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學中導學案教學理論的應用方案研究
一、導學案教學模式概念及其在高中政治課中運用的價值
(一)導學案模式相關概念
當今中國教育領域,課堂改革已成僚原之勢,導學案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是對課堂教學改革作出的一個新的嘗試,是一個新事物,因此有必要對相關概念進行界定。
1.導學案
本文所指的導學案又稱學案是指教師以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經驗以及認知水平為基礎,對現(xiàn)有教材知識進行重新編排的學生學習方案。根據(jù)對導學案的界定,我們發(fā)現(xiàn)導學案不是課堂教學程序的書面文本,更不是練習冊、試卷,而是依據(jù)學情對教材知識創(chuàng)造性的再現(xiàn),是對教材的二次開發(fā)。在導學案教學模式中,導學案是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指導依據(jù)。因此,導學案的質量,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實效。學科各具特點,因此導學案構成沒有畫定的格式,一般說來,高中政治學科導學案由以下幾部分構成。(1)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的指揮棒,是教師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旨在讓學生帶著目標去進行學習和探宄。(2)學法指導:自主學習主要是將學生的“學會”變成“會學”,因此在導學案的設計中一定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3)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為本堂課學生重點要掌握的知識或者技能等;學習的難點,即學生學習中理解上的盲點,需要合作討論學習才能完成。
(二)高中政治課教學中運用導學案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jù)
俗話說根深葉方茂,理論的深度決定了發(fā)展的高度。實踐經驗,經過不斷地總結反思,最終也要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才能夠得以傳承、發(fā)展,才會獲得長久的生命力。導學案教學模式在實踐中產生,在發(fā)展中不斷豐富完善,經過查閱大量與導學案相關研宄文章,我們發(fā)現(xiàn)導學案教學模式最直接最核心的理論依據(jù)是唯物辯證法、發(fā)展性教學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
1.哲學理論基礎:內因與外因的辯證關系
任何事物都是有變化的,事物的變化發(fā)展總是有原因的。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本,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心理變化過程,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就是要創(chuàng)造外部條件,引起學生內部變化的動力,即學習動機,從而引起、促進學生的心理變化。智力因素的變化與非智力因素的變化相輔相成。教師的教學作用不是“灌輸”與“填鴨”,而是“夕卜錁”與“內引”的有機結合。教學發(fā)展的過程是一個矛盾解決的過程,是學生與教師共同活動的過程。離開任何一方的努力,高效能的學習就不會發(fā)生。老師對于學生學習發(fā)生的作用是一種“催化劑”的作用,而不是學生學習的直接雕塑者。教師要強化學生學習的動機,并使其通過“學習產生興趣”,引導學生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其學習潛能。根據(jù)上述觀點,導學案教學中注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自然受到學生的青睞。
....................
二、黃網w中學政治課堂導學案教學模式的調查分析
(一)W中學政治課堂運用導學案教學的實踐框架
導學案教學順應課程改革的潮流,著眼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提髙了課堂實效,找準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平衡點,既能提高學生的成績又能促進學生各方面的成長,是目前中學教育領域大家一致推崇的教學模式。W中學在2011年10月,組織班主任、備課組長參觀了杜朗口中學“三三六”教學模式,后又經過三年多的實踐,打磨與探索,形成了導學案的教學模式。該模式在實踐過程中也存在問題,諸如教學程序化、課堂沒有特色等。因此,對于如何有效開展導學案教學模式需要作一點理性思考,從該模式的操作程序、目標、原則、特點等幾個方面著重分析,科學定位。
1.導學案教學模式實施的步驟
第一步,預習,這一步是在明確目標重點難點的前提下閱讀教材,強調閱讀的目的性與針對性。第二步,預習檢測,將教材的知識點設置成填空題或簡答題讓學生在讀完教材的基礎上自主完成,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教師針對學生的自學情況,作進一步的學習指導。第三步,小組合作探宄,依據(jù)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設置成開放性的情境題,讓學生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探討、辯論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從而達到生成、建構知識的目標,在教師的指導下發(fā)揮集體的智慧。
(二)導學案教學模式在W中學政治課堂中運用取得的成效
W中學在實施導學案教學模式過程中,致力于將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的統(tǒng)一起來,努力實現(xiàn)教學相長。在教學實踐中,W中學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1.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
在美國華盛頓大學,有一個“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領會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的條幅,這充分體現(xiàn)了讓學生親自實踐的重要性。使用導學案教學,從預習、預習檢測、合作探宄、學習反思等過程都力圖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參與,通過自主、合作、探索等環(huán)節(jié),師生合作生成知識,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學生在自主、合作、探宄道路上有了質的飛越。同時,教師依據(jù)教學重難點,設置富有探索性的情境,激發(fā)學生思考的動機,增強探求新知識的欲望。在小組合作討論中,學生或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或者提出具有啟發(fā)性的意見或者正確地回答問題,得到同學老師的認可,能夠逐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表現(xiàn)的欲望,學生會因為小小的成功的體驗而感到喜悅,從而更加積極更加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學習。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建構生成知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這需要教師有高超的教學技能、較好的理論素養(yǎng)、還要有較強的耐心。
....................
