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社會最大的價值在未來(漢弗萊)。與一般的會計信息相比,財務預測信息更具決策相關性,更能體現企業(yè)的未來價值。上市公司財務預測信息的披露可以降低信息使用者與公司管理當局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能夠預示與研判企業(yè)風險,降低社會交易費用,是公眾公司與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溝通的“橋梁”。然而,我國相當部分上市公司出現了財務預測信息的虛假陳述行為,而且屢禁不止,嚴重地違反了誠信原則,甚至無視法紀。這不僅會給中小投資者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還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例如財務預測信息的異化、供需不均、交易費用增加等等,導致財務預測信息低質弱效,不利于證券市場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另外,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fā)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的發(fā)布,預示著我國上市公司有可能因財務預測信息虛假陳述行為而招致投資者民事訴訟,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因此,這便需要加強對上市公司財務預測信息的監(jiān)管,一方面鼓勵上市公司向投資者披露“充分的”、“真實的”財務預測信息;另一方面,在對不實或誤導信息的披露者施以法律制度約束的時候又不損害誠實信用的管理層披露財務預測信息的積極性,并防止投資者對基于善意披露的財務預測信息因事后變化而提出無理由的訴訟。 文章以我國證券市場條件為基礎,以美國財務預測信息監(jiān)管制度為參照系,立足于財務預測信息的性質及其特征,把會計學、法學、經濟學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對上市公司財務預測信息虛假陳述行為及其經濟后果進行理論界定與實證分析,為我國監(jiān)管部門在鼓勵上市公司披露財務預測信息和加強對財務預測信息虛假陳述經濟后果的嚴格監(jiān)管之間作出適當的平衡安排提供理論依據與數據支持,為我國財務預測信息編制準則、會計準則、審計準則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參考。 文章的主要觀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財務預測信息是對與決策相關的未來財務信息(主要包括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的一種評價與展望,它反映了企業(yè)財務信息既定事實與未來事實之間的聯系。財務預測信息具有較強的決策相關性、不確定性以及風險性的特征。就其本質而言,財務預測信息是一種商品,體現了一定的社會關系。 (2)對財務預測信息虛假陳述行為的界定具體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一是對財務預測信息真實性的認定一般不直接適用于“客觀真實”,應以會計標準、法律規(guī)范作為判定財務預測信息是否真實,是否存在虛假陳述的依據,因此,財務預測信息虛假陳述的判定標準應當是“法律真實”,即是否違反相關證券法律法規(guī);二是這種違反是對重大事件的違反,雖然會計學、法學對重大事項認定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其認定標準主要有二,即“投資者決策”標準和“股價重大影響”標準,這兩種標準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但在我國現有的證券市場條件下難免產生差異。目前我國證券市場尚處于弱式有效階段,對財務預測信息虛假陳述重大事項的認定應采用統(tǒng)一的“投資者決策標準”,只有當證券市場進入半強式有效階段,同時采用“投資者決策標準”和“股價重大影響標準”才具有可行性;三是財務預測信息虛假陳述包括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重大遺漏和不正當披露四種形式?傊,凡是上市公司財務預測信息的披露符合以上四種具體形式,符合“重大性標準”以及“理性人標準”,并且對信息使用者造成了損失,即構成財務預測信息的虛假陳述行為(屬于侵權行為),行為人應當承擔民事侵權賠償責任。 (3)導致上市公司對財務預測信息進行虛假陳述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內部影響因素與外部影響因素兩個方面。內部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財務預測信息的內在不確定性導致了客觀差異的存在,二是上市公司的內部動機(大股東控制為上市公司財務預測虛假陳述提供了現實的可能,內幕交易為上市公司財務預測虛假陳述提供了條件,盈余管理為上市公司財務預測虛假陳述提供了方法)導致了虛假陳述行為。外部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上市公司預測后不可控因素的變化、資本市場有效性的影響以及有效監(jiān)管的缺乏。 (4)上市公司財務預測信息的虛假陳述具有經濟后果,主要結論如下:第一,市場對上市公司財務預測信息的虛假陳述具有明顯的反應,其信號傳遞效應在較短時間窗內得到實現。這表明中國證券市場通過多年的發(fā)展,市場效率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上市公司財務預測的虛假陳述行為會給投資者帶來較大的風險。第二,財務預測信息的傳遞效應與其盈余變動方向相關,例如案例公司的利好信息(如A項目的達成所帶來的巨額利潤)能夠帶來較高的超常收益率,相應地獲悉內幕消息的投資者或管理層也就存在更多的套利機會,但這種套利機會主要體現在信息披露之前。第三,監(jiān)管部門的處罰公告存在市場反應,股價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跌,超額收益率、累計超額收益率在較短時間窗內均持續(xù)下降。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上市公司財務預測的虛假陳述行為給投資者帶來的經濟后果以及監(jiān)管機構處罰公告的信息含量。