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五四問題小說的概念化傾向
本文關鍵詞:論五四問題小說的概念化傾向
【摘要】:五四問題小說熱衷于議論社會問題,發(fā)表人生觀看法,以宣傳“簇新的思想”為創(chuàng)作鵠的,注重小說的哲學思想傾向,由此壓迫并減弱了小說本應致力的形象刻畫空間和力度,導致小說出現(xiàn)概念化弊端,類似簡短批評在現(xiàn)有研究成果中比比皆是,卻鮮有研究回到歷史發(fā)生現(xiàn)場,立足文本,細致剖析五四問題小說概念化的表現(xiàn)模式,追問何種原因導致文學創(chuàng)作陷入概念化困境,對其加以理性客觀而全面的評價,特別是從20世紀20年代社會歷史語境、文化生態(tài)、文學發(fā)展動態(tài)的角度,結合史學、新聞學、心理學,還原五四問題小說概念化傾向的復雜成因,反思概念化傾向之于小說藝術審美價值的影響,而這正是本文研究之重心所在。文章分為三部分:一是探討問題小說概念化表現(xiàn),闡釋由概念驅使而形成的三種模式化創(chuàng)作:議論的畫蛇添足模式、突變的人格敘述模式、巧合的情節(jié)敘述模式。從文本出發(fā),分析小說結構架設的相似性,將批評落實到小說結構設置、人物形象、心理變化、環(huán)境氛圍等藝術技巧層面上。二是追溯問題小說概念化成因,側重聯(lián)系上章總結的三種概念化模式,揭示各個模式背后的歷史動機。議論的畫蛇添足模式與報刊形成公共問題討論語境、政論文風格,以及早期小說本體理論認識闕如有關;突變的人格敘事模式多集中在文研會代表作家筆下,其隱性思路是借用外來宗教文化資源,改造國民人格,外來資源主要代表是基督教人格,當然有些作家如許地山還受佛教文化影響,但他是個案,在此只談大趨勢。由于文化界重視基督教之于國民素質改造作用,眾多文研會作家亦受熏陶,繼而重視“愛的文學觀”的改造功能,直接促成了突變的人格敘述模式;巧合模式除了受新文化運動倡導的平民主義文學觀的影響,一面與時下軍閥黷武主義蹂躪下的社會現(xiàn)實、去兵思想有關。三是分別從思想和藝術審美層面反思問題小說的概念化。首先論述概念化根本成因在于“社會改造”思潮,置于當時嚴酷的社會背景中,具有一定合理性成分。另外側重聯(lián)系作家主體因素,發(fā)現(xiàn)問題小說的創(chuàng)作主體是以大學生為主的青年創(chuàng)作群,他們自身缺乏豐厚的人生閱歷,卻被時代潮流裹挾,急于利用文學完成社會改造。如此一來,主客觀因素共同造成了問題小說的概念化傾向。其次討論概念化致使審美單一化,指出概念化的突出特征是人物形象薄弱。反思文學審美經典如何利用肖像、動作、對話、心理、環(huán)境等基礎手段為人物性格形象服務,如何將理性認識化入逼真動人的形象細節(jié)描繪中,自然而然示以讀者,而非教化地將文學作為概念的傳聲筒。
【關鍵詞】:五四問題小說 概念化 模式化 社會改造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I207.42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緒論8-12
- 第一章 五四問題小說概念化的模式12-21
- 第一節(jié) 議論的畫蛇添足模式12-15
- 第二節(jié) 突變的人格敘事模式15-17
- 第三節(jié) 巧合的情節(jié)敘事模式17-21
- 第二章 五四問題小說概念化的成因21-38
- 第一節(jié) 報刊傳播與公共性話題21-25
- 第二節(jié) 文化改造與文學功能25-31
- 一、國民性弱點挖掘與改造25-27
- 二、基督精神拯救國民道德人格27-29
- 三、基督精神促成“愛的福音”文學觀29-31
- 第三節(jié) 向往“DEMOCRACY”社會,反抗軍閥黷武主義31-38
- 一、平民主義文學觀與類型化的底層人物形象31-33
- 二、軍閥黷武主義與中國社會現(xiàn)狀33-35
- 三、以Democracy主義反抗軍閥黷武主義35-38
- 第三章 五四問題小說概念化的反思38-46
- 第一節(jié) 以文學參與社會改造38-41
- 第二節(jié) 審美藝術的單一化41-46
- 結語46-47
- 參考文獻47-51
- 后記51-52
- 讀研期間發(fā)表論文5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樂朋;問題小說討論綜述[J];文譚;1982年08期
2 ;要重視“問題小說”[J];文藝理論研究;1986年02期
3 林為進;“問題小說”的魅力──讀《W不是故事》[J];小說評論;1997年01期
4 稂詩曳;再論冰心與“問題小說”[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5 馬勤;;“問題小說”[J];山東文學;1980年06期
6 武潤婷;清代問題小說是我國古代小說的高級形態(tài)[J];中州學刊;2000年04期
7 鹿琳,駱雁;社會的記錄 深邃的思考——讀冰心的“問題小說”[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8 鄧立平;;心系農村 關注農民——評向本貴新世紀的“問題小說”[J];懷化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6年09期
9 呂東亮;;《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一部“問題小說”[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10 肖云;;淺議“五四”時期的問題小說[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9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悠揚;“不僅是問題小說”[N];深圳商報;2010年
2 吳長青;官場問題小說的超越[N];文藝報;2013年
3 中國小說學會會長 雷達;生活的“問題”化與“問題”的生活化[N];光明日報;2013年
4 王德領;現(xiàn)實不僅僅是“問題小說”[N];文藝報;2014年
5 ;林吟《亭亭老師和她的學生們》[N];文藝報;2010年
6 張行健;騷動生活中的冷靜思索[N];臨汾日報;2009年
7 劉緒源;問題并不在于時間[N];文藝報;2007年
8 曾于里;“非虛構”的真實性與思想性問題[N];文學報;2011年
9 吳其南;時間失落:當前兒童文學的一種隱憂[N];文藝報;2007年
10 黃毓璜;現(xiàn)實關注和文學表現(xiàn)[N];人民日報;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羅麗;論五四問題小說的概念化傾向[D];西南大學;2016年
2 金正日;黃皙f幧緇崳侍廡∷檔謀浠芯縖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林雪;從問題小說的藝術形式上分析《艱難時世》[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4 彭夢娜;趙樹理與向本貴鄉(xiāng)村“問題小說”的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881199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81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