一、導學案教學模式概念及其在高中政治課中運用的價值..........6
(一)導學案模式相關概念..........6
1.導學案..........6
2.導學案教學模式..........7
(二)高中政治課教學中運用導學案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jù)..........8
1.哲學理論基礎:內因與外因的辯證關系..........8
2.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基礎..........8
(三)導學案編寫模式..........10
(四)高中政治課教學中運用導學案教學模式的價值..........15
1.提升教學經驗,豐富教學理論..........15
2.提高高中政治課教學實效性..........15
3.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基..........16
二、W中學政治課堂導學案教學模式的調查分析..........17
(一)W中學政治課堂運用導學案教學的實踐框架..........17
1.導學案教學模式實施的步驟..........18
2.導學案教學模式的目標..........18
3.導學案教學模式的原則..........19
(二)導學案教學模式在W中學政治課堂中運用取得的成效..........19
1.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19
2.增強學生學習的熱情..........20
3.強化合作意識..........20
4.增強課堂教學的活力..........21
5.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21
(三)導學案教學模式在W中學政治課堂中運用存在的問題..........22
1.學校層面:管理制度的缺失..........22
2.學生層面:在短時間內難以適應導學案教學模式..........22
3.教師層面..........23
三、導學案教學模式在W中學政治教學中有效運用的策略..........25
(一)學校層面的對策..........25
1.完善制度..........25
2.逐步推進..........25
3.系統(tǒng)培訓,全員參與..........25
(二)教師層面的對策..........26
1.幫助學生度過適應期,產生認同感..........26
2.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提髙教學能力..........26
3.進一步加強集體備課,增強導學案設計的特色..........27
4.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27
三、導學案教學模式在w中學政治教學中有效運用的策略
(一)學校層面的對策
1.完善制度古人云: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制度是學校進行科學管理的依據(jù)。W中學實施導學案教學存在的問題的根源,就是制度不健全。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才能有效監(jiān)督課堂教學過程、合理考核教師業(yè)績,才能保證導學案模式有效運行。因此,任何一所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開始的第一步就是要進行宏觀制度設計。制度應至少包括導學案實施前準備的工作要求、導學案實施過程中的應遵循的原則、以及導學案實施后的教學評價準則。這樣才能使教師明確方向,提供標準,規(guī)范約束教學行為,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2.逐步推進新事物的成長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是一個曲折的過程。導學案教學應注意教師學生的適應問題。導學案模式的實質就是“以學定教,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們學生已經經歷了近十年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己經習慣于依賴教師進行學習,突然間放手,學生很迷茫,無法適應利用導學案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宄過程中也不知道該說什么。對于廣大教師也一樣,短時間也無法在導學案模式課堂上做到游刃有余,因此,學校都要考慮學生、一線老師的實際心理感受,設身處地去體會學生、老師的真實困境,給予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去適應,提供必要的幫助,同時,對于一些課堂上表現(xiàn)好的學生、能夠熟練實施導學案教學的老師給予適當?shù)墓膭睢?/span>
....................
結論與展望
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筆者閱讀了大量的有關文獻資料,并且對w中學的教師、學生進行了座談,同時進行問卷調查,希望把質的研宄和量的研宄進行有機的結合。本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將導學案教學模式和思政學科教學結合研究。其二,在對策方面,本文結合w中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實例,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為導學案模式在中學思政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提供參考。研究的不足之處是沒有對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普適性展開研究。導學案教學在我國中學教學實踐中探索已有十余年,就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而言,運用導學案教學是有一定的優(yōu)勢的,這是由高中政治課程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的特點決定的。高中思想政治課運用導學案教學對政治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師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我們對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探索剛剛起步,腳下的路還很長,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導學案的價值,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
....................
參考文獻(略)本文編號:8266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aoyulilunlunwen/8266.html