上市公司的虛假陳述行為會導致財務預測信息的低質弱效,并產生以下一系列問題:財務預測信息本質與其表現形式發(fā)生悖離,財務預測信息產生異化,財務預測信息供需不均,財務預測信息交易費用增加等。這些問題會影響整體會計信息的有效性以及資本市場中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 (5)美國的監(jiān)管制度以“安全港規(guī)則”和“預先警示原則”為主要特點,以鼓勵性監(jiān)管政策為主要精神,具有較為完備高效的財務預測信息監(jiān)管體系,總結其經驗如下:第一,對財務預測信息的內容進行了完整的界定;第二,確立了前瞻性信息和其他預測性信息的區(qū)分標準,前瞻性信息采用強制披露方式,其他預測性信息采用自愿披露方式;第三,確立了“安全港規(guī)則”和“預先警示原則”;第四,規(guī)范了預測期間;第五,建立了較為成熟的由財務分析師為主體的獨立專家預測體系;第六,明確了管理當局財務預測信息的編制責任和注冊會計師的審核責任;第七,編制了相對完善的財務預測準則。美國的一些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結合我國特殊的國情以及市場條件,得出的啟示可以總結為兩個方面:一是應加強對我國財務預測信息虛假陳述的監(jiān)管,例如建立完善的財務預測披露監(jiān)管規(guī)范體系,矯正財務預測信息的產權安排,明確企業(yè)管理當局對財務預測信息的編制責任以及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對該信息的審核責任等等,以期提高財務預測信息的質量,保護投資者利益。二是應鼓勵上市公司披露財務預測信息以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例如建立符合中國證券市場現實的安全港規(guī)則,為善意誠實的發(fā)行人解除后顧之憂,保護發(fā)行人的正當權益。建立并完善財務預測信息的需求表達機制,努力培養(yǎng)一支權威的、獨立的、高素質的財務分析師隊伍,借此保證財務預測信息的有效、充分供給。在特殊的環(huán)境條件下,甚至需要暫時采取強制性措施,例如堅持盈利預測信息的強制性披露等等。 (6)對上市公司財務預測信息虛假陳述行為的監(jiān)管,必須緊密結合中國經濟體制、法律環(huán)境、文化背景及上市公司的現狀和未來發(fā)展態(tài)勢,創(chuàng)立以政府監(jiān)管為主導、以司法監(jiān)管為保障、以自律監(jiān)管為前提、以社會監(jiān)督為約束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財務預測信息監(jiān)管體系,同時配套其他相關政策,以期提高財務預測信息的有效性。具體措施體現為:第一,建立完善的財務預測監(jiān)管規(guī)范制度體系,使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預測信息披露、評價以及監(jiān)管有章可循。第二,矯正財務預測信息的產權安排,明確政府監(jiān)管、司法監(jiān)管、自律性監(jiān)管以及社會監(jiān)督的主體責任,保證權力的制衡以及產權體系的有序運轉。第三,堅持強制性披露與自愿性披露相結合的原則,但應重視盈利預測信息在資本市場上的資源導向作用,由于現階段該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屬性,為了有效防止管理當局的操縱以及內幕交易,應對盈利預測信息采取強制披露方式。這是基于我國資本市場實際狀況的現實選擇,當我國的資本市場達到半強式有效階段時,自愿性披露方式才是理性的選擇。第四,建立符合中國證券市場現實的安全港規(guī)則,界定安全港的保護范圍,降低善意誠實的發(fā)行人或審核人的訴訟風險。第五,明確企業(yè)管理當局對財務預測信息的編制責任以及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對該信息的審核責任。第六,建立財務預測信息免責制度,注重過程監(jiān)管與結果監(jiān)管的結合。第七,建立并完善財務預測信息的需求表達機制,改變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預測信息供給過程中“供非所需”的現象,保證該信息供給的有效性、真實性。第八,完善上市公司內部治理,從內部遏制財務預測信息的虛假陳述行為。第九,努力培養(yǎng)一支權威的、獨立的、高素質的財務分析師隊伍,充分發(fā)揮財務分析師在財務預測中的作用,在供給市場中形成競爭,保證財務預測信息的供給來源并提高其質量。第十,借助專家和輿論監(jiān)督的力量,促進完善、健康、高效的會計市場的形成。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F27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聯生;上市公司財務預測信息披露的方式與框架[J];浙江財稅與會計;1998年10期
2 王亞筑;上市公司財務預測信息披露問題初探[J];企業(yè)經濟;2003年02期
3 郭振華;;臺灣上市公司現行財務預測制度[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年01期
4 秦冬梅;上市公司財務預測信息披露制度研究[J];當代財經;2004年08期
5 華金秋;李平凡;張曼;;關于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預測信息公開披露的探討[J];工業(yè)會計;1999年08期
6 劉長才;財務預測信息披露淺見[J];財會月刊;2003年08期
7 張振;財務預測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北方經貿;2003年05期
8 霍彩明;;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預測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消費導刊;2007年01期
9 王廷章;;上市公司財務預測信息的思考[J];今日科苑;2007年14期
10 徐宗宇;財務預測信息披露及其可靠性的實證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呂曉梅;蔣堯明;;多層次財務預測信息披露管制探討[A];中國會計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2 蔣堯明;;上市公司財務預測信息虛假陳述民事責任若干問題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3 俞俊利;;財務預測信息影響因素分析:前因與特質[A];第十二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楊成文;;論會計政策選擇目標[A];中國會計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5年
