
2.3.2 逆勢野草:背離土地的男性人物模式
2.3.3 錦簇繁花:女性形象人物模式
2.4 敘事模式
2.4.1 第一人稱敘事
2.4.2 單線型結構模式
2.4.3 雙線型結構模式
2.4.4 故事體結構模式
第三章 李佩甫創(chuàng)作模式化現(xiàn)象的原因
3.1 身份歸屬的認同與困惑
3.1.1 對平原鄉(xiāng)村的歸屬認同
3.1.2 雙重身份下的歸屬困惑
3.2 感性向理性的過渡
3.2.1 感性寫作
3.2.2 理性熔鑄
3.3 感知距離的影響與限定
3.3.1 鄉(xiāng)村的局外觀察者
3.3.2 城市的外來感受者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懿;;俄國文學敘述樣式:故事體研究[J];中國俄語教學;2016年04期
2 李佩甫;;我的“植物說”[J];揚子江評論;2013年04期
3 王學謙;;田園與反田園敘事的混合——論李佩甫《紅螞蚱 綠螞蚱》及現(xiàn)代田園小說審美傳統(tǒng)[J];文藝爭鳴;2013年06期
4 何弘;;堅忍的探索者和深刻的思想者[J];小說評論;2013年02期
5 馬治軍;魯樞元;;超越城鄉(xiāng)對立的精神生態(tài)演繹——從《紅螞蚱綠螞蚱》到《生命冊》[J];南方文壇;2013年02期
6 李立;;城市化進程中地域文學觀念的現(xiàn)代性構建——以當代陜西文學創(chuàng)作與研究為例[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7 李佩甫;舒晉瑜;;看清楚腳下的土地[J];上海文學;2012年10期
8 程德培;;李佩甫的“兩地書”——評《生命冊》及其他六部長篇小說[J];當代作家評論;2012年05期
9 黃軼;;批判下的摶塑——李佩甫“平原三部曲”論[J];當代作家評論;2012年05期
10 陳英群;;鄉(xiāng)村社會權力的流變——李佩甫鄉(xiāng)土小說的社會意義[J];當代文壇;2009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謝紅麗;論李佩甫的鄉(xiāng)村書寫[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2 劉穎;李佩甫小說論[D];鄭州大學;2011年
3 張丹;中國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問題反思[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867632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867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