5 曲國霞;;魯、蘇、浙三省上市公司的融資特征比較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6 王靜;孫月萍;;中國上市公司資本弱化趨勢及影響因素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7 廖雪潔;劉漢民;;壟斷國企高管薪酬現狀分析——基于我國上市公司的數據[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公司治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8 葉華;;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及時性研究——基于我國上市公司數據的實證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管理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劉瑞武;余漱峰;;基于因特網的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A];第九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年會論文集(上)[C];2010年
10 黃少安;鐘衛(wèi)東;;股權融資成本軟約束假說與股權融資偏好——對中國公司股權融資偏好的進一步解釋[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莊少文邋肖林秀;上市公司“主動發(fā)言”值得傾聽[N];證券日報;2008年
2 深交所投資者教育中心;上市公司“主動發(fā)言”值得傾聽[N];證券時報;2008年
3 侯捷寧;信息披露 在規(guī)范中走向成熟[N];證券日報;2007年
4 于揚;證監(jiān)會嚴查上市公司不按期披露年報[N];證券時報;2007年
5 ;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公平信息披露指引[N];證券時報;2006年
6 張新;證監(jiān)會規(guī)定上市公司季報標準[N];第一財經日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陳靜 韓萬寧;上市公司掀起清欠潮 現金償還成為主導方式[N];中國證券報;2006年
8 何廣懷;深主板:上市公司業(yè)績雖增,十大隱憂猶存[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9 黃婷;上海證監(jiān)局督促上市公司提高信披質量[N];證券時報;2007年
10 袁立波;西藏上市公司迎來又一春[N];證券時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譚軍;上市公司財務預測信息虛假陳述的監(jiān)管[D];江西財經大學;2011年
2 吳琳芳;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4年
3 陳琨;上市公司財務透明度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6年
4 夢然;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2年
5 何旭;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3年
6 李緒富;我國上市公司重塑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7 楊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jiān)控機制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8 李丹;我國上市公司發(fā)展規(guī)模的實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9 潘麗春;中國上市公司并購價值影響因素和演進路徑的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10 李清;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珍霞;上市公司財務預測信息披露的探討[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2 鄒超;我國金融類上市公司財務預測信息披露探討[D];江西財經大學;2012年
3 楊二寶;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模型的實證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4 周宏亮;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5 趙鑫鑫;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政府監(jiān)管效果的實證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1年
6 李瑞娟;中小企業(yè)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7 陳翠;上市公司募資投向惡意變更行為的預警模型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8年
8 林成喜;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重述及其完善[D];蘇州大學;2007年
9 戈延俐;中國上市公司信息治理機制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10 鄧星;我國上市公司非強制性信息披露的現狀及法律對策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
2799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